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芦山M_S7.0地震前的电磁异常信号被引量:23
- 2013年
- 对南北地震带18个地电场及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进行了跟踪与研究,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只有其中5个台站观测到了异常电磁信号.研究表明,地震前的这些异常信号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在时间上表现出震前电磁异常信号在出现的台站上不是同步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向震中方向迁移的趋势;在空间上体现在成都以北的台站都没有记录到震前电磁异常信号,主要出现在成都及其以南的一些台站.芦山MS7.0地震前地震电磁信号出现的最早时间是震前21天,其次是震前16天;临震时间则为震前5天、4天和1天.通过接地极注入地下的大电流以及以往的震例分析,认为仙女山台是又一个比较突出的电磁信号观测的敏感点.
- 马钦忠方国庆李伟周江南
- 关键词:地电场电磁扰动地震前兆
- 上海及邻区尾波Q值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台网数据库中记录的37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单次散射的Aki模型,计算上海及邻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为Q(f)=(176.2±87.26)·f0.898 4±0.290 8。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本区域Q值偏大,对频率依赖性低。结合上海及邻区地质特征及同期小震空间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以下4个小震密集区:苏中沿海区域、南黄海区域、苏州—东海区域、宁波—舟山区域,分区进行Q值统计分析,表明尾波Q值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地震活动性。
- 赵文舟李伟陈婧温燕林任烨
- 关键词:尾波Q值
- 关于青浦金泽台地电场观测所受干扰的研究
- 2023年
- 以青浦金泽台地电场观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台站观测资料,通过识别区分受干扰后的观测数据形态及特征,对地电场观测所受干扰进行归类与分析。为在今后地震预报工作中正确识别各类地电场观测异常信号和新建台站的选址提供一定的帮助。
- 贾思超赵文舟吴珊珊李伟李伟方国庆
- 关键词:地电场观测地震预测
- 挤压膨胀与水位下降初析
- 以往对地震前后井水位变化的基本认识是:压性区水位上升,张性区水位下降。从近年油气工业压裂工艺以及颗粒物质的研究带给我们一些启示:由于挤压膨胀作用,也能够造成压性区水位下降。1.颗粒物质的挤压膨胀颗粒物质是指未固结的固体颗...
- 方国庆温燕林李伟龚耀
- 人工源地电场空间变化区域性特征被引量:13
- 2017年
- 认识地震电信号特征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陕甘宁晋地区、川滇地区、山东及其周边地区和上海地区的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2 100—4 600A大电流,研究各地区地电场的变化特征,以深入地认识地电场信号的区域性变化实质.研究显示:(1)在陕甘宁晋地区,高沙窝大电流源的附加地电场可被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边缘弧形地带的490km范围内的10个台站观测到,而距该信号源以西150km的台站均未观测到该信号;(2)在川滇地区,丽江信号源的南部地区观测到的信号强度和距离远大于北部地区.对于西昌大电流源,只有距其10km处的小庙台和540km处的仙女山台可观测到信号,而其它十几个台站均未观测到;(3)在山东和上海地区,可被观测到的人工源信号的最远距离及其特征各不相同,亦与陕甘宁晋和川滇地区大为不同;(4)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地区,信号的波形变化存在着随台站与信号源距离的增加畸变程度增大的现象,一些台站只能记录到大电流开始和结束时的尖峰脉冲信息.针对上述变化特征,本文从机理和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加深对地震电信号变化特征的认识.
- 马钦忠李伟赵文舟周江南龚耀
- 基于历史记录评估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时我国江浙沪地区的海啸强度
- 2014年
- 2011年日本海沟发生的9级地震启示日本方面对其南海海槽的地震和海啸危险性重新进行评价,其海啸危险也引起了我国民众的关注。本文在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活动性和历史海啸事件记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震烈度评估类似的方法,从我国有记录的1498年、1707年、1854年3次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海啸事件分析认为,若日本南海海槽将来发生8~8.5级的巨大地震,产生的海啸对我国江浙沪区域的最大影响强度可评估为m=1级。
- 温燕林于海英薛艳赵文舟李伟朱佳苗
- 关键词:历史地震资料江浙沪
- 大地电场台站日变幅年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直观展示大地电场日变幅年度变化趋势,获取多年尺度下数据变化形态及特征,选取2012—2015年,4个地电台网8个存在潮汐地电场变化的地电台站观测数据,进行去除台阶、异常数据及滤波处理,计算地电场日变幅。结果显示:(1) 2012—2013年大多数台站存在春冬低、夏秋高的日变幅趋势性特征;(2) 2014—2015年存在几种不同日变幅年度变化趋势,同时同一台站不同测道间日变幅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性,该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的存在可能与地下介质结构变化和介质的非均匀性有一定关系。
- 赵文舟马钦忠陈婧李伟周江南杨彦明
- 关键词:地电场日变幅
- 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的异常识别和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上海地区的3个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为例,结合地电场多极距观测原理对地电场信号异常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电场多极距观测装置系统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区分地电场观测中的电极极化干扰、雷击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电离层扰动干扰和自然电场异常等信号。
- 李伟马钦忠王冠玥
- 关键词:地电场自然电场电离层扰动
- 人工源地电场“选择性”现象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地震电信号的“选择性”现象是地电学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地电信号的“选择性”现象普遍存在:上海浦东张江台观测不到源自其西南方向三个接地极上千安培入地大电流的附加地电场,而能够观测到其正南方向接地极入地大电流的附加地电场;山东地区邹城台和乳山台无法接收到青州接地极上千安培入地大电流.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手段探明了张江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西南方向信号源至观测台之间地下存在着巨大的高阻体;其正南方向观测台至信号源之间地下以中低阻体和低阻体为主.上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断层解释为张江地电场台站观测特征的机理进行了很好阐释,解释了地震电信号在大区域范围传播过程中由于大尺度地下电性结构复杂性带来的影响,为深入认识地震电信号“选择性”现象提供了直接的勘探依据.
- 赵文舟马钦忠马钦忠周江南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断层解释
- 上海地电场观测同步异常信号分析
- 2022年
-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梳理,从自然电场观测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及周边地区3次小震前上海地电场台所观测到的不同台站间地电场同步异常信号.讨论了所观测到的地电场地震前兆异常信号的可信度,以及该信号的类型,并与国外学者所观测到的地电场地震前兆信号进行了类比,认为三次地震前所观测到地电场异常信号应为地震电信号.利用观测到的地震电信号分析了相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要素,认为:(1)3组地震电信号出现时间均与地震发生时间相距在15天以内,这对分析地震发生时刻具有短临时效性;(2)地震电信号对震中位置分析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但不能对震中位置做出准确定位;(3)由于3次地震发生的位置比较分散,相关震例积累较少,并且观测容易受到地铁、环境等因素干扰致使无法利用所观测到的地震电信号对地震震级进行分析;(4)地下电性结构的非均匀性和观测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是导致地震电信号极化方位和最大振幅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
- 李伟方国庆赵文舟龚耀
- 关键词:地电场观测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