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林

作品数:63 被引量:403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红壤
  • 19篇土壤
  • 18篇施肥
  • 18篇水稻
  • 16篇旱地
  • 15篇红壤旱地
  • 12篇养分
  • 9篇稻田
  • 9篇长期施肥
  • 8篇水稻土
  • 7篇施用
  • 7篇双季稻
  • 7篇季稻
  • 5篇有机肥
  • 5篇栽培
  • 5篇土壤养分
  • 5篇花生
  • 4篇稻区
  • 4篇再生稻
  • 4篇速效

机构

  • 62篇江西省红壤研...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邓家埠...
  • 2篇湖南泰谷生物...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2篇徐小林
  • 51篇余喜初
  • 49篇叶会财
  • 48篇李大明
  • 43篇柳开楼
  • 40篇胡惠文
  • 39篇黄庆海
  • 22篇胡志华
  • 22篇周利军
  • 14篇王赛莲
  • 9篇陈明
  • 7篇叶川
  • 5篇余跑兰
  • 5篇黄欠如
  • 3篇黄天宝
  • 3篇章彪雄
  • 3篇成艳红
  • 2篇熊国根
  • 2篇徐昌旭
  • 2篇孙永明

传媒

  • 10篇江西农业学报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土壤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1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旱地剖面养分分布差异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旱地的培肥效果、养分迁移特征以及环境风险,对制定红壤旱地合理的养分管理和培肥技术,促进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托始于1986年的红壤旱地肥料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2倍氮磷钾肥配施(2NPK)、有机肥(OM)和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NPKM)5个处理,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cm土壤样品,分析了p H值、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连续施肥28年后,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步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的p H值,其余处理p H有所下降。长期施用化肥后,红壤旱地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在0—20 cm耕层累积,土壤速效钾的累积则达到40 cm深;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0—40 cm土壤的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下移累积达到40 cm,而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下移累积则达到了60 cm。红壤旱地长期施用猪粪等有机肥主要增加了0—40cm耕层土壤的磷素累积,而在剖面80 cm以下未表现出明显累积现象。【结论】长期施用化肥(28年)处理养分主要在0—20 cm红壤旱地耕层土壤累积,而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明显提高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养分下移累积作用明显。此外,红壤旱地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缓解耕层土壤的酸化、提高耕层土壤肥力水平,是增加培肥深度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施用猪粪导致的氮磷下渗深度增加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李大明柳开楼叶会财胡志华余喜初徐小林杨旭初周利军胡秋萍胡惠文黄庆海
关键词:红壤旱地定位施肥土壤酸化剖面分布
红壤稻田长期施钾肥及有机肥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在实施了29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稻田,进行了水稻叶面积的测量分析和水稻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增施钾肥提高13.0%,增施有机肥提高47.0%。钾效应系数为13.0%,有机肥效应系数为14.3%。产量构成方面,增施钾肥有效穗数提高5.1%,每穗总粒数提高15.3%,结实率提高0.8%,千粒重提高5.5%;增施有机肥有效穗数降低1.3%,每穗总粒数增加11.8%,结实率降低2.0%,千粒重降低13.0%。
叶会财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廖作敏陈明
关键词:红壤稻田增施钾肥增施有机肥PADDY有效穗数
不同改良剂材料对双季稻田砷污染阻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探讨比表面积大、孔隙多和吸附性强的生物黑炭和生物源石灰(牡蛎壳粉)配施对酸性水稻土砷(As)污染的阻控效果,从而为该区域土壤的As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参考。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有机肥(猪粪和生物黑炭)与石灰(矿物源石灰和牡蛎壳粉)配施对As污染水稻土[w(As)为40 mg·kg-1]的阻控效果,分析了土壤有效As含量,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中As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有效As含量与水稻As吸收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猪粪配施矿物源石灰及牡蛎壳粉条件下土壤w(有效As)降低29.1%~57.0%,生物黑炭配施矿物源石灰及生物石灰条件下土壤w(有效As)下降35.1%~65.9%;而土壤w(有效As)的降低进一步阻控了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中As累积。其中,生物黑炭配施牡蛎壳粉处理的效果最好,其秸秆、籽粒和大米中w(As)分别降低67.6%~68.5%、66.6%~67.8%和76.0%~76.9%。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有效As含量与水稻As吸收量可以用指数方程较好地拟合(R2>0.75,P<0.01)。因此,对于酸性水稻土,生物黑炭和牡蛎壳粉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有效As来快速阻控水稻秸秆、籽粒和大米对As的吸收,但当土壤w(有效As)小于30 mg·kg-1时,施用改良剂降低土壤As含量的效果不明显。
柳开楼胡惠文胡惠文周利军陈燕余跑兰叶会财徐小林胡志华黄庆海李大明余喜初
关键词:水稻土生物黑炭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应被引量:8
2014年
为探索潜育化水稻土改良培肥措施,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效应。结果显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早、晚稻的有效分蘖数。在早稻齐穗期,与CK和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晚稻的产量,与NPK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10.0%-23.7%;其中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配施猪粪处理产量最高。在工程排水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处理在早、晚稻收获时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减少了15.0%-25.3%和32.5%-37.5%。这表明,在工程排水条件下,配施一定的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降低表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对改良潜育化水稻土有明显作用。
