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理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几种蚤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 研究缓慢细蚤、长形病蚤普洱亚种、长形病蚤陇川亚种、偏远古蚤及泸水栉眼蚤五种重要蚤种在相应的主要宿主( 黄胸鼠、微尾鼠句、滇绒鼠、斯氏家鼠及锡金小鼠) 体表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运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布型指数法进行,本文采用了扩散系数C、I指数(I) 、Cassie 指数(CA) 及聚块指数(m * /m) 四种指数。结果:所研究的五种蚤在相应的宿主体表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结论: 所研究的五种蚤在其主要宿主体表的分布有聚集趋势。
- 郭宪国龚正达钱体军冯锡光段兴德李伟张希昆
- 关键词:小兽
- 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及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旋毛虫感染过程中血清抗体和有核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 ,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各类有核细胞百分数。结果 :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 ,感染后42d达观察期间的最高值 ;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感染前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则低于感染前。结论 :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是旋毛虫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 。
- 申丽洁罗志勇李伟
- 关键词:旋毛虫抗体嗜酸性粒细胞感染免疫
- 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被引量:5
- 2002年
- 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 ,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 ,共捕获小兽 5 2 6只 ,分属 3目 5科 10属 2 0种 ,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 ,占 2 9.86 % ;感染小兽 77只 ,分属 2目 8种 ,感染率14 .6 4 % ,其中以卡氏小鼠、中华姬鼠、白腹鼠和齐氏姬鼠的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 4 0 .4 8% ,2 9.0 3% ,18.75 %和 18.4 7%。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 ,有必要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群微小膜壳绦虫病。
- 申丽洁李伟钱体军罗志勇
- 关键词:感染率
- 阴道毛滴虫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 2001年
- 李伟申丽洁
-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标本制作方法
-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英文)被引量:27
- 2000年
- 归纳了中国云南 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 ,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 0 77只小兽 ,隶属啮齿目、食虫目及攀目 3个目中的 9科、2 9属、4 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获 9369只蚤 ,经分类鉴定 ,隶属 5科、18属、33种。 33种蚤及 4 7种小兽宿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表明 ,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 ,优势种地位突出 ,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种 (构成比分别为 83 2 7%和 75 32 % )。山区的优势种相对较复杂 ,优势种的种类较多 ,但其构成比较低 ( 10 96%~ 4 7 95% )。黄胸鼠及绒鼠为山区地带的两种优势宿主 ,缓慢细蚤、端凹栉眼蚤、印鼠客蚤、偏远古蚤及短突栉眼蚤为山区地带的 5种优势蚤种。多数蚤种可寄生两种以上的小兽宿主 ,但其所寄生的主要宿主并不多。结果提示 ,作为疫区主要媒介的印鼠客蚤及其所对应的主要寄生宿主 (黄胸鼠 )在坝区突出的优势种地位 。
- 郭宪国龚正达钱体军冯锡光段兴德李伟张希昆
- 关键词:印鼠客蚤黄胸鼠
- 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群落中主要蚤种性比分析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 :在对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区室内及室外农耕区进行现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常规分类鉴定所获的小兽宿主及其体表寄生蚤。选择采集数量较大的蚤种作为重点对象 ,进行雌雄蚤性比分析。结果 :在流行区12个县(市)的抽样调查中 ,从37种5114只小兽体表检获蚤类27种4288只 ,其中有8种蚤的采集数量较大 ,占总采集蚤数的95 48 %。8种主要蚤种中 ,除偏远古蚤的雄性个体比例(52 32 %)略高于雌性个体比例(47 68 %)外 ,其余7种蚤的雌性个体比例(54 41 %~66 36 %)均高于相应的雄性个体比例(33 64 %~45 59 %) ,雌∶雄比为1∶0 51~1∶0 84。结论
- 郭宪国龚正达钱体军冯锡光段兴德李伟张希昆
- 关键词:小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