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利平

作品数:96 被引量:600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隐球菌
  • 24篇脑膜
  • 24篇脑膜炎
  • 22篇球菌
  • 20篇菌病
  • 19篇膜炎
  • 14篇隐球菌性
  • 14篇球菌性
  • 13篇两性霉素
  • 13篇两性霉素B
  • 11篇真菌感染
  • 11篇康唑
  • 10篇药物
  • 10篇隐球菌脑膜炎
  • 10篇念珠菌
  • 10篇侵袭性
  • 9篇侵袭性真菌
  • 9篇细胞
  • 8篇真菌
  • 7篇侵袭性真菌感...

机构

  • 96篇复旦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上海市传染病...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96篇朱利平
  • 68篇翁心华
  • 24篇章强强
  • 18篇吴吉芹
  • 13篇王家俊
  • 12篇王璇
  • 11篇张永信
  • 11篇徐斌
  • 11篇黄玉仙
  • 10篇区雪婷
  • 9篇王睿莹
  • 9篇施光峰
  • 8篇陈澍
  • 8篇杨飞飞
  • 8篇章婉琴
  • 7篇李莉
  • 7篇张文宏
  • 7篇石尧忠
  • 6篇李谦
  • 6篇曹亚辉

传媒

  • 3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0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国外医学(微...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感染与化...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无绿藻致脑膜炎国内首例报告
患者,男性,24岁。头痛、发热9月余。患者脑脊液直接镜检发现有较多圆形孢子,连续三次在沙氏葡萄糖琼脂37℃培养,4天后见同一类型的乳酪样菌落生长,菌落涂片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园型或椭圆型孢子,壁厚、无菌丝及芽孢,内含较多内...
章强强翁心华朱利平李莉王家俊
文献传递
球孢子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球孢子菌病是球孢子菌感染人类所致的疾病。传统认为其流行区域仅限于美洲部分地区,但随着全球人口流动,非疫区的输入性病例报道日渐增多。一些新近研究也对其传统流行病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此外,球孢子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的自限性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感染均可发生,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尽管中国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球孢子菌病疫区,国内感染病工作者仍有必要对其现状有所了解。本文针对球孢子菌病的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吴吉芹朱利平
关键词:球孢子菌病流行病学
在指南与实践中加深对危重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认识被引量:3
2008年
随着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因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为此,近年来在此领域也有较多新进展,如诊断方面建立了肺部高分辨CT早期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开展了血清曲霉特异性抗原检测(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以及血清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1→3)-β-D-葡聚糖试验,BG],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问世,如两性霉素B的脂质制剂、伊曲康唑的水溶制剂、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等,为IFI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翁心华朱利平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重病人侵袭性肺曲霉病CT早期诊断免疫抑制剂Β-D-葡聚糖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0年(1998—2007年)间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09例,描述其基础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并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念珠菌血症平均发病率为每天0.28/10000例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株中白念珠菌59例,占54.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例,占18.3%;光滑念珠菌11例,占10.1%;近平滑念珠菌11例,占10.1%;其他念珠菌8例,占7.3%。常见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50例,占45.9%;实体恶性肿瘤32例,占29.4%;脑部外伤13例,占11.9%;脑卒中12例,占11.0%。出院时死亡或病情恶化37例,总病死率为34.0%,其中归因病死率22.0%(24/109)。预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患者出院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未置换深静脉导管(OR:5.42,95%CI:1.68~17.41,P=0.005)、使用糖皮质激素(OR:3.69,95%CI:1.10~12.34,P=0.034)以及血培养阳性当天重型脓毒症(OR:2.94,95%CI:1.72~15.21,P=0.003),而接受合理抗真菌治疗者出院病死率较低(0R:0.27,95%CI:0.09~O.78,P=0.015)。结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发病率近10年呈上升趋势,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吴吉芹朱利平区雪婷徐斌胡秀平王璇翁心华
关键词:念珠菌病菌血症预后糖皮质激素
2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7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89%(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脑脊液糖(1.81±0.69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若并发颅神经损害,多累及视神经和听神经;头颅CT或MR可见脑缺血病灶(37.04%)及软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灶(59.26%);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病原学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患者22例(占81.48%),隐球菌培养阳性患者20例(占74.07%),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占100%;两性霉素B(Amp 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愈好转率100%(17/17),Amp B+5-FC+氟康唑治疗的4例患者中好转3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误诊率较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及培养有助于确诊;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目前经典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方案有待大样本的临床验证;早期控制真菌及颅高压是改善预后关键,必要时可尽早外科干预。
俞冲秦艳丽朱利平王新宇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6
2004年
目前在医疗单位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否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一直存在争议,为此华山医院传染科张永信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呼吁卫生管理部门应正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拟定相关规定,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张永信朱利平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用药安全药物过敏反应
发热伴CA125异常升高的恶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杨飞飞朱利平林必定章婉琴翁心华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CA125持续性高热依诺沙星体温波动发热待查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发病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中最为常见,且病死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隐球菌主要通过血运播散,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如何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是其致病机制的研究热点。血-脑脊液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紧密连接的网状结构,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共同组成。
曹亚辉王璇朱利平
关键词: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分子机制血-脑脊液屏障
侵袭性肺曲霉病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例,提高IPA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IPA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宿主因素、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微生物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49例IPA患者确诊19例(38.8%),临床诊断30例(61.2%)。3例(6.1%)无宿主因素,与IPA相关的宿主因素和基础疾病25例(51.0%),关系不肯定的基础疾病21例(42.9%)。胸部CT表现:结节29例次,斑片影15例次,团块12例次,实变10例次,空洞34例次,晕征19例次,支气管充气征18例次,新月征6例次,双肺影33例次,多发病灶38例次。痰真菌培养阳性率为26.5%(13/49),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6.7%(10/15),曲霉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率为30.6%(11/36),肺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为90.5%(19/21)。烟曲霉为主要病原菌81.0%(17/21)。抗真菌药物初始治疗有效率为50%(21/42)。结论IPA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双肺、多发、结节影、空洞为主,晕征、新月征少见。侵袭性诊断技术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李华茵朱利平李惠萍黄怡周新戎霞君朱惠莉何礼贤邓伟吾翁心华
关键词:真菌病胸部影像学
侵袭性真菌病的共识与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侵袭性真菌病(IFD)好发于严重免疫低下患者,而血液病患者往往首当其冲,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化疗者,是IFD的高危人群,病原菌以曲霉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念珠菌,而隐球菌、接合菌、肺孢子菌、赛多孢等少见真菌感染也时有报道。IFD极其危重,但因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真菌培养等传统诊断方法耗时较长,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够,而能够帮助确诊的组织病理活检也因病情危重,难以广泛开展,故IFD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翁心华朱利平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恶性肿瘤组织病理活检病情危重血液病患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