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士胜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轴索
  • 5篇轴索损伤
  • 5篇弥漫
  • 5篇弥漫性轴索
  • 5篇弥漫性轴索损...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生物标志
  • 4篇生物标志物
  • 4篇SD大鼠
  • 4篇标志物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基因
  • 3篇法医
  • 3篇病理
  • 2篇代谢组学研究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重庆医药高等...
  • 7篇重庆市公安局
  • 2篇遵义医药高等...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部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朱士胜
  • 7篇李红卫
  • 6篇李剑波
  • 4篇唐任宽
  • 4篇朱英
  • 4篇赵鹏
  • 2篇刘云志
  • 2篇张鹏
  • 2篇李永国
  • 2篇刘剑波
  • 2篇王徐
  • 2篇刘明博
  • 1篇汤华
  • 1篇宋涛
  • 1篇黄伟
  • 1篇冯驰
  • 1篇董靖
  • 1篇刘梦
  • 1篇高军
  • 1篇吴涛

传媒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大鼠心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HHD)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物变化,筛选相关代谢通路,阐明H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HD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采集大鼠心脏组织进行GC-MS分析,结合多变量、单变量统计分析及数据库检索,筛选出HHD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利用MetaboAnalyst 5.0软件对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HHD组共筛选鉴定出57种差异代谢物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参与了39条代谢通路,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氨酰-tRNA生物合成其6条代谢通路变化明显。结论HHD心脏组织中氨基酸、糖类、脂类和核苷酸等代谢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上述6条代谢通路异常可能是HHD潜在发病机制。
董靖张丽熊红丽朱士胜陈燕梅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生物标志物
微管相关蛋白-1B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表达变化与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 protein 1B,MAP1B)在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索其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Marmarou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不予任何处理),假打击组(10只,给予致伤组相同的打击前准备,但不予以打击),致伤6 h组(10只),致伤1 d组(10只)和致伤3 d组(10只),分别于打击6 h、1 d、3 d后,处死动物,提取脑组织,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D大鼠脑组织中MAP1B表达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伤6 h组(0.50±0.07)、致伤1 d组(0.56±0.07)和致伤3 d组(0.50±0.06)中MAP1B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0.30±0.06;P=0.001,P=0.000,P=0.001)、假打击组(0.30±0.04;P=0.001,P=0.000,P=0.001)明显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致伤6 h组(4.70±0.79)、致伤1 d组(4.78±0.86)和致伤3 d组(4.70±0.89)中MAP1B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4.06±1.15;P=0.023,P=0.007,P=0.023)、假打击组(3.90±1.46;P=0.002,P=0.000,P=0.002)明显升高。结论:SD大鼠DAI后脑组织中MAP1B表达水平上调,提示其参与了DAI后轴索损伤的病理改变过程,并可能在稳定、修复及再生受损轴索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鹏赵敏珠朱士胜刘梦高军李红卫李剑波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SD大鼠
基于~1H-NMR的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1H-NMR的检测技术应用于SD大鼠DAI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并寻找筛选早期诊断DAI的可能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方法采用改良的Marmarou A方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将所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
朱士胜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SD大鼠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
文献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不同病情程度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D的发病制,为研究AD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8146,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分别筛选AD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DEGs。运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AD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筛选出881、896和1142个DEGs。GO功能富集显示:轻度组与凋亡相关过程的激活、调节免疫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中度组与炎症反应、凋亡调节、钙离子的释放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重度组与NF-κB的激活、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KEGG分析显示:轻度组主要富集到p53和TGF-β等信号通路,中度组主要富集到癌症途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分子等信号通路,重度组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Hippo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路分析各组富集程度最高的前5个关键基因:轻度组为GART、EHMT2、KRAS、ESR1、CD44;中度组为CBLB、HERC1、UBE2G1、UBE2M、HECW2;重度组为UBE2C、SOCS3、FBXW7、UBE3B、UBA6。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的AD,所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可能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D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朱士胜张丽代亚磊张怡徐妍石雪萍廖勇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关键基因
201例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法医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特点,为其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间经重庆法医验伤所鉴定的201例交通事故导致的膝关节损伤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根据膝关节的损伤类型,将本组案例分为骨损伤组、软组织损伤组及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组。通过对各组膝关节功能情况的分析发现:对于负重情况,其正常率以及不能负重率,骨损伤组以及骨合并软组织损伤组均与软组织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的负重情况、行走功能以及步态情况纳入鉴定过程,会使交通事故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更为合理。
朱英李红卫赵鹏唐任宽朱士胜李剑波
