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93 被引量:439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机械工程
  • 31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混流泵
  • 14篇离心泵
  • 12篇水泵
  • 11篇叶轮
  • 10篇压力脉动
  • 6篇导叶
  • 6篇导叶式
  • 6篇导叶式混流泵
  • 6篇旋转失速
  • 6篇叶片
  • 6篇失速
  • 6篇数值模拟
  • 6篇转子
  • 6篇值模拟
  • 5篇多级离心
  • 5篇多级离心泵
  • 5篇水泵叶轮
  • 5篇启动过程
  • 5篇内部流场
  • 4篇冬小麦

机构

  • 93篇江苏大学
  • 14篇江苏大学镇江...
  • 11篇南通大学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圣路易斯华盛...
  • 2篇蓝深集团股份...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信息产业电子...
  • 1篇汉胜工业设备...
  • 1篇中交疏浚技术...
  • 1篇台州佳迪泵业...
  • 1篇上海凯泉泵业...
  • 1篇金华倍特泵业...
  • 1篇济宁安泰矿山...

作者

  • 93篇李伟
  • 55篇施卫东
  • 31篇蒋小平
  • 11篇周岭
  • 10篇曹卫东
  • 9篇张德胜
  • 8篇刘厚林
  • 7篇谈明高
  • 7篇郎涛
  • 7篇陆伟刚
  • 7篇杨勇飞
  • 5篇李卫国
  • 5篇王川
  • 5篇李维强
  • 4篇马廷淮
  • 4篇胡敬宁
  • 4篇张扬
  • 3篇刘建瑞
  • 3篇裴冰
  • 3篇王行元

