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内镜
  • 7篇消化道
  • 7篇消化道出血
  • 7篇化道
  • 4篇胶囊内镜
  • 4篇肠道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植物抗宿主病
  • 3篇黏膜
  • 3篇胃肠
  • 3篇小肠
  • 3篇抗宿主病
  • 3篇不明原因消化...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再出血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凝固术

机构

  • 1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6篇徐小明
  • 13篇陈卫昌
  • 6篇蔡珊菁
  • 5篇李锐
  • 5篇陈霞
  • 5篇汪茜雅
  • 5篇陶晓雁
  • 4篇严苏
  • 4篇温晓持
  • 4篇徐晓
  • 4篇许春芳
  • 4篇朱兰香
  • 3篇赵晔
  • 3篇吴德沛
  • 3篇许春舫
  • 1篇蒋敏
  • 1篇蔡珊青
  • 1篇张德庆
  • 1篇彭群新
  • 1篇杨炳华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苏州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胶囊内镜(CE)因无创性、直观性以及较高的检出率,已成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一线方法。然而,无论CE检查结果是阳性或阴性,均无法准确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再出血。目的:初步探讨OGIB患者CE检查阳性或阴性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降低再出血率。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行CE检查并有随访数据的OGIB患者116例,分析CE检查阳性或阴性患者的再出血率以及与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CE诊断率为56.9%,总的再出血率为37.9%。CE检查阳性患者再出血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48.5%对24.0%,P<0.01)。男性、年龄≥50岁、高血压史、CE检查前3个月内累计出血量≥500 mL是CE检查阳性患者再出血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0岁、凝血异常、未经特异性治疗是CE检查阴性患者再出血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OGIB再出血高危患者,CE检查后应至少密切随访24个月;对于无危险因素的OGIB患者临床可避免重复检查。
虞竹雯肖坤庭徐小明张陈霏陈卫昌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再出血
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临床和免疫组化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分析。 方法 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肠肿瘤标本采用光镜作初步观察 ,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进一步检查CD117、CD34、波形蛋白、结蛋白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复习术前胃镜资料 ,了解胃间质细胞瘤的内镜特征。 结果  17例老年间叶性肿瘤患者中GISTs 15例 ,其中良性 3例 ,交界性 5例 ,恶性 7例。 5例有黑便和呕血 ,8例腹痛、腹胀 ,5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胃镜下多呈黏膜下显著隆起性病变 ,胃底 8例 ,胃体 4例 ,胃窦 2例 ,十二指肠 1例 ;6例病变表面存在深凹陷性溃疡。光镜下肿瘤细胞主要呈梭形和上皮细胞形 ,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旋涡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表达阳性率 :CD117、CD34、波形蛋白均为 10 0 % ,结蛋白无表达 ,S 10 0蛋白阳性表达率仅为 7 1%。 结论 GISTs是老年人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D117、CD34可作为诊断GISTs的免疫标记物。
许春芳蔡珊菁徐小明陈卫昌
关键词:老年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免疫组化GISTS胃肠肿瘤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初步探讨
2005年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结果2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肠道血管畸形9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息肉2例,空肠炎症1例,阴性7例,病变检出率为66.7%(14/21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陈卫昌徐小明朱兰香徐晓温晓持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空肠平滑肌瘤小肠息肉肠炎症
showa vascular pattern和pit pattern在大肠息肉性病变内镜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正>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染色放大方法对大肠息肉性病变进行观察,并分别进行showa vascular pattern和pit pattern分型,比较这两种内镜下分型系统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
陈卫昌李锐汪茜雅陈霞徐小明陶晓雁蔡珊菁
文献传递
微探头超声引导下Endo-loop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平滑肌瘤
<正>目的对于上消化道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浅层,2cm以下的平滑肌瘤,以往多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但由于食管壁薄,缺乏浆膜层,极易造成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们采用微探头超声引导下Endo—loop套扎术治疗食管、胃...
李锐严苏徐小明陶晓雁汪茜雅陈霞蔡珊菁许春舫陈卫昌
文献传递
内镜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镜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5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怀疑存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时给予胃镜和(或)肠镜检查,同时,在胃窦、直乙状结肠及病灶明显处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水泻、腹痛等,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胃黏膜呈水肿、充血、红斑及糜烂坏死。肠镜下结肠黏膜表现为弥漫性、连续性的水肿、充血和糜烂,可有浅表溃疡形成。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的隐窝上皮细胞凋亡、缺失和淋巴细胞浸润。其病理变化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结论 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许春芳朱兰香徐小明陈卫昌赵晔吴德沛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胃肠道内镜异基因骨髓移植糜烂连续性
胃粘膜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作为胃癌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 PCR ELISA)检测 72例胃病患者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标本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 84 4 %(2 7/ 32 ) ;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为 4 2 %(1 / 2 4 )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标本端粒酶阳性率 0 %(0 / 1 6 )。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 ,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胃癌标记物。
杨炳华彭群新蒋敏严苏徐小明蔡珊菁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胃粘膜活检端粒酶检测PCR-ELISA
内镜下剥离切除胃异位胰腺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2011年
2009年12月~2010年5月,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14例胃异位胰腺者实施内镜下剥离切除,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护理配合与体会报道如下。
陈霞李锐汪茜雅蔡珊青陶晓雁徐小明张德庆陈卫昌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异位胰腺护理配合剥离切除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陈卫昌徐小明徐晓朱兰香温晓持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小肠疾病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后再出血风险因素的探讨
虞竹雯徐小明陈卫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