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付贵

作品数:2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干细胞
  • 8篇胚胎
  • 7篇胚胎干细胞
  • 7篇鼻咽
  • 7篇鼻咽癌
  • 6篇细胞
  • 6篇分化
  • 4篇蛋白
  • 4篇毒性
  • 4篇胎毒
  • 4篇胚胎毒性
  • 3篇血清
  • 3篇荧光
  • 3篇荧光蛋白
  • 3篇神经分化
  • 3篇肿瘤
  • 3篇EBV-DN...
  • 3篇EB病毒
  • 2篇诱导分化
  • 2篇脂肪干细胞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山市...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东莞市妇幼保...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22篇李付贵
  • 12篇季明芳
  • 8篇程伟民
  • 8篇陈京
  • 3篇方慧云
  • 2篇俞霞
  • 2篇项鹏
  • 2篇何洁冰
  • 2篇苏年华
  • 2篇冯谦谨
  • 2篇余伟华
  • 2篇王涛
  • 1篇吴标华
  • 1篇陈嘉榆
  • 1篇唐庆
  • 1篇李晓玲
  • 1篇武日东
  • 1篇陈小虎
  • 1篇张秀明
  • 1篇唐诗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对鼻咽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对鼻咽癌细胞CNE-1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培养DC,采用CD3Ab、IFN-γ、IL-2、IL-1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鼻咽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致敏DC;将未负载抗原的DC、单纯负载鼻咽癌抗原TSA的DC、单纯负载超抗原SEC的DC及负载TSA和SEC的DC分别与CIK细胞共同孵育,诱导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ctotoxic T lymphocyte,CTL)(各组效应细胞分别简称为DC-CIK、TSA-DC-CIK、SEC-DC-CIK、TSA-SEC-DCCIK);采用CCK-8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CNE-1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培养出高表达HLA-DR、CD1a、CD80的DC;效靶比为50∶1时,TSA-SEC-DC-CIK对靶细胞CNE-1的杀伤率为85.46±2.12%,明显高于DC-CIK(51.36±0.61%)、TSA-DC-CIK(63.15±2.25%)及SEC-DC-CIK(65.32±3.24%)。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对鼻咽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李付贵陈京李晓玲方慧云季明芳程伟民
关键词:超抗原鼻咽癌
鼻咽癌高发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检测中山地区胃癌患者血清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核抗原1-IgA(NA1-IgA)、EB病毒Zta蛋白IgA(Zta-IgA)、衣壳抗原-IgA(VCA-IgA),探讨EB病毒抗体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胃癌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A1-IgA、Zta-IgA和VCA-IgA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三种EB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21.00%,与健康体检者(7.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B病毒抗体阳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双抗体(Zta-IgA和VCA-IgA)阳性的胃癌共有4例且均为低分化腺癌;在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中,EB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0%(15/60)、16.67%(5/30)。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表达量升高,双抗体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为EB病毒与胃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苏年华季明芳冯谦谨李付贵
关键词:胃肿瘤抗体血清
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
2015年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EST)模型,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氢醌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ES-E14TG2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氢醌对3T3细胞和ES-E14TG2a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S-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值IC50ES、IC503T3;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S-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值ID50ES。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氢醌的胚胎毒性。结果氢醌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3T3和IC50 ES分别为(5.97±0.48)、(2.57±0.10)μg/mL。氢醌对ESE14TG2a细胞的分化也有抑制作用,其ID50ES为(3.77±0.31)μg/mL。根据EST预测模型计算得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结论氢醌具有强胚胎毒性。
李付贵程伟民季明芳陈京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氢醌胚胎毒性
168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癌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肝癌筛查参与率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11月,在中山市小榄镇肝癌筛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中,对1750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现场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含肝癌的诊治方法、调查者对肝癌筛查的态度以及既往参加筛查的情况。[结果]共调查1750人,获得有效完整问卷1685份,有效问卷率为96.3%。调查人群知晓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可用于诊断早期肝癌的占65.9%,知晓手术可治疗肝癌的占76.8%。96.8%的调查人群愿意经常参加健康体检。既往参加过免费抽血、免费B超的人群分别占调查人群的44.0%、9.4%。调查人群不参加筛查的原因主要是查出病有心理负担(53.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对肝癌的诊断认知有影响,性别、年龄对肝癌的治疗认知有影响。[结论]绝大多数调查者体检意愿较强,既往筛查参与率却不高。缓解目标人群的心理压力,可提高人群的筛查参与率。应加强女性、低年龄组人群的癌症健康教育。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将肝癌筛查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肝癌综合防治工作的进行。
邓丽季明芳冯谦谨吴标华李付贵
关键词:肝癌防治知晓率
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测定与肿瘤病灶内癌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测定与肿瘤病灶内癌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胃癌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后测定PGⅠ及PGⅡ的含量,收集胃癌病灶、癌旁组织后测定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4.63±0.62 vs.10.45±1.86,t=24.907,P<0.05);胃癌病灶中p16、p53、PTEN、KISS1、TSPYL5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且与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呈正相关(P<0.05),Notch1、LOXL2、Cyclin D1、PCNA、MMP-2、CEACAM-1、Fascin-1、CST-6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血清中PGⅠ/PGⅡ的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值的降低与病灶内抑癌基因的低表达、原癌基因及侵袭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方慧云程伟民季明芳李付贵余霞黄汉添
关键词:抑癌基因原癌基因
人体瘢痕疙瘩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脂肪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研究人体瘢痕疙瘩来源的前体细胞(keloid-derived precursor cell,KPC)的体外分离、扩增方法,及其在特定培养基条件下向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脂肪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取人体瘢痕疙瘩组织在改良L-DMEM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传代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关基因表达,并以特定H-DMEM培养基[含1 μmol/L的地塞米松,0.5 mmol/L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BMX),10 mg/L牛胰岛素,100 mmol/L的消炎痛,10%的胎牛血清(FBS)]诱导,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测定脂滴生成.结果 超过95%的KPC表达CD29、CD44、CD90/Thy-1和CD105;几乎不表达CD45和CD34(1.0%~2.5%);且诱导后该细胞渐增大,由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角形,72 h出现脂滴,19d油红O染色细胞阳性率78.6%.结论 KPC能表达多种MSC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标志物,能够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脂肪的一种新种子细胞来源.
