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豆豆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队列研究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异柠檬酸脱氢...
  • 1篇硬膜
  • 1篇硬膜成形术
  • 1篇预后
  • 1篇运动区
  • 1篇直视
  • 1篇融合技术
  • 1篇深部脑刺激
  • 1篇手术
  • 1篇术前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张豆豆
  • 4篇汤俊佳
  • 3篇蔡晓东
  • 2篇夏军
  • 2篇刘艳辉
  • 2篇毛庆
  • 2篇谢飞
  • 2篇雷益
  • 2篇王翔
  • 2篇刘双
  • 2篇何品
  • 1篇任海波
  • 1篇郝德
  • 1篇杨开勇
  • 1篇许东峰
  • 1篇李维平
  • 1篇胡喻
  • 1篇邱喜雄
  • 1篇陈富勇
  • 1篇吴清平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运动区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初探
陈富勇孟祥红张豆豆蔡晓东李维平
MRI对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前丘脑底核的直视化定位扫描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并对比研究丘脑底核(STN)的MRI最佳直视化扫描序列。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10例帕金森病(PD)患者深部脑电刺激术(DBS)前进行扫描,与以往常规序列对比,半定量分析各种扫描序列对于STN显示的情况,术后复查并确认患者微电极记录(MER)电极探针位置。结果 T2~*flash2D和T2-SPACE,SWI imaging序列半定量评分高于常用的T1-mprage、T2-TSE序列及FLAIR序列,并与患者术中MER确定的电极探针位置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使用T2~*flash2D、T2-SPACE和SWI imaging序列可以准确预定靶点位置,能够提高定位精确度,避免并发症,提高手术效率。
罗晓何品蔡晓东张豆豆吴清平姚薇薇雷益夏军
关键词:丘脑底核帕金森病
人脑幕上WHOⅡ级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与人脑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95例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对标本组织IDH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IDH1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95例患者中发现69例(72.6%)IDH1突变,均为R132H型突变。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突变率分别为73.6%、68.8%、73.1%。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平均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6±7.4)岁vs.(46.9±11.6)岁,P<0.05〕。年龄≥50岁和<50岁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43.8%和78.5%(P<0.05);男性和女性组的突变率分别为68.6%和77.3%(P>0.05);肿瘤大小(直径)≥5cm和<5cm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0.0%和90.0%(P<0.05);肿瘤仅累及单个脑叶和累及深部组织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93.3%和32.0%(P<0.05)。结论 IDH1在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中突变率较高。IDH1突变与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密切相关,与患者性别无关。
汤俊佳谢飞王翔张豆豆刘双刘艳辉毛庆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后颅窝减压及硬膜成形术与单纯后颅窝减压术比较治疗Ⅰ型Chiari畸形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后颅窝减压及硬膜成形术(PFDD)与单纯后颅窝减压(PFD)两种术式比较治疗Ⅰ型Chiari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MEDLINE(Ovid)、PubMed、CBM、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比较后颅窝减压及硬膜成形术(PFDD)与单纯后颅窝减压(PFD)治疗Ⅰ型Chiari畸形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并辅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从1993年至2011年9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队列研究,8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PFDD组再手术率低于PFD组[RR=0.41,95%CI(0.23,0.74),P=0.003],PFDD组术后脊髓空洞缩小率高于PFD组[RR=1.27,95%CI(1.03,1.56),P=0.02],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95%CI(0.95,1.28),P=0.18]。②PFDD组术后脑脊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DF组[RR=6.3,95%CI(2.71,14.67),P<0.000 1],而术后枕部疼痛及伤口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上述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证据总体质量评级为低质量,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与PFD相比,PFDD可减少再次手术率,提高脊髓空洞缩小率,但会显著增加脑脊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受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等因素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加以验证。我们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使用。
张豆豆陈海锋黄思庆郝德任海波汤俊佳
关键词:硬膜成形术META分析队列研究
MR与CT图像融合技术在帕金森病深部脑电刺激术后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深部脑电刺激(DBS)术后电极位置准确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双侧DBS疗法的32例PD患者,采用术后颅脑薄层CT和术前MRI图像融合(融合组)技术并与常规术后复查MRI图像(常规组)比较,分析电极位置精确度及检查耗费时间。结果融合组与常规组测量的电极位置相关性较好(P均<0.008);融合组与常规组电极尖端位置比较,除左侧电极y轴、z轴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34、-3.08,P均<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查MR检查时间为(7.65±0.33)min,术后复查CT时间为(2.85±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S术后应用头部薄层CT与MRI图像融合能精确定位电极位置,并可避免PD术后复查MRI的潜在风险,缩短术后复查的时间。
何品蔡晓东张豆豆刘佳丽吴清平许东峰雷益邱喜雄夏军
关键词:图像融合深部脑刺激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45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总结2005~2011年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8.9%),近全切除24例(53.3%),其余病例均为部分切除或活检。获得随访患者40例,随访时间3~70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20例,无变化9例,加重6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星形细胞瘤有边界者,在尽可能不损伤脊髓功能的情况下,都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边界不清者,选择部分切除或活检即可。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应考虑脊柱稳定性的问题。对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而言,术后辅以放化疗能一定程度改善其预后。
张豆豆陈海峰黄思庆杨开勇汤俊佳胡喻
关键词:脊髓肿瘤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附108例报告
2012年
背景与目的:儿童胶质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探讨儿童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胶质瘤的10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幕上44例(40.7%),幕下64例(59.3%),其中幕上近中线处30例,幕下近中线处49例;全切79例(73.1%),次全切22例(20.4%),部分切除或活检7例(6.5%);病理结果为低级别胶质瘤93例(86.1%),高级别胶质瘤15例(13.9%);其中星形细胞瘤100例(92.6%)。9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8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生存率87.8%。结论:儿童胶质瘤临床上有其特异性,肿瘤好发于幕下和近中线处,病理类型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应以全切肿瘤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汤俊佳刘艳辉王翔张豆豆张杰谢飞刘双毛庆
关键词:儿童胶质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