余喜初柳开楼李大明黄庆海胡惠文叶会财徐小林王赛莲
关键词:有机肥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被引量:8
2011年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NPKM))双季稻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M)既提高了系统的作物固碳量又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固碳量,使得其净碳汇效应最大,为8.78tC·hm-2·a-1;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系统的净碳汇效应为8.11tC·hm-2·a-1,二者均高于氮磷钾配施(NPK)处理的7.03tC·hm-2·a-1,不施肥及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系统的净碳汇效应均明显减弱,其中不施肥处理(CK)最小为4.52tC·hm-2·a-1,单施N肥比单施P、K肥在提高系统净碳汇效应上作用明显。配施有机肥(NPKM)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高于无机肥配施处理(NPK和2NPK),不施肥、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因此,稻田施用一定量的无机肥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保证,而配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
余喜初李大明黄庆海喻耀民熊军胡惠文徐小林陈明
关键词:长期施肥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被引量:22
2017年
本研究基于1981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1);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2);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和猪粪15 t·hm-2,晚稻不施有机肥(M3);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施用猪粪15 t·hm-2和冬季稻草覆盖4 500 kg·hm-2(M4);长期施用化肥(NPK)等5个处理。每5年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测定每年的早晚季水稻产量与生物量,用于估算系统收益与碳收支(5年平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为30.88%~96.52%,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M4处理增产作用最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且有机肥用量增加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增强,M2、M3、M4处理土壤固碳量显著高于M1、NPK和CK处理;稻田植株固碳量也显著提高(P<0.05),M4和M3最高,双季稻植株固碳量为6.76~8.83 t(C)·hm^(-2)·a^(-1)。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稻田系统净碳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M1、M2、M3、M4、NPK)系统净碳汇增加1.43~3.93 t(C)·hm^(-2)·a^(-1),系统碳汇效应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施肥年限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变,系统净碳汇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系统固碳量上,其变化趋势与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投入,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P<0.05),并以M4处理最高,达25 683.7$·hm^(-2)·a^(-1)。综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经济效益(P<0.05),绿肥紫云英与猪粪和秸秆配施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余喜初柳开楼叶会财周利军胡惠文黄庆海
关键词:双季稻田固碳量
丘陵旱地红壤上施用硼、锌和钼肥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硼、锌和钼肥对紫云英种子产量、根瘤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锌和钼肥处理相比,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提高13.7%~38.9%,且差异均显著(P<0.05);主要因单株结荚数和每荚种子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的单株结荚数和每荚种子粒数分别提高18.9%~44.3%和21.4%~33.3%,均达显著差异(P<0.05)。施用硼、锌和钼肥可以促进紫云英根瘤的形成,施用硼、锌和钼肥处理紫云英根瘤数增加2.1%~82.4%。施用钼肥处理紫云英的种子产量、经济性状和根瘤数量均高于未施钼肥处理。说明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形成对钼的敏感性高于其它微肥种类。
黄庆海徐小林徐昌旭余喜初李大明叶会财陈明王赛莲
关键词:红壤旱地紫云英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
一种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的产量提升方法,向土壤类型是潜育化水稻土的潜育化稻田撒施氧肥和硅肥,氧肥、硅肥的每亩施用量分别是1.6kg~2.4kg、12kg~18kg,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大幅度提升水稻产量20.8%~37...
李大明余喜初黄庆海柳开楼胡惠文徐小林叶会财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和水稻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变化
红壤旱地和水稻土是我国南方红壤区2种典型的土壤利用类型.很多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均可以影响这2种土壤的肥力特性和微生物结构.因此,本研究基于长达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分别选取CK、N、NPK和NPKM等处理分析红壤旱地和水...
柳开楼叶会财胡惠文徐小林周利军王赛莲
一种水稻全生育期无土种植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全生育期无土种植系统与方法,所述水稻全生育期无土种植系统包括盛营养液且顶部开口的水培池、位于所述水培池顶部开口处的苗床、固定海绵以及蠕动泵,所述苗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水稻穿过的钻孔,所述固定海绵位于所...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黄庆海余喜初林育炯余跑兰雷媛元柳开楼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