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先栋

作品数:131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养殖
  • 12篇弧菌
  • 12篇草鱼
  • 11篇单胞菌
  • 11篇泥鳅
  • 11篇气单胞菌
  • 11篇池塘
  • 9篇鱼类
  • 8篇石斑
  • 8篇石斑鱼
  • 8篇细菌
  • 8篇斑鱼
  • 7篇淡水
  • 7篇药敏
  • 7篇试剂
  • 7篇试剂盒
  • 7篇网箱
  • 7篇网箱养殖
  • 7篇小瓜虫
  • 7篇池塘养殖

机构

  • 119篇江西省水产科...
  • 19篇海南大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青岛英赛特生...
  • 3篇赣州市水产研...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西省科学技...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遂川县农业局
  • 1篇余江县宏鑫特...

作者

  • 131篇徐先栋
  • 52篇饶毅
  • 36篇王海华
  • 34篇章海鑫
  • 30篇张燕萍
  • 30篇周智勇
  • 29篇黄江峰
  • 28篇陈文静
  • 23篇丁立云
  • 20篇盛银平
  • 19篇傅义龙
  • 17篇付辉云
  • 15篇吴斌
  • 14篇邓勇辉
  • 13篇周永灿
  • 12篇谢珍玉
  • 10篇张爱芳
  • 9篇曹义虎
  • 9篇金友萍
  • 9篇王世锋

传媒

  • 33篇江西水产科技
  • 7篇水产科学
  • 6篇科学养鱼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现代渔业信息
  • 2篇中国水产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7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养殖及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研究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生长及其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水质的影响,设计了3个饲料投喂水平的生物絮团技术喂养(添加碳源)试验,以非生物絮团技术喂养(不添加碳源)为对照,试验组的饲料投喂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00%(处理A)、85%(处理B)和70%(处理C),试验周期为36 d,试验期间每隔6 d测一次水质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草鱼的生长指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处理A的终末均重、增重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B和处理C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试验组饲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方面,处理A和处理B的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处理C的这2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养殖后期,试验组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都显著低于对照。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生物絮团技术能改善草鱼养殖水质,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未能提高草鱼饲料利用率。
饶毅徐先栋丁立云章海鑫张爱芳周智勇阙江龙李涵
关键词:投喂量水质非特异性免疫草鱼
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7年
为研究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50、250、1250 mg/kg的葛根素,饲养平均体重(4.52±0.22)g的草鱼。经28天的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0 mg/kg葛根素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之间肝胰脏组织结构差异也不显著。饲喂结束后,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草鱼,各试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都提高,但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对草鱼的保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保护率达73.33%。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葛根素(10 mg/kg)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且不会造成肝胰脏组织结构的损伤。
饶毅陈文静徐先栋章海鑫丁立云周智勇盛银平金友萍
关键词:葛根素草鱼非特异性免疫
太子河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
2013年
太子河河道位于南昌蒋巷镇鄱阳湖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19.5℃,降雨量1186毫米,无霜期长达260天,气候条件适宜,水质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河道东西长约9千米,南北宽约300米,平均水深约2.5米。2006年开始投放鱼种进行半精养式养殖,主要放养草鱼、青鱼、鲫鱼、鲢、鳙和鳊鱼等。目前,有关报道湖泊、水库或河道养殖都是网箱养殖或是放养鲢、鳙鱼,未见类似于太子河这样全河道以草鱼为主的四大家鱼半精养式养殖的报道,本文对太子河鱼类的组成、放养与捕捞以及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太子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饶毅王海华盛银平傅义龙徐先栋黄江峰
关键词:渔业利用渔业资源河道养殖网箱养殖平均水深年平均气温
拉氏大吻感染扁弯口吸虫诊断及防治
2023年
通过对江西某养殖场拉氏大吻鱥发病情况的诊断和分析,确定病因为扁弯口吸虫感染,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以供相关养殖及从业者参考。
钟可儿王静宇徐先栋王海华马本贺
关键词:疾病防治
维氏菌、白斑病毒和链球菌qPCR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维氏菌、白斑病毒和链球菌qPCR试剂盒及方法。本发明选择维氏气单胞菌16s基因、白斑病毒capsidprotein基因和无乳链球菌16S基因保守区作为检测靶序列,在多重序列比对的基础上...
徐先栋付辉云黄江峰周智勇邓勇辉
文献传递
一种池塘拉网和拉网捕捞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拉网和拉网捕捞装置,包括拉网网具、固定导向装置和捕捞网具,所述拉网网具为矩形渔网;所述固定导向装置包括至少四根导向钢缆和活动环扣,所述导向钢缆两两一组,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矩形池塘的两相对内侧壁的两个...
李彩刚邓勇辉张爱芳李艳芳丁立云徐先栋银旭红傅雪军
文献传递
一种致病哈氏弧菌特异性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致病哈氏弧菌特异性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具体为所述致病哈氏弧菌遗传标记具有序列表SEQ ID No.1中的碱基序列,其应用为利用遗传标记可特异性的检测致病哈氏弧菌。本发明基于该标记...
徐先栋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蔡岩刘开放
文献传递
一种鳜鱼投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鳜鱼饲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鳜鱼投饲装置,包括投料箱以及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分布均匀的固定安装在投料箱的底部壁面,投料箱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投料箱的内部相连通的加料口,加料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可拆卸的与...
丁立云陈文静张燕萍章海鑫徐先栋肖俊傅义龙
LPS诱发的点带石斑鱼免疫相关基因鉴定、克隆与组织表达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首先以热酚水抽提法提取致病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强毒株HN08155 和弱毒株HN08152的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以弱毒株HN08152和大肠杆...
徐先栋吴学贵谢珍玉王世锋周永灿
关键词:溶藻弧菌抑制差减杂交功能基因
大刺鳅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研究
2022年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马本贺王海华徐先栋李燕华王梦杰吴斌陶志英
关键词:消化道形态学组织学食性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