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永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大豆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地理分布
  • 3篇迎茬
  • 3篇脂肪
  • 3篇生态地理
  • 3篇生态地理分布
  • 3篇重迎茬
  • 3篇渍水
  • 3篇化学品质
  • 3篇白质
  • 2篇豆渣
  • 2篇豆渣膳食纤维
  • 2篇膳食
  • 2篇膳食纤维
  • 2篇生态分布
  • 2篇种子
  • 2篇重迎茬减产
  • 2篇酶解

机构

  • 1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科技厅
  • 2篇哈尔滨广播电...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大豆工程...

作者

  • 12篇徐永华
  • 6篇何志鸿
  • 3篇陈霞
  • 3篇刘忠堂
  • 2篇杨香久
  • 2篇杜智琴
  • 2篇赵伟
  • 2篇韩晓增
  • 2篇赵贵兴
  • 2篇李学湛
  • 2篇许艳丽
  • 2篇王树林
  • 1篇陈霞
  • 1篇张延坤
  • 1篇马淑梅
  • 1篇赵伟
  • 1篇赵伟
  • 1篇许显斌
  • 1篇林凤英

传媒

  • 8篇大豆科学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0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萌动种子及株体对渍水环境的反应
1989年
渍水(种子上3cm水层)条件下,萌动种子活力的受害程度、临界时间与温度有关,相对高温下,种子受害加速,受害临界时间也提前。大豆生育的不同阶段根际渍水,产量均有大幅度下降。供试22个大豆品种(品系)在V_3、R_1、R_3和R_5期开始渍水15天的平均结果,分别减产35.1、40.2、38.3和36.9%。营养生长阶段渍水,株高下降、茎重减少,健壮“骨架”形成受阻造成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渍水,大量落花和成荚率减少影响单株粒数。结荚阶段渍水,因大量落荚,而影响单株粒数。鼓粒期渍水,一是开始鼓粒的种子因停止其发育而造成秕粒,二是鼓粒旺期的种子生长受阻而百粒重严重下降。总之,V_3、R_1、R_3和R_5期开始渍水的处理,减产均与其单株粒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7、0.935、0.930和0.480。渍水还造成大豆对根际缺氧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如水中茎的增粗、大量增生气生根。随着气生根的生长发育,地上部,尤其是叶色逐渐有所恢复。大豆萌动种子受害临界及生育期根际渍水,对产量的胁迫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内时间不同生育期的耐渍水性也不一致,这就给选育耐渍水大豆材料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宋英淑杜智芹徐永华尹达龙李学湛
关键词:大豆耐涝性
大豆(G.max L.)种子耐渍水性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
1990年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宋英淑李学湛杜智琴徐永华尹达龙
关键词:大豆种子子叶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46
2001年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 ,通过L9( 3 4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四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 ,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 ,即得到豆渣膳食纤维 ,工艺产率为 85% ,产品纤维素含量是 80 %。
陈霞杨香久徐永华赵伟赵贵兴王树林张延坤
关键词:膳食纤维豆渣酶解碱处理
世界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Ⅱ被引量:5
1996年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亦不相同。但是低、中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际间含量变化小于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冷凉地区的年际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的相关显著性高于回归线以内的赤道雨林、热带草原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负相关高度显著。蛋白质与产量负相关亦高度显著,但年度之间相关程度不同;脂肪含量与产量正相关接近显著,但受环境影响很大,有的年份、有的地区相关不显著。
徐永华何志鸿信依群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脂肪生态分布
世界不同纬度与海拔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分布概势被引量:14
1990年
本文研究了国际大豆品种试验9年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地受地理纬度变化和年度变化的影响,脂肪含量显著地受海拔的影响。世界高脂肪和高蛋白质含量区域均在南、北纬11°—20°59′之间。但前者分布在低于海拔500m的低平地区,后者分布在海拔500—1000m的地区。
何志鸿徐永华林风英
关键词:大豆脂肪蛋白质生态地理分布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2年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度,即得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本文还以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
陈霞杨香久徐永华赵伟赵贵兴王树林
关键词:食品膳食纤维豆渣酶解
黑龙江省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 Ⅱ.育成品种化学品质的遗传改进与生态分布被引量:8
1997年
研究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选育的148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伴随着品种生产潜力的提高,该省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下降,但80年代又有回升;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生态地理区域间差别较大,克拜和绥化地区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黑河与嫩江地区育成的品种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地区之间差异不大。
徐永华何志鸿何志鸿林凤英林凤英
关键词:大豆化学品质遗传进度生态分布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 Ⅰ.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03年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明显,且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加剧。大豆重迎茬减产程度受气象条件及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农艺措施调控,可以减缓产量的损失。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
何志鸿刘忠堂许艳丽韩晓增徐永华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农艺措施
大豆疫腐病早熟抗源被引量:13
1999年
徐永华卢启何志鸿马淑梅裴林芝
关键词:大豆疫腐病早熟抗源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Ⅳ.重迎茬大豆的土壤养分与养分吸收被引量:2
2003年
连续 8年在黑龙江省 5个生态区 9个 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 ,试验区专项研究 ,框区、盆栽试验 ,实验室分析 ,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 ,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 ,根际土壤养分虽然在理论计算时 ,会出现氮素营养亏缺 ,但是生产实际中 ,由于施肥的缘故 ,大豆重迎茬并没有造成养分的明显偏耗 ,不仅氮磷钾三元素如此 ,硼、钼、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是不同轮作方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在不施肥的盆栽条件下 ,大豆以及玉米、小麦重茬种植都比正茬轮作多消耗了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 ,其中重茬大豆对全磷和速效钾的消耗高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 ;大豆重迎茬种植 ,植株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发生了变化 ,对于大多数营养元素、特别是对于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能力下降 ,但是 ,对于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增加 ;增施钾肥能显著地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这一切都说明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对养分吸收能力减弱对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是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
何志鸿刘忠堂韩晓增许艳丽徐永华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土壤养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