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敦枫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战时
  • 4篇抗战
  • 4篇抗战时期
  • 2篇新华日报
  • 2篇日报
  • 2篇《新华日报》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舆论
  • 1篇舆论
  • 1篇陪都
  • 1篇陪都重庆
  • 1篇作家
  • 1篇外国记者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学
  • 1篇文艺
  • 1篇文艺论
  • 1篇文艺论争
  • 1篇论争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篇敦枫
  • 3篇赵婷
  • 1篇毛婷婷

传媒

  • 1篇新闻世界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东南传播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影响力被引量:2
2012年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在国统区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认为造就其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高度重视读者及新闻的高质量。
敦枫毛婷婷
关键词:《新华日报》
论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
2010年
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得日益艰难。本文拟从抗战背景下重庆作家遭受的生活苦难,探究其精神状态,进而阐述重庆作家艰难的生存状态。
敦枫赵婷
关键词:作家抗战文学
抗战时期重庆作家的生存状态被引量:3
2010年
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日益艰难。然而,危机时局也激发了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创作欲望,从而形成了陪都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局面。与此同时,重庆作家们也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敦枫赵婷
关键词: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对外国记者的管理刍议被引量:2
2010年
抗战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由于新闻事业落后,当时的中国了解世界和国际上了解中国,都必须经过外国通讯社的驻华机构,甚至于中国报刊和外国报刊的观念,都受这些外国通讯社驻华分社的左右,他们垄断了中国的国际信息报道。因此,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宣传不仅仅是消息传播,更是对外国家形象塑造,由此看来,重庆国民政府对外国记者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敦枫赵婷
关键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外国记者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副刊上的文艺论争
卢沟桥上的一声炮响,打破了近代中国政治中心偏东部的格局,国民政府西迁,带来了西部城市--重庆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推动了重庆战时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全国各大报纸的陆续迁入,文人大家云集,也使得重庆成为了战时舆论中心。   ...
敦枫
关键词:文艺论争新闻舆论《中央日报》《新华日报》文化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