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启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截骨
  • 6篇僵硬
  • 5篇后凸
  • 5篇脊柱
  • 5篇矫形
  • 4篇手术
  • 4篇后路
  • 4篇脊椎
  • 3篇内固定
  • 3篇后凸畸形
  • 3篇畸形
  • 3篇矫形治疗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血栓
  • 2篇腰椎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机构

  • 16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徐启明
  • 16篇马华松
  • 13篇王晓平
  • 13篇陈志明
  • 12篇袁伟
  • 8篇任冬云
  • 8篇陆明
  • 7篇赵福江
  • 5篇麻巍
  • 5篇谭荣
  • 3篇周建伟
  • 3篇李龙
  • 2篇周雪峰
  • 2篇辛莘
  • 2篇郑蕊
  • 2篇吴继功
  • 2篇岳春生
  • 2篇张敬
  • 1篇鲍磊
  • 1篇白克文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关系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并评估远期预后。方法:纳入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修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37例。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指数、脊柱骶骨角及矢状面垂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随访时间、后凸矫正角度、躯干偏移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6 min(212-47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089 m L(1 200-6 000 m L),手术共切除104个椎体,截骨平面在T4-L2。术后随访20-35个月,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41.6°(10°-90°),矫正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12至23 mm),矫正率为73%。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术后患者各解剖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通过对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得出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关系以及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参数关系,获得截骨角度的技术参数,实现预手术设计,术中选择合适截骨平面,使修复结果更接近于人体脊柱、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任冬云麻巍赵宋华
关键词:脊柱后凸内固定器截骨术全脊椎截骨
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矫正僵硬性脊柱角状后凸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87例,男36例,女51例,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的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治疗后为15°-57°,平均27.9°,改善率为76%。躯干矢状位偏移的改善率为76%。术中失血量为800-3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300 mL;手术时间为5-7 h,平均手术时间5.9 h;治疗前2例患者伴有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型C级,治疗后恢复至E级。治疗后随访9-57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可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治疗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程度是保证后凸畸形矫正、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马华松王晓平谭荣陈志明陆明袁伟徐启明任冬云麻巍李龙伍佳剑张敬郑蕊辛莘
关键词:植入物后路截骨有效性
早发型脊柱侧弯伴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前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分析
目的 通过对早发型脊柱侧弯伴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前后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s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进而探究早发型脊柱侧弯伴...
徐启明马华松陈志明王晓平赵福江
PVCR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术前脊柱-骨盆关系变化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技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手术后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以获得正确的手术设计方案、明确术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改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特点,以及...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赵福江任冬云麻巍赵颂华
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血栓预测:D-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监测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然而在临床中究竟如何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每个置换后患者都需常规行下肢血管B超或者其他有创检查,成为一个关注点。目的:探讨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6例,动态监测置换前及置换后1,3,5,7,10 d的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置换后1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B超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间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中共有13例全膝关节置换后复查B超时发现血栓。D-D二聚体指标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置换后1周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0 d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动态监测膝关节置换患者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至置换后10 d,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
袁伟马华松王晓平陈志明陆明徐启明任冬云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假体膝关节置换D-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全脊椎截骨手术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安全性分析
探讨PVCR截骨矫形治疗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间在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13岁-59岁(平...
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陆明任冬云袁伟徐启明
关键词:后路截骨
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真的没有必要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常规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 统计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我科所行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
袁伟王晓平马华松陈志明赵福江徐启明陆明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马华松王晓平谭荣陈志明陆明袁伟徐启明任冬云麻巍李龙张敬郑蕊辛莘
关键词:植入物生物力学
Gamma 3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Gamma 3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高龄(年龄大于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Gamma 3钉内固定(Gamma 3钉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肌酸激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Gamma 3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术后1周、6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 3钉较DHS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两种内固定术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
周雪峰周建伟鲍磊白克文徐启明彭军马华松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动力髋螺钉高龄内固定
PVCR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技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手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获得对手术技术以及预后转归的指导.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
陆明王晓平马华松岳春生陈志明袁伟徐启明赵福江任冬云麻巍赵颂华
关键词:血容量不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