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丁

作品数:41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新生儿
  • 5篇凝血
  • 3篇新生儿败血症
  • 3篇新生儿缺氧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新生儿缺氧缺...
  • 3篇血功能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婴儿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凝血功能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病
  • 3篇缺氧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机构

  • 39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徐丁
  • 7篇王凡
  • 6篇朱保权
  • 5篇韩亚梅
  • 4篇芦金萍
  • 4篇尹立琴
  • 3篇豆莉
  • 3篇倪倩
  • 3篇董湘玉
  • 3篇王海霞
  • 3篇张亚婷
  • 3篇郭霜
  • 2篇张文艳
  • 2篇徐晓楠
  • 2篇张红晓
  • 2篇张妮
  • 2篇张娟丽
  • 2篇王文华
  • 1篇初清
  • 1篇李春艳

传媒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与SIRS和MODS
徐丁朱保权董湘玉芦金萍
课题来源:该课题为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经费自筹。项目编号:033B-12。  该课题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有关的临床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与SIRS和MODS的相关研究;二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凝血...
关键词:
关键词: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MODSSIRS外用治疗凝血功能
两例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2018年
目的对两例疑似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对候选致病基因ATP7B进行突变鉴定,从分子遗传学水平上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Sanger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两例肝豆状核变性患病家庭中所有成员的ATP7B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分别在2个家系先证者的ATP7B基因上发现1个纯和突变和1个杂合突变,共检测出3种致病性的突变位点(p.Val1216Met、p.Ser693Cys、p.Ala874Val)和1个单核苷酸多态c.2495 A>G,同时结合单倍体分析法明确家系成员的发病规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典型特点。结论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直接检测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ATP7B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是目前针对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疾病最为快速、准确的确诊方法。
赵亮涛金侨英朱嘉睿王晋杨明轩徐丁王凡朱宏文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诊断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心肌酶谱的改变与危重度分级的关系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时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收住NICU患感染性疾病的102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3组,于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及肌酸激酶新型同工酶(CKMB)活性,而后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心肌酶活性较非危重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危重度分级与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密切相关,血清心肌酶对临床判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豆莉徐丁王凡
关键词:新生儿心肌酶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作为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对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PICC或外周静脉留置针共为40例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观察期间NICU应用PICC导管的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ICC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营养通道,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低出生体霞儿造成的不良刺激。
王海霞徐丁许晓楠芦金萍尹立琴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8年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是指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骨矿物质含量的异常,导致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等骨骼改变。该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敏感且特异的检查指标,后期确诊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现佝偻病或病理性骨折。所以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就有关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宋迎冬王利平徐丁李艳萍姜春倩孙妮
关键词: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四例儿童HIV感染的临床分析
2006年
徐丁
关键词:HIV感染儿童母婴垂直传播哺乳期
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为观察组22例和恢复期为对照组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因素。结果观察组sB7-H3(152.39±19.02)(ng/L)、IFN-γ(63.57±9.82)(ng/L),较对照组sB7-H3(136.82±17.43)(ng/L)、IFN-γ(39.08±6.74)(ng/L),比较P<0.05。急性期组患儿呼吸衰竭、呼吸道反复感染构成比与恢复期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反复感染、sB7-H3、IFN-γ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OR=3.347,2.986,2.593,P<0.05);ROC分析显示,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水平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7.50 ng/L和52.17 ng/L,灵敏度分别为82.14%和71.43%,特异度分别为76.56%和95.3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和0.828。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sB7-H3、IFN-γ表达均异常升高,二者均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危险因素,二者为预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具有临床意义。
孙妮徐丁冉光会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泡灌洗液干扰素Γ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列阵技术对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列阵技术对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在监护人知情同意下,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甘肃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有感染症状的新生儿外周血标本286份。采用5%Chelex-100+0.5%NP40提取DNA,利用NCBI数据库优选25个GBS相关基因,并使用该数据库primer.BLAST工具分别设计25对引物。通过阳性菌株对每对引物进行PCR条件优化,然后对25对引物进行列阵,对所有样本进行PCR列阵分析。结果共检测到阳性标本14份,占人选标本的4.90%。≤7d以内新生儿阳性率为4.55%,〉7d新生儿阳性率为5.19%,早产儿53例,阳性率为5.66%。入选标本随访调查,无一例病死。结论甘肃省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GBS感染率为4.90%。PCR列阵分析表明,免疫逃避相关基因的表达频率相对较高,提示在感染过程中,免疫适应可能是GBS采取的主要致病策略。
杨静徐丁尹立琴朱保权王爱华
关键词:链球菌无乳聚合酶链反应
神经管畸形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神经管畸形(NTDs)是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起源于胚胎发生过程,是神经管闭合过程异常的结果。其发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叶酸的补充虽可降低其发病率,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并且NTDs的发生也与其他因素相关。本文就神经管畸形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姜春倩李艳萍郭霜宋迎冬徐丁
关键词:神经管畸形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脓毒症是危重患儿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细菌感染是弓I起脓毒症最主要的病因。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是正确抗感染治疗的保证,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决定了重症脓毒症患儿的预后。我国目前对病原菌检测、鉴定手段仍停留在血培养和生化水平,检测周期较长,阳性率低,因此,建立快速高敏感的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间,扩大了检测的病原谱。目前主要应用的有两大类,一类为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杂交、核酸扩增、DNA测序、基因芯片等,第二类为基于蛋白质组为基础的技术,如生物质谱技术。该文对近年来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张妮徐丁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