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霞

作品数:105 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皮肤
  • 22篇细胞
  • 13篇细胞癌
  • 12篇肿瘤
  • 11篇鳞状
  • 10篇鳞状细胞
  • 9篇基因
  • 8篇鳞状细胞癌
  • 8篇病理
  • 7篇蛋白
  • 6篇皮肤病
  • 6篇皮肤鳞状细胞
  • 6篇皮炎
  • 5篇皮肤鳞状细胞...
  • 5篇皮肤肿瘤
  • 5篇小檗
  • 5篇结节
  • 5篇基底
  • 5篇基底细胞
  • 5篇基底细胞癌

机构

  • 55篇内蒙古医科大...
  • 27篇内蒙古医学院...
  • 24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山东大学
  • 2篇玉溪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04篇李东霞
  • 11篇吕新翔
  • 10篇乌日娜
  • 9篇韩建文
  • 8篇苏秀兰
  • 8篇孙立
  • 8篇张娟
  • 6篇杨丽敏
  • 5篇马元龙
  • 5篇涂平
  • 5篇孙志强
  • 4篇毕力夫
  • 4篇马圣清
  • 4篇任志欣
  • 4篇萨仁高娃
  • 4篇蒋苏
  • 4篇任敏
  • 4篇王海玲
  • 3篇刘志芳
  • 3篇田华

传媒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8篇临床皮肤科杂...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实用皮肤病学...
  • 7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医学综述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
目的:报道1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方法:女患,58岁,因右腰部红斑伴疼痛近5年就诊于我科,自述5年前无诱因右腰部出现红斑,范围逐渐增大融合成块,部分皮肤发硬伴疼痛,表面出汗较多.无家族遗传疾病...
李东霞张娟
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
李晓云高秀梅赵羽玲丁智岚李桂环田引来袁芳俞海婷李东霞陈林丽宋艳红马翠英张殿霞
该课题选自愿要求,无禁忌症的早孕妇女60例,处理后观察:按疼痛强度评分标准(VRSs)评定镇痛效果;BP、HR、R、SPO2监测;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宫口松驰度;人流综合征;出血量;麻醉并发症。以同期不愿无...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流产依托咪酯
LncRNA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8年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其涉及多个复杂生物学过程。LncRNA是指长度>200个核苷酸但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可通过其异常表达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尤其在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肿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海玲李东霞
关键词:恶性肿瘤
马拉色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的酵母菌,亦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目前,分为7种类型。据报道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培养基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马拉色菌能像酯酶一样分解脂质,而且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凋亡,这些都是它的主要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可引起花斑癣、脂溢性皮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和银屑病等,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可加用抗真菌药物。
任志欣李东霞
关键词:马拉色霉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皮肤病
坏疽性脓皮病1例
2007年
任志欣李东霞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系统性疾病复发性溃疡型
内蒙古锡盟地区蒙古族人群VWA、FGA、PENTAE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2003年
目的 :了解内蒙古锡盟地区蒙古族人群 VWA、FGA、PENTA E三个 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 ,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采用多重 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 2 63名蒙古族个体进行了研究。结果 :VWA、FGA、PENTA E三个位点分别检出 9、1 0、2 2个等位基因 ,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 ( H)分别为 0 .81 1 5、0 .8487、0 .91 46,多态信息量 ( PIC)分别为 0 .782 5、0 .82 98、0 .90 64。结论 :上述三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 ,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同时揭示了蒙古族人群三个 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 。
李东霞乌云高娃李彩萍王凤歧邱琳毕力夫苏秀兰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VWAFGA
小檗碱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周期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经不同浓小檗碱(20、40、60、80μmol/L)处理48h后,采用qRT-PCR检测miRNA-582-5p及其靶基因CDK1mRNA的表达,以及miRNA-188-5p和其靶基因CDK2、Cyclin D1、Cyclin A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CDK2、CyclinD1和CyclinA的表达。结果qRT-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40μmol/L小檗碱组miRNA-582-5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60、80μmol/L组miRNA-582-5p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小檗碱组miRNA-188-5p表达均增强(F=22.600,P=0.002),CDK2、CDK1、CvclinA、CyclinDlmRNA表达随小檗碱浓度增加逐渐减弱(F=51.976、248.510、626.671、312.740,均P〈0.001)。Western印迹显示,小檗碱可降低CDK1、CDK2、CyelinD1、CyclinA蛋白的表达(F=138.124、110.966、278.772、140.167,均P〈0.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降低mRNA表达量与升高miRNA.582.5p和miRNA一188-5p含量共同使黑素瘤A37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CDK2、CyclinDl和CyclinA表达降低,进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生长。
任敏李东霞杨凌苏秀兰
关键词:小檗碱黑色素瘤微RNAS细胞周期蛋白类A375细胞
内蒙古锡盟蒙族群体VWA、FGA、PENTAE基因座的多态性研究
2003年
目的 了解内蒙古锡盟地区蒙族人群VWA、FGA、PENTAE 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并与汉族群体作对照 ,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采用多重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 2 6 3名蒙族个体进行调查。结果 VWA、FGA、PENTAE 3个位点分别检出 9、10、2 2个等位基因 ,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 (H)分别为 0 .8115、0 .84 87、0 .914 6 ,多态信息量 (PIC)分别为 0 .782 5、0 .82 98、0 .90 6 4。结论 上述 3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 ,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同时表明蒙汉群体基因频率分布在VWA位点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FGA、PENTAE位点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为人类遗传学和民族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李东霞苏秀兰毕力夫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VWAFGA群体遗传学基因座
砷角化皮损中P53蛋白、Bcl-2蛋白及PCNA的表达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砷中毒角化皮损中肿瘤相关蛋白P5 3、Bcl- 2、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2 1例砷角化皮损中P5 3、Bcl - 2、PCNA的表达。结果 :砷角化皮损P5 3阳性率2 8 5 7%、Bcl- 2阳性率 2 3 81%、PCNA阳性率 5 7 14% ,而慢性皮炎组PCNA阳性率为 10 0 0 % ,经 χ2 检验 ,P<0 0 5 ,存在显著性差异。共同表达P5 3蛋白及Bcl- 2蛋白的标本 4例 (19 0 5 % )。结论 :砷角化皮损表皮细胞增殖活跃 ,在此基础上 ,某些易感个体可能发生P5 3基因突变 ,并引起Bcl- 2过度表达 ,二者协同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
李东霞王迎林王泽民郭小娟刘淑华
关键词:砷中毒P53蛋白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底细胞癌诊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是来源于基底细胞的低度皮肤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较常见,转移率低,但局部破坏性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户外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加之BCC皮损的多样性,误诊率较高,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BCC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无创性初筛的选择。为了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BCC的治疗主要以安全切除和防止复发为主要目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肿物的特点及个人体质情况决定,包括手术、冷冻、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
邢天娇李东霞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