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 作品数:9 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5
- 2009年
- 中国西北干旱化和风成记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冬季风开始时间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广大典型地区古近系中类似风成堆积的红色砂层石英砂微形态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红色砂层中绝大部分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流水搬运和改造的磨光面与V型坑微形态特征组合,与现代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北缘洪积扇上的现代风沙沉积物石英砂颗粒表面的麻面与蝶形坑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显示这些沉积物的粒度曲线特征与风成黄土和现代沙丘粒度曲线有明显差别。结合沉积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期间不存在大范围的风沙沉积物,推断亚洲冬季风此时可能尚未激发,而该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由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炎热气候以及全球变冷事件造成。
- 宋春晖孟庆泉夏维民徐丽苗运法杨用彪胡思虎
- 关键词:古近纪古环境青藏高原北缘
- 家庭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作用机制——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分位数回归被引量:4
- 2020年
-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家庭用电量各影响因素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用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城乡属性、住宅面积、家庭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住宅居住时长、主要电器数量等,家庭用电量对电力价格并不敏感;随着家庭用电量的增多,人均收入水平、住宅面积的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主要电器数量影响系数呈快速下降趋势,家庭城乡属性对各规模用电量的影响程度较为稳定,家庭人口规模主要作用于中、高用电量家庭,住宅居住时长主要作用于低、高用电量家庭。最后,给出了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差异化政策调控的建议。
- 韩金雨曲建升刘莉娜李恒吉徐丽徐丽
- 关键词:家庭用电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位数回归
- 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木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首次在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发现原始埋藏的钙质木化石,不仅填补了植物大化石缺失的历史,同时对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植物生态环境演化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木化石埋藏特征、层位地层岩性和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其为近水河岸生长的成年乔木化石,株距3~8m不等,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植物群落,后期由于附近山地的隆起和该区气候向干旱化发展,植物遭受掩埋后经过石膏的交代作用进而形成硫酸钙质化石,说明该地区气候从中新世早中期开始恶化加剧。
- 陈传飞苗运法方小敏宋春晖戴霜闫晓丽张启波徐丽夏维民
- 关键词:西宁盆地木化石早中新世
- 气候变化问题多学科协同机制实践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正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挑战。相关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文章以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为视角,横向梳理了相关学科对气候变化问题介入的原因、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综合分析和探讨了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学科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以学科间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观点,进行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与探讨,探讨学科间的协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文化内涵,构建多学科问的研究范式,促进学科间的有机交流与融合,以推进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行动。
- 吴金甲曲建升李恒吉张洪芬徐丽
- 关键词:气候变化社会学伦理学哲学
- 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新生代孢粉植物群演化的再认识
- 2010年
-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已发表的最新古地磁研究成果,对该区16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孢粉组合重新进行了总结,以期发现孢粉植物群演化的规律,并修正对我国西北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认识。
- 张涛陈传飞闫晓丽刘艳蕊苗运法徐丽夏维民宋海红
- 关键词:孢粉组合植物群盆地
-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中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颜色与气候变化被引量:31
- 2009年
- 始新世-渐新世是古近纪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时期.通过对西宁盆地42.5—26.0Ma沉积物颜色指标的详细分析,发现颜色参数L^*,a^*,b^*曲线明显以32.8Ma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其中:L^*值在下段(42.5-32.8Ma)波动剧烈并呈缓慢降低趋势,至32.8Ma左右大幅度降低,此后(32.8—26.0Ma)波动变小、稍有回升;a^*,b^*值则与L^*值的变化趋势相反,在下段(42.5-32.8Ma)呈逐渐增大趋势,剧烈波动,在32.8Ma左右时突然大幅度升高,至上段波动变小.结合西宁盆地孢粉、有机质及CaCO3质量分数变化的特征分析,该区域在32.8Ma时可能发生大幅度的降温事件(对应于海洋记录所揭示的Oi-1事件),此事件之前气候干旱程度相对较弱、氧化作用逐渐增强、气候波动剧烈.在Oi-1事件之后大陆性干旱程度增强、氧化强烈、气候波动幅度较小.这是在该区高分辨率获得Oi-1事件前后气候变化的记录,它对始新世—渐新世全球气候变冷背景下陆地系统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徐丽苗运法方小敏宋春晖夏维民闫晓丽韩文霞张启波陈传飞戴霜
- 关键词:气候变化古近纪西宁盆地青藏高原
- 支农财政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作为政府支持和调控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支农财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碳排放已成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支农财政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机制,基于31个省级单元199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支农财政比例大幅提升,导致农业碳排放强度普遍下降;支农财政具有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省份支农财政对本省份农业碳排放的减排效果较本省份支农财政更强;除支农财政外,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城乡差距、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耕地占用率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农业排放强度,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支农财政对碳的减排效果,其可以作为一项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政策手段,进一步优化支农财政资金结构和统筹空间布局应成为未来支农财政工作的方向。
- 韩金雨曲建升徐丽徐丽刘莉娜
- 关键词:低碳农业
-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52
- 2018年
-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的差异性,根据1999—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基于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农药、化肥、农膜、农业灌溉、农业机械等主要农业投入碳源,对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卡雅(Kaya)恒等式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泰尔(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人口整体减少等因素会抑制农业碳排放量增长,而农业经济发展会增加农业碳排放量。(2)从空间分布来看,总体上北方农业碳排放量大于南方地区,单位面积碳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单位产值碳排放呈总体下降趋势。从区域内部来看,Theil指数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其中南方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高于北方。在南北区域中沿海地区内差异逐渐减小,西北和西南地区内差异逐渐增大。最后,跟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 韦沁曲建升白静李恒吉李恒吉刘莉娜
- 关键词:THEIL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