传媒

  • 2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5篇农业机械学报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流体机械
  • 4篇农机化研究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排灌机械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矿山机械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称脉冲装置内部流动及能量损失特性
2023年
为了了解脉冲射流性能及内部损失机理对提高井下作业效率的影响,以一种非对称脉冲射流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形式水动力叶轮和盘阀间隙对装置的脉冲性能影响,并采用熵产理论对装置内能量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当动盘阀通道和静盘阀孔口契合时,装置该出口处达到最大脉冲速度,采用新型轴流叶轮装置的最大脉冲速度达到47.22 m/s,最大压力脉冲幅值为1.07 MPa,与初始叶轮装置脉冲性能相似;初始叶轮的脉冲射流装置水动力叶轮段总熵产为33.90 W/K,新型轴流叶轮的脉冲射流装置水动力叶轮段总熵产为28.72 W/K,新型轴流叶轮的脉冲射流装置叶轮段能量损失更少;脉冲射流装置可以形成周期性的强非对称性脉冲射流,动盘阀和静盘阀间隙越小,装置脉冲性能越优,能量损失更大.
陈琪李伟季磊磊路德乐潘云欣
关键词:能量损失叶轮
导叶式混流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为了研究不同流量工况对导叶式混流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ANSYSCFX 软件并采用standard k-ε 两方程模型对混流泵的外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分析了流量工况对混流泵内压力分布、流线分布和湍动能的影响...
季磊磊李伟施卫东张扬杨勇飞
关键词:混流泵非定常压力脉动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短加载螺旋天线设计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短加载螺旋天线(SLH),有效提高了传感器节点天线的增益和抗干扰能力。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数值仿真和设计,天线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天线工作在2.45GHz中心频率,回波损耗为-32.86dB,带宽为160MHz,最大增益为11.417dB,满足一般节点对天线的要求。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短加载螺旋天线增加了通信距离,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能力和可靠性。
李伟闫述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距离可靠性
导叶式混流泵旋转失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混流泵等旋转流体机械内部流动中普遍存在的旋转失速不稳定现象,从导叶式混流泵外部性能曲线、内部流动结构和压力脉动的时频特性分析了旋转失速的表现形式、失速先兆、失速的形成及传播机制,探讨了影响混流泵旋转失速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混流泵发生旋转失速的典型表现是外特性曲线出现不同形式的正斜率(马鞍形),内部流场出现周期性传播的旋涡结构,旋涡造成了流道的堵塞,由此导致不稳定的压力波动;轮缘泄漏涡形态结构和运动轨迹分析为混流泵失速先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流量工况是导致混流泵旋转失速现象发生的最直接因素,随着流量减小,会对失速团的数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叶片数、叶轮转速和轮缘间隙也是影响失速团数量、传播速度和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混流泵旋转失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李伟平元峰施卫东季磊磊李恩达马凌凌
关键词:混流泵旋转失速失速先兆压力脉动
不同轮缘间隙下混流泵旋转失速特性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研究不同轮缘间隙下混流泵的旋转失速特性,基于k-ε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和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混流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轮缘间隙分别为0.2,0.5和0.8 mm,对比3种不同轮缘间隙下混流泵的外特性、失速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及混流泵内各个监测点处的压力脉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轮缘间隙为0.5 mm时,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模拟结果可靠。在3种不同间隙下,外特性曲线的近失速工况点和深度失速工况点都一致,且当轮缘间隙为0.8 mm时,混流泵的流量?扬程曲线的正斜率特性最明显。随着轮缘间隙的增大,从近失速工况到深度失速工况,叶轮出口的旋涡数都有所增加,且当间隙为0.2 mm时,旋涡数增加最多。同时,轮缘泄漏涡的形态轨迹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当间隙为0.8 mm时,泄漏涡尺度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在近失速工况时,在同一间隙下,压力脉动在不同流道中呈现相似的周期性变化,只是相邻监测点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相位差,符合失速团的传播规律。随着间隙增大,由于失速团数量的增加,压力脉动曲线呈现出不同的传播变化规律。
平元峰施卫东李伟李伟李恩达马凌凌
关键词:混流泵旋转失速轮缘间隙压力脉动
螺旋叶片连续冷轧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13年
螺旋叶片连续冷轧成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形工艺。在全面介绍螺旋叶片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螺旋叶片锥辊连续冷轧成形理论、锥辊连续冷轧机的设计与制造、轧制参数的确定与轧机调试等问题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对螺旋叶片锥辊连续冷轧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蒋小平施卫东李伟李潜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混流泵流动诱导振动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混流泵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是混流泵运行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混流泵水力激振诱导的机组振动情况,基于本特利408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获得了空载和负载工况下混流泵泵体和泵体基座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信号,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经验筛分分解,获得了不同模函数分量的频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空载运行,混流泵负载工况运行时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明显加剧,但在不同方向上,水力激振引起的振动各不相同。X方向上2个工况下的振动频谱分布基本相似,而在Y方向、Z方向和混流泵底座上,负载工况下波形的频带分布变窄,能量分布较为集中,且Z方向的原始振幅要明显大于Y方向,约为Y方向原始振幅的2倍。混流泵负载工况运行时,低频振动占据主要振动能量分布,使得不同模函数分量的主频向低频方向移动,水力诱导混流泵机组的振动以中低频振动为主。该研究可为有效降低或防止混流泵水力诱导的机组振动恶化提供参考。
李伟季磊磊施卫东杨勇飞平元峰张文全
关键词:振动信号分析混流泵空载希尔伯特-黄变换
导叶式混流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流量工况对导叶式混流泵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ANSYS CFX软件并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对混流泵的外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分析了流量工况对混流泵内压力分布、流线分布和湍动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流量工况下不同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域和频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外特性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最优工况点数值预测与试验测量的扬程和效率误差分别为3.29%和0.27%,数值计算的准确度较高。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工作面与背面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梯度,形成的轮缘泄漏流对主流产生较大干扰,同时受到动静干涉的影响,在叶轮出口和导叶流道内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和湍动能耗散;随着流量增加,轮缘泄漏流逐渐减少,动静干涉效应相对减弱,流场流动趋于平稳。不同流量工况下,各监测点压力脉动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一个旋转周期内压力脉动曲线有4个波峰和4个波谷,叶片通过频率始终占主导作用;流量对叶轮进口处和导叶中间处的压力脉动影响最明显,小流量工况下压力脉动系数的幅值变化最大;随着流量的增大,压力脉动频域幅值随之减小。本研究可为扩大混流泵的运行范围以及混流泵叶轮和导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季磊磊李伟施卫东张扬杨勇飞
关键词:混流泵非定常压力脉动
高效区宽离心泵的研制与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基于加大流量设计法,采用增加分流叶片和增大喉部面积等措施,研制了高效区宽离心泵。运用CFD软件FLUENT对样泵进行了数值模拟,其内部流动稳定,压力分布合理,湍动能小。并通过对比试验讨论了分流叶片和喉部面积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流叶片可以有效地控制轴向旋涡,提高泵的扬程和效率;增大喉部面积有利于获得平坦的性能曲线,同时可以扩大高效范围和提高最高效率;研制的样泵性能曲线平坦、稳定,高效区宽,效率高,符合设计要求。
张德胜施卫东陆伟刚曹卫东李伟
关键词:离心泵水力设计
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被引量:3
2016年
射流式自吸离心泵作为一种新型结构的泵,具有启动前无需向泵体内灌水可实现快速自吸的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的工作机理与结构优势,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导流器式不对称压水室、碗式回流阀自动关闭结构形式、射流喷嘴几何尺寸、喷嘴收缩角变量等方面分析了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水力设计方面,设计不同结构型式的水力模型,深入探讨叶轮不同几何参数对泵整体性能的影响;在结构上,采用创新的自吸结构,不断深化自吸结构对自吸性能的影响机理,并确定各零部件最优几何参数的选取方法,提高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在加工工艺上,突破传统浇铸的制造方法,采用新型的铝合金压铸成型,为研制高效、快速自吸、低能耗的射流式自吸离心泵提供理论依据.
李伟常浩刘建瑞周岭王川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