关键词:膝损伤法医学鉴定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关节液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鉴定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患者关节液中蛋白质表达情况,筛选出生物标志物,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5~10月22例于我院行颞下颌关节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的TMJOA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关节液标本,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LC-MS/MS检测和鉴定差异蛋白,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蛋白370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差异表达蛋白82个,其中上调蛋白35个,下调蛋白47个(差异倍数≥1.5或≤0.67,P≤0.05)。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有:cellular process,metabolic process,biological regulation,response to stimulus等;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包括:binding,catalytic activity,enzyme regulator activity等;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PPAR signaling pathway通路。结论 iTRAQ-LC-MS/MS技术成功筛选到多个与TMJOA发病相关的蛋白,C4BPA、CD5L、PRDX2、CAH1可作为TMJOA诊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胡静钟晓波朱士胜冯驰李汶洋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关节液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基因捕获技术在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用基因捕获技术在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中寻找与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的基因。方法:首先,将p U21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用G418筛选出单克隆稳定细胞系;其次,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这些单克隆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最后,用5’-Full RACE实验、T克隆及基因测序检测这些细胞系中被p U21质粒捕获的基因。结果:成功获得了约300株稳定转染p U21质粒的单克隆细胞系,得到了约30株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的细胞株和约40株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的细胞株。通过5’-Full RACE实验、T克隆及基因测序检测,证明了在A554细胞系中,被p U21质粒捕获的基因是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52(LINC00052)。结论:应用基因捕获技术筛选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基因是可行的。
熊冬梅朱士胜汤华
关键词:肝癌
基于~1H-NMR技术的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研究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血浆代谢的变化,探讨~1H-NMR在DAI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筛选出DAI的早期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改良的Marmarou A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分为打击致伤组(n=6),假手术组(n=6,给予打击致伤组相同的打击前准备,但不予以打击),于致伤后1 d抽取心血,分离出血浆。应用~1H-NMR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通过对打击致伤组与假手术组血浆代谢组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相关系数丨r丨>0.6且P<0.05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打击致伤组血浆中丙酮酸(Pyruvate)(r=-0.831,P=0.019)、赖氨酸(Lysine)(r=-0.773,P=0.030)、谷氨酸(Glutamate)(r=-0.772,P=0.042)、谷氨酰胺(Glutamine)(r=-0.772,P=0.042)、异丁酸(Isobutyrate)(r=-0.631,P=0.045)、甘油(Glycerol)(r=-0.844,P=0.032)明显升高,丙二酸二乙酯(Malonate)(r=0.699,P=0.038)、L2(r=0.786,P=0.047)、L3(r=0.666,P=0.031)、L4(r=0.715,P=0.022)、L10(r=0.663,P=0.025)、β-葡萄糖(β-Glucose)(r=0.800,P=0.030)、α-葡萄糖(α-Glucose)(r=0.808,P=0.015)明显降低。结论:基于~1H-NMR结合模式的方法对DAI后血浆的代谢组学分析是可行的,所筛选出的13种差异代谢物及其表达变化,不仅为进一步探索DAI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同时,对于临床DAI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依据。
熊进成朱士胜赵鹏马若翔肖翾李红卫李剑波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代谢组学^1H-NMRSD大鼠
小鼠皮肤损伤后时序芯片数据分析及关键基因的筛选
2021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皮肤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分析,为法医学皮肤损伤时间推断(wound age estimatio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3006,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分别筛选皮肤损伤后1d组、3d组、5d组、7d组和10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DEGs,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对所筛选的关键基因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皮肤损伤1d、3d、5d、7d和10d分别筛选的结果如下:1d组关键基因为Cd44、Mmp9、Stat1、Ptprc、Il6、Tlr4、Tnf、Tlr2和Il1β;3d组关键基因为Mmp9、Stat1、Ptprc、Il6和Il1β;5d组关键基因为Crp、Serpine1、Fos、Stat1、Jun、Mmp9、Cxcl10、Vcam1、Mmp3、Cxcl5、Spp1、Timp1和Fn1;7d组关键基因为Krt83、Col1a1和Timp1;10d组关键基因为Crp、Fos、Ctgf、Il1f6、Cxcl1、Il6、Actc1、Mmp13、Timp1、Cxcl2、Eln、Atf3和Il1β。关键基因GO功能分析显示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和组织重塑有关,KEGG分析显示与细胞凋亡、炎症介质调控、免疫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关键基因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与损伤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筛选出的小鼠皮肤损伤不同时间点关键基因可作为相应时间点的特定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皮肤损伤、进行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吴涛朱士胜熊红丽张丽赵聪聪陆涛李红卫李剑波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
弥漫性轴索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8年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是造成重型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轴索广泛的损害^([1])。DAI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迄今为止尚无治疗DAI的有效药物和措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DAI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较多与DAI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相关的特异性强、灵敏性好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DAI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DAI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病程进展,提高DAI的诊治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就弥漫性轴索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朱士胜张鹏赵鹏李剑波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