林珣珣刘杰武日东唐庆李付贵唐诗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脂分化间充质干细胞
Tα1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示踪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观察携带Tα1(α-tubulin)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系统在人胚胎干细胞(h ESCs)神经分化示踪中的应用。方法胎鼠成纤维细胞(MEF)培养h E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生物学标记。将携带p LV/Final-puro-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h ESCs),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14 d后获得纯化h ESCs,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同时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变化。第23天对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h ESCs细胞的OCT-4、SSEA-4及TRA-1-60表达呈强阳性。慢病毒感染并筛选14 d后得到具有puromycin抗性的纯化h ESCs。该细胞经神经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且α-tubulin、βⅢ-tubulin、nestin表达均呈阳性。结论成功获得了表达Tα1(α-tubulin)-hr GFP载体的h ESCs,该细胞可以示踪Tα1的表达。
陈京余伟华李付贵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Nestin-GFP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及体外神经分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Nestin-GFP转基因小鼠的胚胎干细胞(mESC)系,并观察其示踪ES细胞系的神经分化过程。【方法】将E3.5的Nestin-GFP小鼠囊胚接种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上(MEF经γ射线照射失去增殖活性)。4~6d后将自囊胚长出的内细胞团(ICM)继续培养并传代扩增,检测所得细胞Oct-4、SSEA-1和AKP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及在体内外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之后,诱导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样细胞分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其标志性抗原。【结果】免疫组化可见Nestin-GFP小鼠胚胎干细胞表达未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Oct-4、SSEA-1,AKP染色呈强阳性,并具有向体内外三胚层分化潜能;在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第6d可见到明显的绿色荧光,并与免疫组化Nestin表达部位基本吻合。第12d及第16d分别可见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表达,而此时Nestin的表达较前明显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Nestin-GFP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并可用于在体外更直观的监测神经分化的阶段性变化并由此进行调控。
王紫菲赖文玉柯琼李付贵王涛张秀明李伟强项鹏
关键词:NESTIN胚胎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神经分化
AKT不同亚型干扰对成人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AKT不同亚型AKT1和AKT2在成人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3代的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ADSC),以负载AKT1-sh RNA和AKT2-SHRNA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h ADSC,获得稳定干扰AKT1和AKT2的细胞株(分别设为AKT1-3组和AKT2-1组),转染非干扰序列NTC-sh RNA的设为对照组。将上述细胞分别进行成脂肪诱导,观察脂滴的形成,并检测相关成脂肪基因的表达和成脂肪关键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结果】首先成功获得稳定表达AKT1-sh RNA和AKT2-sh RNA的h ADSC。与对照组细胞的成脂过程相比,AKT1-3组h ADSC成脂分化并无明显影响;而AKT2-1组脂滴形成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与定量也显示相应改变(P<0.01)。成脂相关基因定量结果也发现,FABP4、LPL及GPDH等表达明显下降(P<0.01)。此外,AKT1-3组诱导后下游转录因子PPARγ的表达与NTC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而AKT2-1组的PPARγ表达明显下降,尤其是PPARγ2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AKT2干扰导致h ADSC成脂肪过程严重抑制,而AKT1干扰则并不能影响该过程。
李付贵陈京程伟民季明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AKT成脂肪分化RNA
丁香酚胚胎毒性评价:应用胚胎干细胞的实验模型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丁香酚在医学及食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药理学作用也不断被研究和发现。但是,对其毒性的研究尚未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特别是发育毒性及致畸性的安全性评价亟需完善。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初步评价丁香酚的胚胎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3T3和小鼠胚胎干细胞E14TG2a,MTT法检测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青霉素G和受试物丁香酚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和3T3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采用悬滴-悬浮-贴壁法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根据浓度-反应曲线计算3种化合物对E14TG2a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利用胚胎毒性预测模型预测丁香酚的胚胎毒性。结果与结论:丁香酚对3T3细胞和E14TG2a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值分别为(3.613±0.192)和(1.799±0.131)mg/L。丁香酚对E14TG2a细胞的心肌分化亦有抑制作用,其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值为(3.501±0.158)mg/L。根据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预测模型计算得出丁香酚为强胚胎毒性化合物。这为进一步评价丁香酚的安全性提供了研究数据。
李付贵陈京程伟民季明芳
关键词:丁香酚毒性试验半数抑制浓度胚胎干细胞干细胞胚胎毒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