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里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滑膜
  • 3篇膝关节滑膜结...
  • 3篇细胞
  • 3篇结核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结核
  • 3篇关节
  • 3篇关节滑膜
  • 3篇H37RV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脊柱
  • 2篇病理
  • 1篇冻伤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胎
  • 1篇溶骨性
  • 1篇溶骨性破坏
  • 1篇手术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万里
  • 4篇黄富国
  • 4篇宋跃明
  • 3篇杨志明
  • 2篇解慧琪
  • 2篇岑石强
  • 1篇戚超
  • 1篇罗静聪
  • 1篇张斌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椎附近逐渐加重的疼痛是其共同首发临床表现。其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性破坏;ECT上表现不一;CT多为椎体骨质的虫嗜状破坏;MRI示病椎信号失均,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灶范围,其确诊仍需借助骨髓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但对颈背部疼痛的患者,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严重脊柱脊髓损害的出现。
李万里宋跃明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脊柱首发临床表现溶骨性破坏病灶范围脊髓损害
H37Rv结核标准菌株构建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模型的研究
:探索利用H37Rv结核标准菌株用于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病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方法:对经过福氏佐剂免疫和致敏的豚鼠,行膝关节腔H37Rv茵株两种茵量(1×107/ml,50u1及100u1)的注射感染,观察豚...
李万里宋跃明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结核模型构建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上皮细胞及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并行5-BrdU标记;制备SIS材料并切割成1cm×lcm大小,在SIS材料同一表面接种两种细胞,待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后将其植入裸鼠体内深筋膜下,于术后第3天及l、2、3周取材行组织学和抗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了解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血管化情况。结果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能够渗透、生长于SIS材料中,并形成数层结构。植入体内第3天可见细胞增殖为多层覆盖于材料表面,并分泌大量细胞间基质。第2周时已经形成7~8层细胞,并伴有血管长入。3周时细胞增殖为十几层,大量血管长入。通过5-BrdU标记抗体染色观察,示SIS支架材料上生长的细胞多为所植入细胞。抗角蛋白,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细胞能够在体内分化。结论成肌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复合培养物,在体内能继续增殖分化形成多层细胞结构,并能快速血管化,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食管的构建。
岑石强李万里黄富国杨志明解慧琪罗静聪
关键词:成肌细胞
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建立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了解其病理变化特点,探索组织工程化成肌细胞移植的适宜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修复重建实验室完成。选择5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10组,正常对照组、术后1,3,5,7,10d,2,4,8,12周组,每组3只,6个样本。采用液氮冷冻后的金属条按一定时间放置于大鼠胫前肌表面,造成胫前肌深度冻伤,测定大鼠胫前肌冻伤前后肌重、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受冻伤后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Ⅳ型胶原染色观察受冻肌组织基膜损伤及再生情况;采用Mallory三色染色法观察冻伤组织修复时胶原增生情况,以了解其纤维化愈合的程度。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重变化:冻伤前,冻伤后1,3,5,7,10d,2,4,8,12周肌重平均值分别为0.5889,0.7066,0.7302,0.6735,0.5929,0.5687,0.5496,0.4099,0.3493,0.3036g。术后1,3,5d组肌重均增高(P<0.05);术后7,10d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2,4,8,12周组均降低(P<0.05)。即冻伤后的胫前肌经历最初5d肌肉肿胀,肌重增加,2周开始肌重呈明显下降的过程。②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MM含量:术后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MM较冻伤前明显下降,术后3d呈逐渐降低趋势。③组织学观察:大鼠胫前肌经深度冻伤后,肌组织变性、坏死,肌纤维的基膜保持较完整,深度冻伤局部缺乏成肌细胞,修复以脂肪性变和纤维增生为主,后期肌肉明显萎缩。结论: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适合作为成肌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
张斌黄富国杨志明李万里戚超
关键词:冻伤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剥离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剥离酶消化法行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性,并对所得细胞进行纯化及传代培养。方法选择意外流产20周龄胎儿食管标本,通过显微剥离法获得菲薄食管黏膜上皮,经短时酶消化分离所得细胞,在10%胎牛血清混合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得细胞,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透射电镜可见其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特征性的张力微丝,细胞表面微突起,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胞浆呈棕黄色阳性表现,MTT法测定第2代细胞在传代培养3~4d达生长高峰。3、4d吸光度(A)值与1、2、5及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显微剥离酶消化法可获得足量、较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混合培养基中细胞能快速传代、扩增,适宜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
李万里岑石强黄富国杨志明解慧琪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细胞培养
H37Rv结核标准菌株构建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模型的研究
目的: 探索利用H37Rv结核标准菌株用于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病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方法: 对经过福氏佐剂免疫和致敏的豚鼠,行膝关节腔H37Rv菌株两种菌量(1×107/ml,50ul及100ul)的注射感染,观...
宋跃明李万里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病理改变
文献传递
H37Rv结核标准菌株构建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索利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构建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病理模型的方法。方法对经过福氏佐剂免疫和致敏的豚鼠,行膝关节腔H37Rv菌株两种菌量(1×107/mL,50μL及100μL)的注射感染,观察豚鼠感染结核菌后膝关节滑膜组织及关节软骨与骨的病理变化,并行膝关节滑膜集菌培养。结果豚鼠膝关节在行两种菌量的H37Rv菌株感染后,局部肿胀均较明显,但动物的全身反应都较轻微。两组动物的膝关节滑膜病理切片均显示有典型的结核结节及其内的干酪样坏死灶形成;切片抗酸染色均检出有抗酸染色阳性的分枝杆菌;两组动物的关节滑膜匀浆培养均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结论通过在经预先免疫与致敏豚鼠的膝关节局部进行适当剂量的H37Rv结核菌株的注射感染,可以构建出与人类滑膜结核病理变化相似的豚鼠膝关节滑膜结核。
李万里宋跃明
关键词:滑膜结核
促脊柱融合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3年
李万里
关键词:脊柱融合基因治疗
肱骨上段巨大骨肉瘤1例
2004年
李万里黄富国
关键词:病理诊断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