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艳琼

作品数:115 被引量:30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生物学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小蜂
  • 59篇榕小蜂
  • 59篇传粉
  • 39篇榕树
  • 29篇传粉榕小蜂
  • 20篇非传粉小蜂
  • 20篇传粉小蜂
  • 16篇繁殖
  • 15篇聚果榕
  • 15篇昆虫
  • 11篇对叶榕
  • 11篇多样性
  • 11篇雨林
  • 11篇热带雨林
  • 11篇互惠
  • 10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8篇产卵
  • 7篇钝叶榕
  • 7篇互惠共生

机构

  • 115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思茅师范高等...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云南省热带作...
  • 2篇云南省森林灾...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115篇彭艳琼
  • 89篇杨大荣
  • 22篇杨培
  • 17篇徐磊
  • 17篇王秋艳
  • 11篇李宗波
  • 11篇宋启示
  • 11篇张光明
  • 10篇魏作东
  • 8篇苗白鸽
  • 7篇张媛
  • 7篇王波
  • 5篇张凤萍
  • 4篇翟树伟
  • 4篇徐法健
  • 3篇曹永强
  • 3篇谢晓波
  • 3篇宋波
  • 3篇白莉芬
  • 3篇赵荣华

传媒

  • 15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昆虫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中国昆虫学会...
  • 3篇昆虫知识
  • 3篇大自然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2010年冬...
  • 3篇中国昆虫学会...
  • 2篇林业科学
  • 2篇Zoolog...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瓜榕食果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木瓜榕食果榕小蜂是一种专性寄生于木瓜榕雌花前期榕果的一类造瘿寄生蜂,对其雌蜂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木瓜榕食果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1342.5±96.5)μm,由转节、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触角感器共有5类6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单孔形和多孔形)、栓锥型乳突状感器、多孔板形感器,且多数感器位于触角的外侧面和腹面。其中,毛形感器和多孔板形感器是其主要感器,前者除转节外的触角各节均有分布,后者数量均匀分布于触角第3~10鞭小节。结合木瓜榕食果榕小蜂产卵行与触角感器类型和分布,对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这些结果将为下一步开展电生理学研究,揭示木瓜榕食果榕小蜂寄主搜寻和信息利用模式奠定基础。
杨培李宗波杨大荣彭艳琼
关键词:触角感器
榕小蜂繁殖行为的多样性
榕树隐头果内的传粉及非传粉的榕小蜂均以果内的雌花子房作为子代繁殖的场所,共同利用同一种资源。不同的传粉榕小蜂表现完全相同,都是在雌花开放的时期,进入果腔传粉和产卵,子代成虫也在果腔内完成交配。非传粉小蜂则以多种多样的繁殖...
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榕小蜂繁殖行为多样性
文献传递
地石榴ISSR扩增体系优化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以地石榴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种影响因子,如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模板DNA浓度、退火温度等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建立了适合地石榴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体系中,10×buffer 2.0μL,引物0.50μmol.L-1,dNTPs 0.15 mmol.L-1,Mg2+1.2mmol.L-1,Taq DNA酶1.25 U,模板DNA 25 ng.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2℃.利用该优化后的体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随机选取2条对10份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地石榴标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地石榴居群遗传多样性.
侯香莲杨大荣曹永强曹永强柳青
关键词:地石榴ISSR-PCR反应体系
比较钝叶榕的三种传粉者及其传粉效率被引量:3
2009年
