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萍

作品数:21 被引量:1,28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质
  • 9篇锆石
  • 8篇定年
  • 5篇地质意义
  • 5篇锆石SHRI...
  • 3篇东准噶尔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 3篇泥盆纪
  • 3篇盆地
  • 3篇花岗岩
  • 3篇古生代
  • 3篇U-PB定年
  • 2篇杂岩
  • 2篇志留纪
  • 2篇石炭
  • 2篇石炭纪
  • 2篇碰撞造山
  • 2篇锆石SHRI...
  • 2篇南缘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北京离子探针...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新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21篇李亚萍
  • 17篇李锦轶
  • 15篇孙桂华
  • 14篇朱志新
  • 6篇杨天南
  • 6篇张进
  • 5篇王励嘉
  • 4篇曲军峰
  • 4篇冯乾文
  • 4篇刘建峰
  • 3篇宋彪
  • 3篇杨之青
  • 2篇高立明
  • 2篇王彦斌
  • 2篇郭瑞清
  • 2篇郭慧
  • 2篇杨之清
  • 1篇李智佩
  • 1篇李永飞
  • 1篇何国琦

传媒

  • 6篇地质通报
  • 4篇中国地质
  • 3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2007中亚...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伊犁地块南缘志留纪和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形成时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12
2006年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志留纪、泥盆纪侵入岩均具有较典型的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该活动陆缘区域岩浆活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志留纪至早石炭世期间,南天山碰撞造山带前身洋盆的洋岩石圈板块一直在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
朱志新王克卓郑玉洁孙桂华张超李亚萍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活动陆缘
新疆东准噶尔早泥盆世早期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2
2009年
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413±8)Ma(MSWD=0.73)206Pb/238U表面年龄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确定东准噶尔中部被泥盆系覆盖的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通过对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与该岩体岩石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东准噶尔中部和南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李亚萍李锦轶孙桂华朱志新宋彪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早泥盆世
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北亚造山区:定义、结构与演变
古亚洲洋构造域是1989年启动的IGCP283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中正式使用的一个词汇,源于古亚洲构造域,但在范围上又不同于古亚洲构造域。中亚及天山前身的洋盆是新元古代中期大陆裂解形成的,在石炭纪晚期关闭,将其称之为古亚洲洋...
李锦轶高立明朱志新冯乾文张拴宏许文良郭瑞清张进刘建峰曲军峰杨天南宋彪王励嘉孙桂华李亚萍
关键词:古亚洲洋结构特征历史演变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探讨:来自原泥盆纪卡拉麦里组砂岩碎屑锆石的证据被引量:69
2007年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地堆积物之下。为此选择其中被1:20万区调置于中泥盆世卡拉麦里组上部层位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以期获得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时代和属性的信息。测定的86颗碎屑锆石、89个点的年龄分布范围从(327±8)Ma 至(3073±10)Ma;其中碎屑锆石的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0Ma~540Ma,显示出多峰的特征,其主峰为 365Ma,次要的峰分别为460~480Ma、510~520Ma 和530~540Ma。该样品中还含有至少22粒表面年龄大于550Ma 的碎屑锆石,其中550~690Ma 的碎屑锆石有4粒,827Ma~1083Ma 的碎屑锆石有8粒,1513Ma 和1700Ma 锆石各1粒,1942Ma~2051Ma 的锆石有2粒,2464~2490Ma 和2876Ma~3073Ma 的碎屑锆石各3粒。根据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及表面年龄,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的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初步结论:(1)所研究砂岩的沉积时代不是泥盆纪的,可能是早石炭世晚期,其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2)源区地质体组成主体是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岩浆岩,寒武纪至新元古代中期和新元古代早期至中元古代等时期的岩浆杂岩等组成,以及推测的少量早前寒武纪杂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基底为奠基在前奥陶纪陆壳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岛弧。
李亚萍李锦轶孙桂华朱志新杨之青
关键词:碎屑锆石SHRIMP准噶尔盆地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二叠纪幔源岩浆杂岩:中亚地区陆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被引量:61
2006年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9.2±3.2 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82~287 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7.0±1.6 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 U-Pb表面年龄为271~280 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李锦轶宋彪王克卓李亚萍孙桂华齐得义
关键词:吐哈盆地南缘基性岩墙锆石SHRIMPU-PB年龄
中亚造山区南部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演化: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北缘走廊带地表地质与宽频地震接受函数的证据
中亚造山区是在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在新生代期间遭受了陆内造山作用的强烈改造.关于该区古生代期间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特别是东准噶尔南部卡拉麦里蛇绿岩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消减方向,存在着向北俯冲和向南北两...
李锦轶姜枚李亚萍杨天南张进朱志新孙桂华
关键词:岩石圈
文献传递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被引量:308
2009年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李锦轶张进杨天南李亚萍孙桂华朱志新王励嘉
关键词:古板块
国际大洋科学钻探计划简介被引量:5
2018年
1968年由美国等多个国家启动的深海钻探计划及后续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和正在实施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是地球科学领域内迄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历时最久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我国于1998年加入该计划。40多年来,科学大洋钻探在全球各大洋共完成钻井3000余口,累积取芯超过40万m。
郭慧李亚萍王学明
关键词: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科学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深海钻探计划地球科学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被引量:91
2009年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论点。根据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及其南侧地区的地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了该带是弧后盆地关闭的遗迹,其南侧为弧后盆地被动边缘,在该弧后盆地关闭的过程中古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探讨了该带对东准噶尔古构造-成矿格局演变和中亚地区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制约。
李锦轶杨天南李亚萍朱志新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2007年
碎屑锆石研究是探讨其碎屑物质来源、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的47粒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的年龄为388~949Ma,其主体为418~482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以及哈尔里克山区域地质资料,得出如下结论:(1)哈尔里克山南麓所研究的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是(388±9)Ma,这意味着这套地层不老于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这套沉积岩应是在晚石炭世沉积的;(2)所研究的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与岛弧演化相关的岩浆岩;(3)哈尔里克山经历了中奥陶世—早志留世与康古尔塔格洋壳残片代表的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的岛弧、石炭纪弧后盆地和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的构造演化历史;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是导致哈尔里克山与博格达山现今地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孙桂华李锦轶朱志新李亚萍杨之清
关键词:碎屑锆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