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树干

作品数:148 被引量:637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4篇手术
  • 34篇外科
  • 24篇颅内
  • 21篇血管
  • 20篇脑膜
  • 20篇脑膜瘤
  • 18篇手术治疗
  • 17篇胶质
  • 16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5篇胶质瘤
  • 14篇外科手术
  • 14篇显微手术
  • 13篇动脉瘤
  • 13篇神经痛
  • 13篇神经外科
  • 13篇经痛
  • 12篇三叉神经
  • 12篇三叉神经痛
  • 10篇显微手术治疗

机构

  • 147篇山东大学
  • 5篇聊城市人民医...
  • 4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德州市人民医...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作者

  • 147篇朱树干
  • 79篇刘玉光
  • 58篇吴承远
  • 33篇李新钢
  • 29篇张良文
  • 23篇苏万东
  • 21篇李峰
  • 20篇宫杰
  • 18篇杨扬
  • 16篇刘仍利
  • 14篇张健
  • 14篇刘猛
  • 13篇王云彦
  • 12篇李刚
  • 12篇见文成
  • 10篇谭守刚
  • 10篇迟令懿
  • 9篇王宏伟
  • 9篇孟凡刚
  • 8篇吕正文

传媒

  • 23篇山东医药
  • 1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中国微侵袭神...
  • 8篇山东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4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2006山东...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神...
  • 2篇应用激光
  • 2篇山东医科大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16篇2005
  • 23篇2004
  • 22篇2003
  • 17篇2002
  • 10篇2001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屏监视下经鼻蝶窦穿刺治疗鞍内囊性肿瘤
2004年
目的探讨鞍内囊性肿瘤的微创疗法及其效果、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14例鞍内囊性肿瘤(11例颅咽管瘤,2例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性质不明)病人在X-线监视下和神经导航监测下进行经鼻蝶窦穿刺抽吸术。结果本组均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疗,经3个月~7年随访,2例症状复发,再次穿刺治疗后好转。结论经鼻蝶窦穿刺治疗鞍内囊性肿瘤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可多次施行。
刘仍利张健朱树干宫杰谭守钢迟令懿
关键词:穿刺微侵袭手术
SPARC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调控动脉稳态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对于血流应力的损伤,颅内动脉壁存在着一个损伤/修复的动态平衡过程—动脉稳态,其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PARC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小分子糖蛋白,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及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影响动脉稳态的平衡。对SPARC在动脉瘤发病中对动脉稳态的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期望其成为评估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李波朱少伟李峰朱树干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分离对长期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发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培养的分离传代技术及其在长期培养条件下的神经发生能力。方法取孕14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层,消化分离后,以1×10^5/ml浓度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别采用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法进行NSCs传代培养,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测定分离后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增殖率。取第4、8、12、20、30代机械分离传代培养的NSCs球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的盖玻片上,加入分化培养液,观察长期培养条件下NSCs的神经发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胰酶消化法进行的NSCs球传代相比,机械分离的NSCs球为小细胞球和单细胞传代,传代后细胞存活率高,细胞倍增时间短,增殖能力强(P均〈0.05)。体外长期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在4—12代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仍较为稳定;12代后,神经元的分化比例迅速下降,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迅速上升。结论与胰酶消化法相比,逐步减小吸管口径的机械分离传代法,减少了传代对细胞的损伤,保证了大部分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显著增强了NSCs的增殖能力。体外长期扩增的NSCs,由于微环境和(或)自身基因的调控,随着传代的延续,其神经发生能力逐渐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减少,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
李峰刘玉光朱树干张良文张泽立张学广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神经发生
山东省神经外科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根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的布署,山东省神经外科专业分会对2004—2006年度山东省的部分医院神经外科基本情况及业务开展进行了调查,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山东省各级医院神经外科的总体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李新钢朱树干李刚庞琦曲元明张庆林王志刚袁绍纪孟庆海张振兴
关键词:神经外科专业编辑部
面神经与听神经瘤局部病理解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苏万东吴承远李新钢刘玉光朱树干刘然孙秀海
关键词:听神经瘤面神经瘤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占位性病变被引量:1
2007年
1996年5月-2002年10月.我科显微手术切除脑干占位性病变1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张玉清刘玉光杨扬苏万东李新钢朱树干
关键词:脑干病变神经外科手术
人GDNF和TH双基因工程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张文华吴承远王建刚朱树干刘玉光魏东光刘斌
该研究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基因疗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具有潮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标记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GDNF和PcDNA3.0/hTH重组质粒;利用基因转染...
关键词: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治疗GDNFTH
颅内外血管直接、间接手术结合治疗烟雾病的疗效及发症(摘要)
目的:探讨烟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我科对1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患者,采用直接手术加间接手术结合的疗法,以确保最佳疗效。术中
杨扬李峰王建刚倪石磊朱树干李新钢
微血管减压或并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探讨单纯微血管减压术(MVD)与微血管减压并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2例行MVD手术,68例行MVD+PSR手术。结果MVD组:术后128例(90.1%)疼痛消失,9例(6.4%)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达96.5%。随访期大于2年的82例患者中,74例疼痛完全消除,5例时有疼痛可药物控制,3例药物不能有效控制。MVD+PSR组:术后67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无任何改善。随访期大于2年的47例患者中,45例疼痛完全消除,2例时有疼痛可药物控制。MVD+PSR手术近期疼痛完全消除率(98.5%)明显高于单纯MVD手术(90.1%),P〈0.05;术后2年MVD+PSR手术疼痛完全消除率(95.7%)仍高于单纯MVD手术(9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VD+PSR手术近期疼痛完全消除率明显优于单纯MVD手术,术后2年仍较后者有更高的疼痛消除率,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合理处置是两种手术方式成功的关键;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情形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主观要求进行选择。
张良文王萍杨扬刘玉光朱树干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
抑癌基因PTEN和Ki-6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为探讨抑癌基因 PTEN和 Ki- 6 7抗原表达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82例人脑胶质瘤中 PTEN和 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PTEN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 ,82例标本中 ,有 48例(5 8.5 4%) PTEN呈阳性表达 ,高分化肿瘤 ( 级和 级 )的阳性表达率 (75 .6 1%)明显高于低分化 ( 级和 级 )肿瘤 (4 1.46 %) ,P<0 .0 0 5。Ki- 6 7呈明显核染色 ,各级胶质瘤均有表达 ,低分化肿瘤 (75 .6 1%)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 (2 4.39%) ,P<0 .0 0 5。PTEN与 Ki- 6 7表达呈负相关 (P<0 .0 1)。认为 PTEN突变或缺失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Ki- 6 7可作为反映胶质瘤细胞增殖潜能的指标。 PTEN和 Ki- 6 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 PTEN和 Ki- 6 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有助于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分化程度做出正确评价 ,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患者预后。
李松许复郁朱树干
关键词:抑癌基因PTEN基因KI-67抗原胶质瘤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