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东
- 作品数:32 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9
- 2003年
- 目的 :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把具有可比性 2组各 5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分别采用两种内固定 ,比较 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带锁髓内钉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4 .8个月 ,深部感染 3例 ,内固定失败 1例。50例加压钢板组深部感染 6例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5 .9个月 ,内固定失败 4例。把深部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的病例作为治疗失败病例比较 (x2 =5 .3 ,P <0 .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会进一步损伤皮肤、肌肉、骨膜和骨折端的血供 ,内固定坚强可靠 ,应力遮挡效应小 ,感染率低 ,骨折愈合时间短 ,内固定失败率低 ,优于加压钢板组。
- 方国华曾青东孙新李志龙
-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 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 目的探索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至2007年间,本院共收治疗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179例,我们对其中因闭合复位失败,行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加外侧小切口置入内固定空心钉并获随访的...
- 李宏斌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
- 文献传递
-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有关问题探讨被引量:2
- 1996年
- 应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6例颈椎疾患,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6例、多椎间隙颈椎间盘病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8例行双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双开门式十中央植骨固定术,5例行单开门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本组病例经5个月以上(平均1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作者认为经后路多节段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又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 张居适曾青东王磊
- 关键词: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病脊柱稳定性
- 应用Kaneda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被引量:2
- 1994年
- 应用Kaneda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张居适,曾青东,张辉,章才军1989~1993年我院应用Kaneda固定器对1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病例施行了前路椎管减压及脊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 张居适曾青东张辉章才军
-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脊柱重建固定器
- 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预防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实验组术中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根据术前测量值调节手术侧肢体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后第2天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术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患髋的Harri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满意,但在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下肢等长测量装置,可有效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李宏斌朱振安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下肢不等长
- 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修复小腿足踝部严重创伤
- 2008年
- 陈雪荣曾青东周平孙新
- 关键词:严重创伤血管桥接移植皮瓣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 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
- 目的:探讨自行研究设计的髋臼安装调节装置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位置安放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3例。 对照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使用本髂臼安装调节装...
- 李宏斌钱宇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骆宏伟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脱位磨损
- 下颈椎损伤标准和改良Moore分类法的应用比较
- 2011年
- 目的 比较标准和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下颈椎损伤患者先后应用标准及改良Moore分类法进行分类诊断,确定治疗方法,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标准Moore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96例,应当手术而患方要求采用非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84例.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确定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98例,应当手术而患方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非手术治疗63例.只有在前柱损伤及前柱、后柱均损伤患者中,使用两种分类法后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改良Moore分类法表述更为全面,在指导治疗方面更加简易可行,优于标准Moore分类法.
- 骆剑敏李宏斌钱宇陈雪荣金以军张军曾青东
- 关键词:下颈椎损伤
- 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
- 骆剑敏李宏斌钱宇金以军张军陈雪荣曾青东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关节不稳定性
- 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被引量:28
- 1995年
- 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张居适,朱国庆,赵霞清,曾青东Halo-Vest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已被广泛用于颈椎外科。我院自1989年开始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颈椎损伤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
- 张居适朱国庆赵霞清曾青东
- 关键词:固定术HALO-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