钝叶榕(Ficus curtipes)是雌雄同株,它除了依赖钝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sp.传粉外,另外两种进入果内繁殖的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和Lipothymussp.金小蜂也能有效地为它传粉,这3种小蜂同时产卵于雌花的子房内,在榕果内繁殖后代。通过控制性放蜂试验,比较研究钝叶榕3种传粉者的传粉效率,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小蜂在绝大多数榕果里只各进1头。在控制性放蜂试验中,3种小蜂的传粉效率均随着放入雌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金小蜂的传粉效率有时比钝叶榕传粉榕小蜂的传粉效率还高。当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分别与两种金小蜂同时放入榕果内传粉时,其生产的种子数量居于或者是接近两种小蜂单独传粉时形成的种子数量,传粉效率没有显著增加。在比较3种小蜂单种分别放1头和2头的传粉效率时,增加单果放蜂数量,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和Lipothymussp.的平均传粉效率降低,但杨氏榕树金小蜂的平均传粉效率是增加的。对3种不同属传粉小蜂传粉效率的比较,可为研究榕-蜂互惠系统的互惠的起源提供依据。
张凤萍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钝叶榕传粉榕小蜂传粉
榕-蜂互惠关系中榕树对未传粉榕小蜂的惩罚效应被引量:11
2007年
为验证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这一严格的、一对一的互利共生系统中是否存在寄主惩罚效应,作者于2007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对雌雄同株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进行了单果放蜂实验。将为垂叶榕传粉的榕小蜂(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处理成带粉和不带粉的两组,每组又分一只和两只两个水平,分别放进单个隐头花序果中。结果发现:没有传粉榕小蜂进入的隐头花序果会很快终止发育并脱落;而在放了传粉榕小蜂的隐头花序果里,除少数几个放一只不带粉的外,隐头花序果基本都能完成其生活史。但是,带粉雌蜂繁殖的后代小蜂数量显著高于没有带粉的雌蜂,特别是在放两只蜂的处理中。研究结果说明传粉榕小蜂的主动传粉对其繁殖不是必需的,但是主动传粉能增加其繁殖成功的几率。这些结果预示着寄主惩罚效应在榕-蜂互惠系统中发挥着作用。
管俊明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垂叶榕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
榕树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被引量:20
2005年
榕树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之一 ,能够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从而维持该地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一些种类的榕树有绞杀特性 ,在森林更新演替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还有些种类的榕树是先锋物种 ,在植被恢复中起重要作用。但是 ,近些年对西双版纳的过度开发已经使热带雨林片断化 ,榕树种群数量大量减少 ,榕果内的寄生蜂、食榕果动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保护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关键植物类群榕树 ,是保护和恢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魏作东杨大荣彭艳琼徐磊
关键词:热带雨林榕树生态系统
母代雌蜂数、进果时间及非传粉小蜂对传粉榕小蜂后代数量及性比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性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生物的选择压力及其所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性比和局域配偶竞争模型(local mate competition)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旨在探明榕小蜂性比调节和进化机制。【方法】对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的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进行了人工控制性放蜂实验。测定了母代雌蜂数量及其进果时间间隔、非传粉小蜂Sycoscapter trifemmensis数量对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后代数量(成蜂数量)和性比的影响,并分析了小蜂后代数量和性比的相关性。【结果】在榕果发育期一致的前提下,随着母代雌蜂数量的增加,每头雌蜂的平均后代数量明显下降(P<0.001),后代性比显著升高(P<0.001),后代数量和性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雌蜂进果间隔的延长,后代数量亦呈现下降趋势,且性比增大,放2头雌蜂和3头雌蜂的处理呈同样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87;P=0.49),小蜂后代数量与性比无显著相关性(P=0.86)。此外,非传粉小蜂数量与传粉小蜂后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传粉小蜂性比呈正相关(P<0.001),小蜂后代数量和性比同样呈现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本实验模拟了自然界中榕-蜂的相互作用,所得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状态下榕小蜂性比调节模式和机制,以及榕-蜂互利共生系统的进化机制。
