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莉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大学毕业
  • 2篇大学毕业生
  • 2篇日记
  • 2篇求职
  • 2篇求职过程
  • 2篇毕业生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性
  • 1篇灾害
  • 1篇灾难
  • 1篇职业抱负
  • 1篇少年
  • 1篇社会支持
  • 1篇首都大学生
  • 1篇青少年
  • 1篇情绪
  • 1篇中小学教师
  • 1篇自然灾害
  • 1篇小学教师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朱莉
  • 4篇侯志瑾
  • 2篇苏筠
  • 2篇伍国凤
  • 1篇周宵
  • 1篇倪竞
  • 1篇陈淑芳
  • 1篇付丽佳
  • 1篇周夏
  • 1篇于媛芳
  • 1篇陈倩

传媒

  • 2篇灾害学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日记式追踪研究
求职行为是个体成功就业必经的关键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有哪些求职行为,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有哪些变化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日记研究方式,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求职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求职行为问卷为工具对...
朱莉侯志瑾
关键词:毕业生求职过程
青少年职业抱负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职业抱负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点中学和打工子弟学生各1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了解受访者想法与其所建构的意义世界,采用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CQR)分析资料.结果:中学生...
朱莉侯志瑾
关键词:职业抱负青少年
首都大学生的自然灾害认知调查与减灾教育建议被引量:50
2007年
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了解学生的灾害认知水平有助于减灾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防灾意识、灾害理论知识、应急行为知识以及对减灾教育的看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的灾害认知水平较低,现行减灾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教育内容要将学生"该知道的"与"想知道的"相结合,通过演练演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灾应急实际技能等减灾教育建议。
苏筠伍国凤朱莉陈倩
关键词:防灾意识减灾教育
中小学教师PTSD和PTG的影响因素研究:灾难前-中-后的视角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等对汶川地震1年后极重灾区的10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前灾难因子、灾难当下因子和后灾难因子等对教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结果发现:(1)灾后中小学教师的PTSD处于中低水平、PTG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女教师的PTSD和PTG水平高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PTSD水平高于非班主任教师,有过被困经历的教师PTSD水平高于没有被困经历的教师,有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其PTSD和PTG水平均高于无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2)社会支持对PTSD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的信息支持可以促进PTG,而情感支持和实质性支持对PTG没有显著的影响;(3)逃避的应对方式能显著地正向预测PTSD,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能显著正向地预测PTG,而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对PTSD和PTG都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侯志瑾周宵陈杰灵朱莉倪竞陈淑芳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PTSD
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日记式追踪研究
2014年
通过日记式追踪方法对32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连续7天的调查,了解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情绪、行为的变化趋势及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发现:求职行为、情绪在一周内变化显著,情绪变化表现出个体差异;求职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求职强度和努力程度越高;求职者正性情绪较稳定,变化幅度小;负性情绪变化幅度大,没有性别差异;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使用了不同的求职策略,不同策略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朱莉侯志瑾于媛芳
自然灾害知觉的不安全心理特性与调适建议--基于北京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公众自然灾害知觉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宣教活动、构建社会预防文化。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大学生的自然灾害知觉现状及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自然灾害知觉中存在不安全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灾害知识和经验存在过高估计的乐观偏差;在灾害预期中表现出悲观的心理噪声效应;面对自然灾害多数出现消极情绪,其应急行为倾向呈负距平状态;防灾减灾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依赖性、服从性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普及正确防灾知识、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能动意识等重塑大学生灾害知觉、调适灾害行为的建议。
苏筠伍国凤朱莉周夏付丽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