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BL、CBL联合双轨教学法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探究PBL、CBL联合双轨教学法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内科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120名三年制临床内科实习生随机平均分配给联合组和传统组各60名,联合组采用PBL、CBL联合双轨教学法学习模式,传统组选取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两组学生的成绩值以及学生的综合反应,从而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结果 联合组学生成绩值以及学生的综合反应显著优于传统组的学生,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CBL联合双轨教学法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内科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值得推广使用。
- 李伟陈敏宁波
- 关键词:PBLCBL双轨教学法内科教学
- 联用巴曲酶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析
- 2018年
- 目的 :分析联用巴曲酶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在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68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巴曲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巴曲酶与尤瑞克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接受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的评分及BI的评分相比,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低于接受治疗前,其BI的评分均高于接受治疗前,而且研究组患者NIHS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BI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接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联用巴曲酶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李伟
- 关键词:巴曲酶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 脑梗死患者的社区康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3月前登记在册和2011年3月-2012年9月新入组的脑梗死患者(28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42例)和对照组(143例);由二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专科医师对社区医院的医师进行脑梗死康复的理论、实践培训;社区医师负责入组患者的康复治疗1年。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后各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在入组6个月时即出现明显差异(P<0.05),康复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梗死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的残疾程度,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助其回归社会。二级综合医院联合社区医院是实现三级神经康复的有效途径。
- 徐翠萍宁波王楠谢川钟利李伟杨斐祝美蓉罗锐
- 关键词:脑梗死社区康复
-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偏头疼患者共3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及有效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并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一年随访两组的发作次数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91.25%),并发症的发生率(3.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用于偏头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尼莫地平,且长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李伟徐翠萍陈敏方霞
- 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
- 成都市龙泉驿区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现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龙泉驿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方法前瞻性调查94例脑梗死患者出院时、卒中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二级预防情况。结果在94例脑梗死患者中,出院时、第3个月、12个月、24个月抗血小板治疗比例分别为96.8%、79.8%、63.8%、33.0%;降压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92.1%、88.9%、76.1%、71.4%;降糖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91.7%、91.7%、75.0%、58.3%;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63.8%、55.3%、41.4%、22.3%;房颤患者均未抗凝治疗。结论龙泉驿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情况与指南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
- 徐翠萍祝美蓉罗锐唐丹宁波杨艳钟利李伟杨斐
- 关键词:脑梗死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脑循环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卒中的发生比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反馈主要是胃肠道不适,病例数和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李伟
-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效安全性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4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基础治疗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与运动功能评分及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通过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施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还可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李伟陈敏宁波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脑卒中
- 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素质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对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文化层次、福利待遇、带教培养、质控意识、科研热情、人文修养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导致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素质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和确保医疗环境安全,加强年轻医生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过硬的沟通能力,强化质控意识,引导和培养年轻医生加强临床知识积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 姜道新宁波李伟
- 成都市龙泉驿区脑梗死患者的社区二级预防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二级预防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入组并完成全部研究的脑梗死患者2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33例和对照组129例;由二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对社区医院的医师进行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指南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社区医师负责干预组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个月。评估2组患者6、12个月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和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比例。结果干预组12个月时抗血小板药、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是86.2%、80.2%、51.9%;对照组分别是40.4%、55.1%、13.8%(P<0.01)。干预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控制达标比例是67.9%、66.7%、51.9%;对照组分别是41.0%、33.3%、17.2%(P<0.05,P<0.01)。结论社区二级预防治疗能明显增加脑梗死患者坚持二级预防的用药比例,改善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 徐翠萍李伟宁波钟利杨斐祝美蓉刘君霞
-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
- 阿普唑仑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2月—2010年10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普唑仑或安慰剂治疗8周,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再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37例(72.6%),有效10例(19.6%),总有效率92.2%,而对照组显效21例(41.2%),有效15例(29.4%),总有效率70.6%;2组间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期不良反应率(31.4%)高于对照组(2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时和试验结束时相比,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且血压稳定;而对照组舒张压水平升高(P<0.05)。结论阿普唑仑联合降压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 姜道新徐翠萍宁波唐丹钟丽李伟
- 关键词:高血压顽固性阿普唑仑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