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重建层厚CT图像对AI诊断肋骨骨折效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层厚CT图像对人工智能(AI)诊断肋骨骨折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首次CT图像,分别以0.625、1.250、2.500、5.000 mm的层厚进行无间隔重建,应用AI的肋骨骨折筛查功能对4组层厚CT图像进行自动检测,比较不同重建层厚条件下AI对肋骨骨折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AI在0.625、1.250、2.500、5.000 mm层厚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分别为99.32%(436/439)、98.41%(432/439)、89.52%(393/439)、83.60%(367/439),假阳性率分别为4.80%(22/458)、0.92%(4/436)、0.76%(3/396)、0.27%(1/368)。AI在0.625 mm及1.250 mm层厚的诊断灵敏度高于2.500 mm及5.0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625 mm与1.250 mm层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在0.625 mm层厚诊断的假阳性率高于1.250、2.500及5.0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50、2.500及5.000 mm层厚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0 mm层厚CT图像对AI诊断肋骨骨折效能优于0.625、2.500及5.000 mm层厚。
- 敖平朱丽修志刚肖涵李为民
- 关键词:人工智能多层螺旋CT肋骨骨折
- 高原不同人群红细胞携释氧能力体外保存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高原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人群红细胞携-释氧能力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来自高原地区的男性志愿者按不同Hb水平分为A组(Hb≥180 g/L)、B组(160 g/L≥Hb≥120 g/L)2个实验组,平原正常人群的男性志愿者(160 g/L≥Hb≥120 g/L)设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集200 mL全血(每组10份)离心分离,去除血浆后加入50 mL MAP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并平均分装到4个50 mL小袋,于不同时期分别取样测定。结果 3组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保存d1、d7、d21、d35的P50(mmhg)分别为(29.77±1.85)vs(25.25±1.86)vs(27.12±1.22),(25.05±3.03)vs(21.40±1.03)vs(22.10±1.81),(18.94±1.26)vs(17.52±0.94)vs(19.22±0.89),(17.57±1.02)vs(16.55±0.65)vs(17.88±0.71);2,3-DPG分别为(15.94±3.82)vs(12.38±1.40)vs(14.87±5.09),(9.88±3.78)vs(4.18±2.07)vs(5.41±3.07),(4.54±1.27)vs(2.41±1.15)vs(3.15±1.51),(1.68±0.78)vs(1.29±0.58)vs(1.57±0.66)。其中P50在保存初期,A组高于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3组人群的P50值均逐步减小(P<0.05);至保存末期,A、C 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低于C组(P<0.05)。而3组2,3-DPG则在保存初、末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3组人群均逐步减少(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人群较平原正常人群红细胞氧亲和力低,而高原正常人群较平原正常人群红细胞氧亲和力高,而3组人群红细胞氧亲和力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
- 廖霞吴小东冯霞朱丽
- 关键词:P50血液保存
-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影像学误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术前曾误诊的RO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67岁,皆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均行肾脏超声及增强CT检查,病灶位于左、右肾各1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凸向肾外,超声检查1例呈稍高回声,1例呈囊实性混合回声,2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均于肿瘤内及周边见血流信号;CT平扫2例均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1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强化呈“快进慢出”方式,2例均无静脉瘤栓,肾门旁及腹膜后无增大淋巴结。术前误诊为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各1例。误诊时间2~5 d。1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1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RO,2例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RO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肾癌存在较多重叠,术前易误诊。遇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肾脏孤立性肿物患者,当肿物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尤其当肿瘤出现延迟强化的星芒状中央瘢痕及“节段增强反转”等特征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
- 张玉霖陈宜春罗雪杜雪梅朱丽何莲彭利敖平
- 关键词:嗜酸细胞腺瘤肾脏肿瘤误诊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层螺旋CT
- 基于多层螺旋CT对康北地区藏族人群叉状肋骨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了解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及其影像特征,以期为临床相关诊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对1253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康北地区藏族患者(男661例,女592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叉状肋骨发生情况及其在性别、侧别间的差异,观察叉状肋骨发生部位、与肋软骨连接处的形态学特征及邻近肋间隙改变情况等。结果1253例患者的胸部MSCT中发现57例患者存在叉状肋骨,共发现64处叉状肋骨,患者层面叉状肋骨发生率为4.55%,其中51例单发,6例多发;叉状肋骨男性发生率为4.99%(33/661),女性发生率为4.05%(24/5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叉状肋骨发生率为56.14%(32/57),左侧发生率为33.33%(19/57),双侧发生率为10.53%(6/57),不同侧别间叉状肋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叉状肋骨见于第2~8肋骨,以第3~5肋为主。叉状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呈闭孔型55处(85.94%),开孔型5处(7.81%),开放型3处(4.69%),其他类型1处(1.56%);62处(96.88%)出现上肋间隙变窄。结论康北地区藏族人群中叉状肋骨的发生率为4.55%,好发于第3~5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以闭孔型多见,上肋间隙多变窄。MSCT可准确诊断叉状肋骨并提供精准影像学评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张玉霖敖平朱丽朱丽修志刚俞梅美李为民
- 关键词:发生率多层螺旋CT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 2002年
- 朱丽刘华
-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 医院病历等文书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03年
- 车立蓉朱丽
- 关键词:病历
-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 敖平张玉霖朱丽罗艺陈聪俞梅美修志刚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
- 低血糖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 2002年
- 朱丽刘华
- 关键词:低血糖护理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给31例经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仍较差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850mgBid/d,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前1天及2周后查血糖,8周后查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结果: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体重指数也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具协同作用,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 李明霞朱丽任涛
- 关键词:二甲双胍胰岛素2型糖尿病
- 安全护理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分析安全护理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9月—2023年11月期间门诊收诊的患者共计200例,设为本次统计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顺序将对象平均分组,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将先收诊者(2022.09—2023.03)纳入常规组,共计100例;将后收诊者(2023.04—2023.11)纳入实验,共计10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应用安全护理管理,为验证管理作用差异,比较两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安全管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服务质量体验(SERVQUAL)评分、管理前后不良情绪(HAMA、HAMD)评分。结果 管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相近,比较无差异(P>0.05)。管理后,实验组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HAMA和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SERVQUAL评分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介入安全护理管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不良事件的风险影响,建议普及应用。
- 朱丽
-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