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老年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并动脉硬化AC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0例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及276例黎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DD、DI、II3个亚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结果(1)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DD、DI、II基因型频率为15.0%、37.3%、47.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7%、66.3%。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17.8%、40.6%、41.6%,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62.0%。两组之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在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OR=2.14)、ApoA(OR=360.39)、SBP(OR=1.21)、DBP(OR=1.08)、ACEDD基因型(OR=0.30)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病存在联系(P<0.05)。ACEDD型亚组的MIMT比DI和II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CE基因型缺失型具有颈动脉硬化易感性,可能是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 徐波云美玲郑茵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周代锋王利蔡望伟刘裕芬吴恳王小虹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黎族高血压动脉硬化
- 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0例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及276例黎族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DD、DI、II基因型频率为15.0%、37.3%、47.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7%、66.3%。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17.8%、40.6%、41.6%,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62.0%。两组之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所有高血压者中,ACE DD型的MIMT比DI和II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在高血压1级和3级组内,ACE DD型亚组的MIMT比DI和II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 DD基因型增加了颈动脉硬化易感性,是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但DD型高血压并动脉硬化中颈动脉MIMT与高血压分级无正相关性。
- 云美玲郑茵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周代锋王利蔡望伟刘裕芬徐波王小虹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黎族高血压动脉硬化
- 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有效的研究病例,其中黎族正常对照组276例,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260例,采血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3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关系。结果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无显著关联;与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病人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
- 王小虹云美玲郑茵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周代锋王利蔡望伟刘裕芬徐波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
- 海南黎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海南黎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60例海南黎族动脉硬化患者组及276例黎族健康人对照组的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DD、DI、II3个亚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结果(1)动脉硬化组DD、DI、II基因型频率为15.0%、37.3%、47.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7%及66.3%。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17.8%、40.6%、41.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8.0%及62.0%。两组间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硬化组在年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OR=2.14)、apoA(OR=360.39)、收缩压(OR=1.21)、舒张压(OR=1.08)、ACEDD基因型(OR=0.30)与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相关(P〈0.05)。ACEDD型亚组的MIMT比DI和II型亚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CEDD基因型增加了颈动脉硬化易感性,是海南黎族高血压并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预测因子.
- 郑茵云美玲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周代锋王利蔡望伟刘裕芬吴恳徐波
-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基因表达高血压动脉硬化
-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对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232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131I和ATD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后随访3年,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及其副反应。结果131I治疗组120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5%,复发率3%;ATD治疗组治愈率38%,总有效率78%,复发率61%。永久性甲低发生率131I与ATD分别为15%和4%。131I治疗组中突眼减轻或消失21例,无变化10例,加重4例;ATD治疗组突眼减轻或消失37例,突眼无变化5例,突眼加重2例。131I组未出现甲心病、肝功能受损,发生血象降低1例;ATD组出现甲心病12例,肝功能受损2例,血象降低7例。结论1I31治疗甲亢疗效优于ATD治疗,尽管有甲低、突眼等发生,但甲亢复发及出现其他系统损伤较ATD治疗少。
- 徐波黄辉邝继文
-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海南黎族冠心病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冠心病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集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150例和黎族冠心病组150例的血样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关系。结果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黎族冠心病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与黎族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无显著关联。
- 王小虹云美玲郑茵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周代锋黄利蔡望伟刘裕芬徐波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冠心病黎族血脂
- 间日疟15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散发性疟疾临床特点 ,指导临床诊断。 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结果 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 ,12例疟区发病、3例非疟区发病 ,10例症状典型 ,5例症状不典型 ,经抗疟治疗后痊愈。 结论 近年本地区间日疟流行多以散发形式发生 ,有少部分症状不典型 ,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陈皓付晓雪钱峰徐波王少俊
- 关键词:间日疟疟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