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1例联合用药致不典型剥脱性皮炎并溶贫、胆结石病例分享及文献复习
- 徐玲玲廖惠映唐雯
- 控制引流治疗腹腔积液继发腹腔间隙综合征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腹腔置管持续控制引流治疗急性腹腔积液所致儿童腹腔间隙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3-05收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的12例急性腹腔积液所致儿童ACS采用腹腔持续置管控制性引流治疗的患儿,并与8例未能接受引流的急性腹腔积液所致儿童ACS病例进行对比。结果12例急性腹腔积液继发ACS 患儿中,病因为腹腔肿瘤破裂出血7例(7/12),肝肾移植术后3例(3/12),尿瘘致尿性腹水2例(2/12)。引流组在治疗前的腹腔压力、脏器受累数量及危重病评分与未引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CS患儿中,呼吸道及胃肠道为受累最多的器官,腹腔压力越高,脏器损害数量及病死率越高。引流组较未引流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引流3/12 vs未引流8/8,P<0.001)。腹腔置管引流偶有发生腹腔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结论腹腔置管持续控制性引流是一个微创、高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腹腔积液继发ACS的方法,能有效降低IAP,减少脏器损害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为原发病的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
- 梁玉坚黄慧敏徐玲玲张丽丹李素萍唐雯
- 关键词:腹腔积液引流腹腔置管引流
-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并多器官受累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0年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隐匿,因累及部位不同,导致其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该病目前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使用沙利度胺和普纳洛尔等联合治疗成功治愈的CAEBV合并肠炎、血管病变及脑炎病例,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AEBV的认识。本例患儿予沙利度胺、普萘洛尔、更昔洛韦、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为CAEBV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徐玲玲林宏容巴宏军柯志勇唐雯
- 关键词:沙利度胺普萘洛尔
- 重组α葡萄糖苷酶治疗青年型糖原贮积症Ⅱ型三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 总结青年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 Ⅱ)采用使用α 葡萄糖苷酶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 年4 至12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3 例青年型GSD Ⅱ的病例资料.
- 徐玲玲梁玉坚张丽丹唐雯黄雪琼裴瑜馨程玉才黄慧敏张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剥脱性皮炎并溶血性贫血、胆结石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总结1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剥脱性皮炎并溶血性贫血、胆结石的临床特点,并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U收治的1例4岁11个月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因高热而滥用激素退热,部分掩盖青霉素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机体处于高度的致敏状态,停青霉素,改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抗感染后,激发了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剥脱性皮炎2次,合并溶血性贫血及胆结石)。结果 予患儿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冲击和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 激素可掩盖部分过敏反应;青霉素与碳青霉烯类、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时症状更严重。临床应高度重视滥用激素的危害,加强对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认识,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
- 徐玲玲巴宏军唐雯陈孝韩尔乔
- 关键词:剥脱性皮炎溶血性贫血胆结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
-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报道1例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提高国内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0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患儿,回顾分析该患儿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1岁11个月,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肾小球肾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CD3+且CD4、CD8双阴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伴PaIgG、ANA、ANCA、胰岛素自身抗体等抗体阳性。Fas、FasL及Casp10基因检测未发现基因突变。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激素减量时易反复。结论本病例在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综合征可成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率。
- 黄礼彬张丽丹柯志勇徐玲玲刘茵王卓罗学群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炎症性肠病
- 婴儿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多见于腹腔及盆腔,婴儿期后纵隔巨大NB少见,且合并严重呼吸道压迫症状的病例更少见。现将1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住院的后纵隔NB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徐玲玲唐雯李素萍刘钧澄梁玉坚张丽丹兰洁
- 关键词:婴儿期压迫症状PICU后纵隔呼吸道
- 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致死性并发症诊治策略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WBC>300×10^9·L^-1)早期致死性并发症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严重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 13例患儿确诊时年龄5个月至13岁,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最高达(301~1 350)×10^9·L^-1,骨髓MICM分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泼尼松治疗(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急性髓系白血病予羟基脲治疗,并予水化、别嘌醇降尿酸及对症治疗,7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3例合并严重颅高压死亡,1例同时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肿瘤溶解综合征死亡;4例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2例死亡;2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死亡。结论儿童严重高白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率高,迅速降低循环中白细胞数量,密切监测并防治早期致死性并发症可提高其生存率。
- 裴瑜馨李毓黄慧敏徐玲玲黄雪琼李易娟唐雯
- 关键词:高白细胞白血病儿童
- 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 2020年
- 脓毒症是危重症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发热或低体温是脓毒症的一个重要体征,是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儿童中也会罕见的发生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的情况,其病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医师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本文通过回顾三例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发现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患儿是儿童无发热脓毒性休克其高危因素,而单核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能是无发热脓毒症形成的机制。及时地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感染原的检查,早期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维护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林曦蘅黄慧敏黄雪琼梁玉坚裴瑜馨徐玲玲唐雯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儿童
- 危重型巨大脐膨出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危重型巨大脐膨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收集7例危重型巨大脐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并报道1例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同时缓慢施压还纳内容物的保守方法治愈的危重型巨大脐膨出典型患儿的治疗经过。结果7例患儿缺损直径6~8 cm,突出器官包括肝、胆囊、胃、肠,合并畸形5例,合并感染6例。早期关腹6例,延迟关腹1例,关腹时间1~100 d,机械通气时间5~110 d。择期手术5例,急诊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死亡4例,存活需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该例患儿的胎龄35+2周,出生体质量2.6 kg,缺损直径8 cm,采取经囊膜悬吊并缓慢加压还纳膨出物,每日勺刮皮肤与囊膜交界处皮缘,同时涂抹 rhEGF 促进皮肤生长,每日消毒、保湿囊膜,15周后囊膜逐渐被爬升的皮肤及肉芽组织替代,呼吸机使用时间仅18 d。结论危重型巨大脐膨出病情危重,多合并畸形,易发生感染,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可以尝试 rhEGF 促进皮肤生长联合缓慢施压还纳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
- 徐玲玲陈华东唐雯梁玉坚刘钧澄
- 关键词:巨大脐膨出危重型表皮生长因子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