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鼾症儿童认知功能的研究
- 目的:通过监测鼾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变,探讨鼾症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科门诊年龄大于6岁的鼾症儿童145例,分为OSAHS儿童48例,原发性鼾症...
- 李秀翠林忠东叶秀云李伟赵钱雷胡颖焦颖
- 关键词:儿童鼾症
- 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后海马CA1区Caspase-3和IL-1β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幼年大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及神经元损伤情况,探讨幼年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出生后21 d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20只、B组(SC组)26只。两组又随机分为两亚组(即B1、B2,A1、A2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SC模型,并选择合格致痫模型。B组分别于惊厥后24 h、72 h处死;A组也于相应时间点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IL-1β的表达变化;电镜观察大脑海马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鼠SC后Caspase-3表达的IOD值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IL-1β于SC后24 h迅速升高,72 h下降。SC后24 h大鼠海马CA1 IL-1β和Caspase-3的IOD值之间呈正相关(r=0.54,P<0.01,n=8)。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C后24 h海马CA1区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72 h部分神经元出现特征性的凋亡改变。结论:SC后Caspase-3参与了幼年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IL-1β可能参与了惊厥性脑损伤的启动过程。
- 李伟蒋春明李婷婷谢丽微林忠东李光乾
- 关键词: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性脑损伤CASPASE-3IL-1Β
- 急性发作癫痫患儿脑脊液IL-1β、EPO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癫痫(EP)急性发作患儿脑脊液(CSF)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EP组85例,根据惊厥发作频率和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分为3组:重度组19例、中度组31例、轻度组3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CSF,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检测CSF中IL-1β、EPO水平。结果(1)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CSF中IL-1β水平[分别为(68.42±9.87)、(5080±9.85)、(43.53±7.59)ng/ml]与对照组[(8.95±148)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度组CSFIL-1β明显高于中、轻度组(均P〈0.01),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O.01)。(2)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CSF的EP0水平[分别为(3.98±0.72)、(3.66±0.84)、(3.04±065)mU/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9±074)mU/ml](P〈0.01或0.05),重、中度组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O.01),重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CSF中IL-1β与EPO正相关(r=0.405,P〈0.01)。结论CSF中IL-1β水平与癫痫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密切有关,能够反映癫痫急性发作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CSFEPO呈对癫痫急性发作脑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IL-1β和EPO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的影响,共同参与癫痫急性发作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 李伟陆海燕施灵敏林忠东
- 关键词:癫痫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促红细胞生成素
- 1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RP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杨好妹陈益平李伟何时军
-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CRP患儿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急性时相蛋白肺炎双球菌
- 乙型脑炎患儿脑脊髓液中IL-1β及IL-1ra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乙型脑炎患儿和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的含量。结果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及对照组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含量分别为(49.43±14.59)、(24.73±14.50)和(8.98±1.2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88,P〈0.01);IL-1ra含量分别为(177.39±60.19)、(78.24±44.63)和(21.09±3.10)μg/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91.53,P〈0.01)。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儿极期和恢复期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极期:F=82.36、66.50,P值均〈0.01;恢复期:F=55.17、79.50,P值均〈0.01)。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呈正相关(极期:r=0.815,t9〈0.01;恢复期:r=0.728,P〈0.01)。结论乙型脑炎患儿极期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明显升高,与乙型脑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参与了乙型脑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 李伟石海矾汪洪姣陈益平李光乾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脑脊髓液
- 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运动发育迟缓早期干预治疗的GMFM评价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研究小儿脑瘫运动评估量表(GMFM)对外部性脑积水(EH)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粗大运动功能及早期干预的疗效评价。方法 30例头颅CT诊断为EH的运动发育迟缓儿,4-6个月19例,9个月11例。采取中西医神经康复和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干预治疗3个月及使用神经营养剂。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采用GMFM评价。结果 4-6个月组治疗前后在卧位和翻身、坐位结合平衡反射方面具有显著疗效。9个月组治疗前后在卧位和翻身、坐结合平衡反射、四点位及跪爬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两组总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GMFM不仅能反映EH运动发育迟缓的客观指标,而且能够评估早期干预治疗运动功能的改善。
- 李伟汤行录李光乾
- 关键词:运动发育迟缓早期干预
- 血液和脑脊液特定成分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
- 李光乾李伟施旭来林忠东汤行录焦颖叶秀云胡鸿文郑美琴王玲莉倪莉
- 该课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P和FC病儿惊厥发作后5h内CSF和24h内血清β-EP,血清和CSF中β-EP的含量,探讨β-EP在小儿FC及特发性EP发病中的作用。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CNS感染患儿24h内血清、CSFβ-E...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脑脊液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白介素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石海矾李伟陈益平汪洪姣张桂莲金胜鑫
- 关键词:白介素-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
- 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治疗的效果。方法:4-6岁的ADHD患儿180例,其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者60例,多动-冲动为主者60例,混合型60例。在每一类型内再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和对照组(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按DSM-IV标准对18项核心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1)根据全国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多动症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在以注意缺陷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在以多动-冲动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在混合型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总体比较,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病例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ADHD的治疗,电针结合行为治疗能显著的提高疗效,改善核心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李莎莎余波鄢波康林蒋松鹤李伟陈翔朱思玲汤行录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电针行为疗法儿童
- 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总结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SV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对35例婴幼儿SV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有前驱症状28例(80%),发热32例(91%),意识障碍31例(89%),惊厥30例(86%),脑膜刺激征(+)10例(29%),巴宾斯基征(+)11例(31%)。合并发消化道出血8例、呼吸衰竭3例、肺部感染3例、肺出血1例。35例均行脑脊液检查,其中脑脊液压力升高30例(86%),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异常18例。25例行脑电图检查,14例异常。32例行头颅CT检查,19例异常。12例行头颅磁共振检查,6例异常。13例检测血清病毒抗体,7例(+)。35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早期予以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及更昔洛韦,同时加用地塞米松、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愈或好转23例(66%),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者11例,死亡1例。结论:SVE起病急,病情重,易出现严重合并症。该病需综合分析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方可明确诊断。治疗宜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予足量、足疗程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
- 李伟李光乾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