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刚
- 作品数:18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降钙素原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治疗策略的指导作用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对比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早期介入策略与降钙素原(PCT)指导下介入策略的优劣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ACS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n=73)行早期(<72 h)PCI治疗并根据传统炎症指标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B组(n=73)根据入院时PCT水平再分为B1(PCT≥2.0μg/L):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择期(≥72 h)行PCI;B2(0.5μg/L≤PCT<2.0μg/L):根据传统炎症指标经验性决定PCI时机和抗菌药物的应用;B3(PCT<0.5μg/L):行早期(<72 h)PCI,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比A、B 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在B组分组中,B1组患者4例,B2组13例(其中7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B3组56例(其中1例因明确泌尿系统感染而应用抗菌药物)。A组较B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B组缺血事件、肾功能恶化及总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CT指导NST-ACS合并SIRS患者的治疗策略,可以优化介入时机的选择,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化应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梁海峰杨明韩凌高亢朱小刚李晓红马铮
- 关键词:降钙素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率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62例,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平均心率(HRV)将患者分为HR1(HRV<70)、HR2(70≤HRV≤80、HR3 (HRV>80)三组,每组根据收缩压水平、病程长短、年龄和糖尿病状况又分为若干亚组,以左心室质量指数(ILVMI)、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观察指标,分析比较高血压患者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HR1、HR2和HR3三组间的LVMI、IM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2)HR1、HR2和HR3三组MAU分别为37.47±65.27、56.85±79.63、93.70±102.45(mg/l)差异有显著性(P=0.002),亚组间分析仍表现为心率快的患者MAU高。结论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心率呈正相关,且在糖尿病的血压较高、病程较长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与心率有相关性。
- 朱小刚徐秀英
-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靶器官损害
- 吸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DL-C水平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吸烟状况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ACS住院患者31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8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98例,收集患者吸烟状况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析ACS患者不同吸烟状况[无吸烟组(A组)、已戒烟组(B组)、在吸烟组(C组)]之间HDL-C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CS患者A、B、C三组之间在性别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3),男性吸烟者比女性多;A、B、C三组之间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饮酒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ACS患者不同吸烟状况下的血脂水平比较:A、B、C三组之间的TC、TG、LDL-C无统计学差异;HDL-C在A、B、C三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而且A组高于B组(分别为1.06±0.27 vs.0.98±0.22,P<0.05),A组高于C组(1.06±0.27 vs.0.86±0.23,P<0.001),B组高于C组(0.98±0.22 vs.0.86±0.23,P<0.01)。3在入选的男性ACS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C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A组高于C组(1.01±0.27 vs.0.84±0.22,P<0.001)、B组高于C组(0.95±0.22 vs.0.84±0.22,P<0.05);在女性ACS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但HDL-C在三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4ACS各亚组中不同吸烟状况下的HDL-C水平:在UA患者中,A、B、C三组之间HDL-C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A组高于B组(1.14±0.25 vs.1.01±0.21,P<0.01)、A组高于C组(1.14±0.25 vs.0.78±0.16,P<0.001)、B组高于C组(1.01±0.21 vs.0.78±0.16,P<0.001)。在NSTEMI患者中,A、B、C三组之间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在STEMI患者中,A、B、C三组之间HDL-C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仅A组与C组的HDL-C水�
- 朱小刚韩凌陈立伟赵燕高亢姜媛媛杨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s-cTnT、BNP水平与ACS患者住院转归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 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 102例、NSTEMI 114例、STEMI 120例,入院当日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 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 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朱小刚徐秀英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钠肽
-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关系探讨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254例,测定患者血尿酸(UA)水平并将患者分为A组(高尿酸血症组,共86例)和B组(血尿酸正常组,共168例)。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观察指标。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上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比例高于女性(35.1%vs.32.8%,P=0.019);A、B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有统计学差异,A组明显高于B组(27.92±4.03,26.14±3.83,P=0.001)。A、B两组之间年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2、A、B两组之间LVMI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高于B组(106.13±22.65,99.99±24.94,P=0.048);A、B两组之间IMT无差异(P=0.867);A、B两组之间尿ACR无统计学差异(P=0.094)。A、B两组之间的Ccr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明显低于B组(75.21±37.40,88.11±32.92,P=0.008)。3、在LVMI的多元回归方程里,年龄(r=0.159,P=0.010)、收缩压(r=0.179,P=0.004)、尿酸(r=0.156,P=0.011)均有意义,且与LVMI呈正相关。在Ccr的多元回归方程里,仅年龄(r=-0.706,P<0.001)、尿酸(r=-0.122,P=0.006)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cr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且在血压水平较高的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血尿酸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尤其在较年老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ACR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与血尿酸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
- 朱小刚韩凌陈立伟陈欣姜媛媛梁海峰杨明
- 关键词:血尿酸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 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06年
