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祥亮

作品数:15 被引量:544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页岩
  • 8篇页岩气
  • 7篇四川盆地
  • 7篇盆地
  • 5篇勘探
  • 5篇储层
  • 4篇龙马溪组
  • 4篇储层特征
  • 3篇油藏
  • 3篇油气
  • 3篇油气勘探
  • 3篇勘探前景
  • 3篇古油藏
  • 2篇东南
  • 2篇油气勘探前景
  • 2篇震旦
  • 2篇震旦系
  • 2篇志留系
  • 2篇气藏
  • 2篇下古生界

机构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重庆市地质灾...

作者

  • 15篇曾祥亮
  • 11篇刘树根
  • 8篇张长俊
  • 8篇马文辛
  • 8篇黄文明
  • 4篇王佳
  • 3篇王国芝
  • 2篇宋光永
  • 1篇魏全超
  • 1篇邓宾
  • 1篇谢世文
  • 1篇程礼军
  • 1篇林杰
  • 1篇陈杨
  • 1篇竹合林
  • 1篇李智武
  • 1篇曾春林
  • 1篇王飞
  • 1篇张东辉
  • 1篇李洁

传媒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寒武系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1
2011年
为明确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寒武系常规油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前景,应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对研究区中上寒武统娄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厚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组分等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川南地区烃源岩厚度大(80~100m),w(TOC)高(3%~5%),为一套中-好的过成熟后期阶段烃源岩(Ro为3.0%~4.8%),矿物组分与美国重要页岩气产层Barnett页岩相似,其中石英、长石和黄铁矿的体积分数为31%~50%,黏土矿物体积分数为29%~53%;②威远地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黑色页岩含气量达0.43~0.86m3/t;微孔隙发育,主要为粒间孔,孔隙直径达5~10μm,裂缝密度一般为30~50条/m;③中上寒武统娄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总体上是寒武系最重要的常规储层,储层内部沥青质量分数一般为3%~6%,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孔等,平均孔隙度为1.85%,平均渗透率为2.25×10-3μm2;④在川东南地区靠近盆地边缘的斜坡带,寒武系具有较好的常规油气藏勘探前景,而川东南缘和川西南地区筇竹寺组下部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王佳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曾祥亮
关键词:页岩气寒武系油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
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研究:以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前人研究表明其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但对其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地质因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对其成藏模式则少见报道。通过对该地区3口单井的储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现场解吸含气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储层的含气量跟储层物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主要与总有机碳含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总有机碳含量是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成藏最关键的控制因素。通过该地区某三维地震工区叠后流体检测与裂缝预测技术,发现平缓构造区的页岩气聚集主要呈顺层分布,并主要聚集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中下部总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部位,与裂缝发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靠近背斜轴部、应力集中的地区,裂缝发育与页岩气藏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最后提出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3种成藏模式类型,即:原地型成藏模式、裂缝型成藏模式及原地-裂缝型成藏模式。
谭淋耘徐铫李大华曾春林王飞曾祥亮李洁
关键词:渝东南页岩气主控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227
2011年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刘树根马文辛LUBA Jansa黄文明曾祥亮张长俊
关键词: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四川盆地东部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被引量:17
2010年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简称下组合)古油藏发育,储层沥青丰富,在不同层系均可见及。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沉积-剥蚀型古隆起是古油藏石油运移、充注的指向区,总体上控制了下组合储层沥青的分布。盆地及周缘震旦系曾超大规模成藏,普遍有石油聚集过程,但局部富集;下古生界古油藏则由众多分散的、小型的岩性-构造古油藏构成。古油藏原油是优质气源,而且是天然气藏的良好封堵层。油藏裂解时圈闭开放度与现今气藏成藏率成正比,同时,古油藏与现今气藏位置上的继承性更加有利于裂解气藏的保存。
黄文明刘树根马文辛张长俊魏全超宋光永曾祥亮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被引量:78
