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路尧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分化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神经样细胞
  • 3篇细胞
  • 2篇诱导分化
  • 2篇大鼠骨髓
  • 2篇大鼠骨髓间充...
  • 1篇蛋白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诱导大鼠
  • 1篇脂肪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徐路尧
  • 4篇张焕相
  • 4篇宋琳
  • 3篇钱燕翔
  • 2篇辛莲
  • 2篇周俊松
  • 2篇董运海
  • 2篇王敏
  • 2篇包普花
  • 2篇宋雪慧
  • 1篇陈江
  • 1篇姜东林
  • 1篇孙钧铭
  • 1篇张锋
  • 1篇薛敏
  • 1篇左宝齐
  • 1篇颜星丞
  • 1篇朱爱思

传媒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2008年
目的建立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条件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DMEM分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h和24h;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样细胞。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6、CD90、CD29和CD44标记物,不表达CD71、CD45和CD34,回收得到的条件培养基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这些神经样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呈β微管蛋白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阳性,且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脑皮层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周俊松董运海钱燕翔徐路尧宋琳宋雪慧辛莲张焕相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细胞分化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水平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116例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血清IGFBP-2的水平,并同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2水平,与28例消化道良性疾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原发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IGFB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1例手术治疗后6周患者、消化道良性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GFBP-2水平与VEGF、IGF-1、IGF-2呈正相关性(r=0.454,P<0.01;r=0.290,P<0.01;r=0.276,P<0.01)。结论:IGFBP-2为促肿瘤生长因子,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测指标,其对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评价手术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姜东林陈江薛敏孙钧铭徐路尧颜星丞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消化道恶性肿瘤
Rac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关系的研究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lT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纤...
徐路尧
关键词:BMSCS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
文献传递
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自大鼠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rcoll法进行BMSC分离、纯化及鉴定。取第5代细胞,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诱导。方法一(BHA组):200μmol/L丁羟基茴香醚(BHA)、10 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2%二甲基亚砜(DMSO)联合诱导细胞;方法二(RA组):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联合诱导细胞。同时设正常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BHA组诱导5 h,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出现胞体回缩、突触伸展等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而RA组诱导1周未出现神经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方法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β-tubulin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BHA组与RA组表达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和71.6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NSE,诱导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的神经样细胞。
徐路尧宋琳钱燕翔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样细胞全反式维甲酸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的培养及成神经诱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研究BMSCs的生长及成神经分化情况。方法用家蚕丝素、柞蚕丝素分别与聚乳酸共混制成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将第5代大鼠BMSCs培养其上,于24h后通过活细胞工作站观察细胞的黏附情况,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存活检测。接种后待细胞长至60%左右,用bFGF/BHA诱导细胞成神经分化,并设多聚赖氨酸组进行对照。在诱导5h和维持48h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β-Ⅲ-Tubulin和NCAM的表达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BMSCs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的黏附情况良好,细胞生长于纳米纤维上。存活检测中几乎未发现死细胞,多数细胞在材料上可存活。神经分化的形态学改变与多聚赖氨酸组一致,并且培养在纳米纤维上的细胞分化时出现的突起可缠绕在纺丝纤维上。神经特异标志的表达情况与多聚赖氨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支持BMSCs的黏附及成神经分化,且对细胞生存无毒性。
宋琳朱爱思徐路尧张锋左宝齐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和定向成脂诱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表面抗原。脂肪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B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钱燕翔宋琳徐路尧周俊松董运海宋雪慧辛莲张焕相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脂肪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