张媛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
聚果榕传粉榕小蜂传粉与产卵之间的权衡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榕树(Ficus)依赖专性榕小蜂(Agaonidae)传粉,同时为传粉榕小蜂提供繁衍后代的场所,两者形成动植物间经典的协同进化关系。在雌花期果内,榕小蜂需在有限的存活时间内完成传粉和产卵,而传粉榕小蜂如何在传粉与产卵之间进行权衡仍然是悬而未解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粉榕小蜂——一种栉颚榕小蜂Ceratosolen sp.在雌雄同株的聚果榕Ficus racemosa雌花期果内的行为活动及繁殖模式。【方法】借助测微尺测量聚果榕榕果雌花花柱长度与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p.)产卵器长度,通过显微视频记录传粉榕小蜂在雌花期果内搜索、传粉及产卵行为;结合单果控制性引蜂试验,测定不同阶段榕小蜂个体大小、孕卵量、携粉量,以及雄花期最终繁殖的榕小蜂后代和榕果种子数量。【结果】聚果榕雌花花柱长度存在树间变异,榕小蜂产卵器长度比绝大多数的雌花花柱长,说明该小蜂可以产卵于大部分的雌花子房里。通常个体大的榕小蜂孕卵量更多,但个体大小与携粉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观察发现,榕小蜂进入雌花期榕果内,前6 h集中产卵,可产下孕卵量的95%,平均搜索用时27 s,产卵用时46 s,此期间传粉行为少见,花粉筐中携带花粉量亦无明显变化;榕小蜂进果后6-24 h,主要执行传粉,其行为主动,连贯高效,单次传粉用时平均为2 s,最终可传完携粉量的80%。控制引蜂试验也证实榕小蜂进入榕果内前6 h主要执行产卵繁殖后代,之后6-24 h主要执行传粉以繁殖榕树种子。【结论】在雌雄同株的聚果榕雌花期榕果内,榕小蜂先产卵、后传粉。本研究首次展示了传粉榕小蜂在聚果榕雌花期榕果内的产卵和传粉行为,并获得与行为相匹配的产卵量和传粉繁殖量,反映了具主动传粉行为的榕小蜂在传粉和产卵之间存在时间和数量上的权衡。
汪雪敏苗白鸽彭艳琼
关键词:榕小蜂聚果榕传粉产卵互惠共生
温湿度胁迫对两种榕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3年
为探讨温度、干旱及其交互胁迫对榕属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PEG-4000溶液浓度为对照组(0),轻度干旱(5%)、中度干旱(10%)及重度干旱(20%,25%)为实验组,分别置于20℃、25℃、30℃和35℃下,测定不同条件下两种榕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温显著延缓了两种榕属种子初始萌发和进入发芽高峰期的时间。不同温度梯度下,斜叶榕和聚果榕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20℃和35℃下,聚果榕比斜叶榕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30℃时斜叶榕和聚果榕种子萌发的成功率最高。两种榕属植物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敏感,斜叶榕幼苗胚根生长速度更快,而聚果榕则呈现较高的胚芽生长能力。两种榕属种子萌发的响应面曲线模拟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温湿度胁迫作用在斜叶榕种子上体现出比聚果榕显著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两种榕属植物由于在自然界的生境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气候变化带来的热带雨林的温湿度改变可能会影响榕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官云芳彭艳琼古旭张颖张媛
关键词:榕属热带雨林干旱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4种榕树的授粉方式及其花粉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定量花粉是植物繁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榕属(Ficus)植物花粉粒小、数量多,难于定量,一直用花药—胚株比(anther-to-ovule ratio,A/O)来判断榕树属于主动还是被动授粉方式。本研究选择4种雌雄同株榕树,通过比较榕树A/O,榕小蜂的授粉结构、行为来确定它们的授粉方式;同时测量了它们的花粉粒大小和数量,并研究授粉方式及其花粉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菩提树、高榕和垂叶榕的A/O小于0.16,并且它们的榕小蜂有发达的授粉结构和主动授粉行为,属于主动授粉方式。而钝叶榕A/O高(0.85),其榕小蜂的传粉结构、行为消失,是被动授粉的方式。4种榕树的花粉粒大小各有差异,每朵雄花产生的花粉量种间差异显著,而且每种果内的雄花数量也不相同,以至于单个果生产的花粉总量种间有显著差异,变异范围从11~4 000多万粒,最大相差340倍,而且花粉数量与花粉粒大小之间存在权衡关系。主动授粉的榕树雄花少、生产的花粉粒大、花粉量少;而被动授粉的榕树雄花多、花粉量大、花粉粒小。表明榕—蜂互惠系统中榕树的授粉方式、花粉的特征与榕小蜂的授粉结构已协同演化和匹配。4种榕树的花粉胚珠比(pollen-to-ovule ratio,P/O)种间差异也大,且P/O高的种类A/O不一定高,进一步用P/O替换A/O可完善榕树传粉生物学研究。用ElzoneⅡ5390颗粒计数与粒度分析仪计数花粉,高效、准确地自动输出结果,可批量研究该属更多种类的花粉量,并对应计数它们专一传粉榕小蜂携带的花粉量,有利于揭示榕树在雌雄繁殖功能上的分配策略,以及榕—蜂互惠繁殖系统的协同演化的机制。
刘明新杨培杨大荣彭艳琼
关键词:榕树授粉方式花粉数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