李南海
- 作品数:28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漳州传统社会的冥婚研究
- 2014年
- 漳州特殊的社会生态环境使其习俗既具有中原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具有变异,冥婚习俗也不例外。通过对漳州四区县冥婚习俗的调查,探讨漳州的冥婚习俗传承了儒家的鬼神信仰和祖先崇拜内涵,也体现了传统社会性别制度和传统社会中的互惠原则。同时,漳州内部各区县的冥婚习俗也在存在差异性。
- 李南海
- 关键词:冥婚祖先崇拜互惠社会性别
- 老年同居:理性选择视野中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前,老年人再婚现象增加和再婚意愿上升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但家庭财产的制约使老年人再婚稳定性差,家庭人际关系的阻碍及老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又使老人再婚时选择同居形式。同居是老人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对婚姻的一种理性选择。发展经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工作的建设,健全法律制度等措施能促使老年同居进入更加规范和良性的轨道。
- 李南海
- 行会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的起源——马克斯·韦伯行会思想述论被引量:2
- 2013年
- 近代理性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西方中世纪的行会是别具特性的近代理性资本主义的起源地。通过对韦伯行会思想的某种重构式的解读,借助于东西方行会和古代城市行会与中世纪城市行会的比较分析,考察中世纪城市行会中所隐含的经济和法律因素,韦伯展示了行会组织中所孕育的近代理性资本主义起源的结构、经济等因素。
- 李南海
-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
- 从伦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现代性视阈中的农忙互惠行为分析
- 通过社会行为和社会行为选择方式来体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现代化建设使农民的社会行为选择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伦理感性逐渐向工具理性演变。农民社会行为选择方式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李南海
- 关键词:互惠
- 文献传递
- 从效率到公平:1978年以来党的社会保障理念的演变
- 2015年
- 谋求最广大民众的社会福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奋斗目标,作为民众福利保障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特别意义,并随时代而演变。在理解社会保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保障理念也随时代而持续发展,从改革开放初的强调效率时期,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改革服务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公平优先时期,直至统筹城乡基础上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理念。
- 李南海
-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层级与现金持有量——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A股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以2009至2011年中国民营上司公司A股的数据为样本,探讨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及政治联系级别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存在政治联系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水平较低,政治级别高的上市公司持有较低的现金水平。验证结果发现:(1)民营上司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政治联系不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董事会成员政治联系级别的高低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产生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显著相关。
- 李南海
- 关键词:现金持有量
- 从伦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现代性视阈中的农忙互惠行为分析
- 2008年
- 通过社会行为和社会行为选择方式来体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现代化建设使农民的社会行为选择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伦理感性逐渐向工具理性演变。农民社会行为选择方式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一样,构成了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另一重要内涵。
- 李南海
- 关键词:互惠
- 影响农村居民城镇化行为的因素及对策——以江西信丰县小河镇为例
- 2007年
-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历史上必然出现的趋势。城镇化既是人口、生产要素的集中,产业的转移和演进,同时也是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信丰县小河镇城镇化行为的调查,在了解小河镇居民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居民城镇化行为选择的因素及展望。
- 李南海
- 关键词:城镇化影响因素
- 城市化风险分析
- 2005年
- 城市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城市化的研究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实,城市化还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为分析框架,讨论了城市化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 李南海
- 关键词:城市化
- 从结构到文化:迪尔凯姆社会整合思想的演变被引量:2
- 2011年
- 集体意识是社会整合的基础,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应于不同的集体意识。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整合基础的集体意识的发展并不同步。分工的发展和深入使社会各组成部分形成功能上相互依赖的整体,分工所形成的职业伦理为各职业群体的内部整合提供了意识基础,但却导致了个人主义的膨胀,社会出现了危机。为解决社会危机,迪尔凯姆提出了道德个人主义的思想,并通过对宗教的研究探讨了道德个人主义对社会整合的功能,标志着迪尔凯姆社会整合思想的分析从早期的结构视角转向后期的文化视角。
- 李南海
-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整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