- 以往有关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的研究报道较少,维也纳第20届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重申了RHR在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中的重要性,RHR才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近期的国际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确定RHR是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过快的心率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特别是在高血压人群当中。RHR增快既是高血压发病的预测因素之一,也可能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 朱小刚徐秀英
- 关键词:静息心率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血运重建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运重建情况。方法选择356例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PCHD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0例)和晚发冠心病组(LCHD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28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PCHD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冠脉血运重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患者一般情况PCHD组的男性发病率、吸烟率、饮酒率、体重指数均高于LCHD组;PCHD组的年龄、PCHD家族史阳性率、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低于LCHD组,且高血压病程也明显短于LCHD组(P<0.05)。②PCHD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LCHD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LCHD组(P=0.013);PCHD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LCHD组(P<0.05)。③早发冠心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 7.793,P<0.001)和高LDL-C水平(OR 3.745,P<0.001)与早发冠心病明显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④PCHD组介入治疗率高于LCHD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340);PCHD组患者未选择血运重建的比率低于L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CHD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率低于LCH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的患病率。早发冠心病患者选择CABG术和非血运重建的比率均低于晚发者,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CHD患者预后。
- 朱小刚韩凌陈立伟胡文泽高亢李晓红杨明
-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血运重建
-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心功能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364例诊断为HFp EF的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标准分为四组:NYHA Ⅰ组(NYHA Ⅰ级,92例),NYHA Ⅱ组(NYHA Ⅱ级,89例),NYHAⅢ组(NYHAⅢ级,104例),NYHA Ⅳ组(NYHA Ⅳ级,79例)。对比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因素。结果 (1)NYHA Ⅰ、NYHA Ⅱ、NYHAⅢ、NYHA Ⅳ等四组在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T、糖化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上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在年龄(P<0.001)、B型利钠肽(BNP)(P<0.001)、血尿酸(UA)(P<0.001)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上均随NYHA心功能恶化而依次递增。(2)对四组的年龄、BNP、UA水平进行组内的两两比较,NYHA Ⅰ与NYHA Ⅱ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NYHA Ⅱ与NYHAⅢ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NYHA Ⅲ与NYHA Ⅳ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3)以NYHA心功能分级为多项因变量,行有序Logistic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84,95%CI=0.010~0.153,P=0.025)、BNP(OR=1.061,95%CI=0.047~0.072,P<0.001)、UA(OR=1.031,95%CI=0.006~0.057,P=0.017)与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且年龄、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更密切。结论年龄、BNP、UA与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且数值上均随心功能恶化而依次递增,可以作为客观评价HFp E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 朱小刚韩凌陈欣揭秉章马铮杨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尿酸
-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
- 2020年
- 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贯穿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始终,已成为心血管病和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其通过减慢心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为指导我国临床医师规范应用伊伐布雷定,本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制定本共识,从伊伐布雷定在心衰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慢性心衰长期管理、心衰易损期管理和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应用等)、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不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冠脉CT检查前的心率控制等)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介绍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
- 无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黎励文张瑶孙艺红田庄佟倩周蕾童嘉毅朱小刚张宇辉王江季晓平窦克非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率伊伐布雷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A_1c与高敏C反应蛋白、CD62p、纤维蛋白原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A_1c与CD62p、纤维蛋白原(Fib)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象选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年龄45~85岁,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入院患者96例。测定HbA_1c、Fib、CHD62p与hsC-RP。同时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这些指标和临床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根据HbA_1c水平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HbA_1c增高组(35例)及HbA_1c正常组(61例)。HbA_1c增高组血小板CD62p、hsC-RP、Fib显著高于HbA_1c正常组(P<0.05)。此外,所有AMI患者HbA_1c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7,P<0.01);所有AMI患者血小板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43,P<0.01)。HbA_1c增高组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包括随访6月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HbA_1c正常组未出现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内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与无心脏事件(89例)相比,左室射血分数(P<0.01)、血hsC-RP(P<0.05)为影响临床终点事件的因素。结论 HbA_1c水平可能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赵燕杨明崔建英孙一光岑强马杰李颖朱小刚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CD62P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