2009年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了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其有机质成熟度高(Ro=1.5%~6%),绝大多数地区普遍不利于页岩气藏的形成 另发育两套海陆过渡相(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优质烃源岩,其成熟度相对较低(Ro=0.7%~3%),在川西南-川南地区具有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排烃效率高,为大规模油气藏提供了烃源 多存在晚期快速隆升调整过程,为吸附气的解吸创造了条件。页岩气藏经历了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中期深埋地腹、原油裂解气快速成藏,晚期快速隆升、脱溶气和解吸气调整成藏等过程。四川叠合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样性特征,发育了从非连续型到连续型完整序列的油气藏类型。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主要是指构造圈闭(以及部分构造-岩性圈闭)气藏,其圈闭相对独立,非连续分布,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型为主。震旦系威远气田、川东石炭系气田群及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群等具有相对典型的非连续型气藏特征。非连续型-连续型过渡气藏介于连续型气藏与非连续型气藏之间,呈分散状或连续状分布,圈闭类型多以复合圈闭为主,可发育有裂缝圈闭(川东南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及岩性圈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型或次生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四川盆地连续型气藏应以页岩气藏为主,但现今未有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藏的实例。四川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沉积演化、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区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天然气的活动性,及油气成藏经历了生物气、吸附气、裂解气、脱溶气和解吸气演替等多样性特征。因此,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研究应形成常规与非常规、连续型与非连续型、原生�
刘树根曾祥亮黄文明马文辛
关键词:页岩气藏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被引量:52
2011年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黄文明刘树根马文辛王国芝曾祥亮王佳
关键词: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川东南鄂西渝东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石炭系Barnett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被引量:118
2011年
从沉积学、地球化学、生烃演化、构造演化等方面,对美国Fort Worth盆地石炭系Barnett页岩和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志留系,特别是川南志留系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2套烃源岩共性与个性共存,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厚度、有机质类型(Ⅰ~Ⅱ1)和生烃演化史。但是,Barnett页岩TOC值较高(3%~13%)、相对富集脆性矿物、页岩的微孔隙发育;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一般2000-4000m)、相对富集粘土矿物,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普遍R0〉2%)、较大的隆升幅度和较快的隆升速率(3000m/80Ma)。
曾祥亮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
关键词:四川盆地FORT志留系龙马溪组
重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酉阳板溪区块位于渝东南桐麻岭背斜西翼,为了基本查清该区深部构造形态、目的层黑色页岩的赋存状态及埋深,从而加快我国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有利区带优选科研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实施了酉阳板溪页岩二维地震勘探。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对不同地层岩石出露区进行试验分析,采取高叠加次数等措施,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信噪比,在数据处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技术,如折射静校正、异常振幅噪声压制ANOMA-LOUS-AMP-ATTEN模块、低频线性压制FXCNS模块和叠后时间偏移等技术,使目的层有效波反映明显。本次勘探精细标定出了寒武系高台组、金顶山组、明心寺和牛蹄塘组的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解释断层6条,二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实现了目的层反射资料叠加,成像效果明显,地层和构造特征得到可靠的刻画。
谢治国王巧丽曾祥亮程礼军
关键词:页岩二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保存和破坏机制——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普遍埋藏深度超过3500 m,属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范畴。宽广的潮坪相和陆棚相沉积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盆内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碳酸盐岩、晶粒结构白云岩及裂缝性灰岩。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导致下组合岩溶储层发育,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导致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由西向东依次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古岩溶带。现今下组合储层中广泛分布的沥青表明下组合曾有过广泛的油气成藏过程,形成古油藏或古气藏,亦表明下组合在油气充注时曾普遍发育优质储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复杂多变、期次繁多的成岩演化和流体充注与下组合优质储层的形成、保存和破坏密切相关,总体上,对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而言:1)原位沉积体系、白云岩化对震旦系和寒武系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作用弱、仅对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2)古隆起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表生岩溶与破裂作用为必备条件;3)烃类流体充注和热裂解作用早期优质储层保存的主要机制,此外,适度的重结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持久动力,埋藏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蚀作用的储层效应有限;4)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是储层致密的最主要的因素。
黄文明刘树根马文辛王国芝张长俊曾祥亮宋光永
关键词:优质储层原油裂解古油藏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研究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含油富气盆地,下古生界发育两套海相优质烃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本文重点研究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其勘探前景。   研究区龙马溪组主要为深...
曾祥亮
关键词:烃源岩页岩气储层特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