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菲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4篇冬小麦
  • 4篇籽粒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含量
  • 3篇小麦籽粒
  • 3篇胁迫
  • 3篇复合胁迫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渍水
  • 2篇利用效率
  • 2篇酶活性
  • 2篇抗旱
  • 2篇抗旱性
  • 2篇灌水
  • 2篇高温
  • 1篇氮代谢
  • 1篇氮量

机构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张艳菲
  • 6篇王晨阳
  • 5篇马冬云
  • 5篇郭天财
  • 3篇朱云集
  • 2篇马耕
  • 2篇卢红芳
  • 2篇谢迎新
  • 2篇左毅
  • 1篇牛吉山
  • 1篇康娟
  • 1篇姜玉梅
  • 1篇刘卫星
  • 1篇马英
  • 1篇赵君霞
  • 1篇李愿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渍水(WL)、高温(HT)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麦在逆境及其复合胁迫下籽粒淀粉组成和品质的变化。【方法】2011—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小麦花后土壤渍水(WL,花后5—14 d全天进行)、高温(HT,花后5—14 d,每天10:00—16:00处理)及渍水+高温复合胁迫(WL+HT)对小麦产量、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WL、HT及WL+HT胁迫均导致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2011—2012年分别下降28%、46%和52%,2012—2013年分别下降27%、43%和61%。WL对总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不显著,但使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增加,淀粉直/支比呈下降趋势。HT和WL+HT复合胁迫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下降,并显著降低总淀粉含量,其中2011—2012年度使总淀粉含量分别下降11.0%和10.8%,2012—2013年度分别下降8.2%和5.5%。WL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两年间存在差异:2011—2012年度WL使低谷黏度显著下降,但对其他黏度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2012—2013年度WL使其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加27.9%、39.2%、31.5%、21.9%和27.9%,均达显著水平。HT显著降低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时间,2011—2012年度分别降低22.2%、22.0%、16.9%、22.5%和4.8%,2012—2013年度分别降低39.6%、62.0%、62.7%、28.0%和7.0%。WL+HT复合胁迫对糊化特性的影响两年度间存在差异:2011—2012年度WL+HT使其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和稀懈值分别显著降低20.9%、23.9%、10.4%和15.2%,而2012—2013年度使其分别显著增加15.4%、30.2%、7.1%和6.4%。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终结黏度和稀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
王晨阳张艳菲卢红芳赵君霞马耕马冬云朱云集郭天财马英姜玉梅
关键词:小麦渍水高温淀粉含量糊化特性
小麦TaSnRK2.10磷酸化TaERD15与TaENO1增强水稻抗旱性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干旱严重制约小麦生产。小麦拔节期对干旱胁迫异常敏感,干旱导致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体内积累,进而使植物对干旱胁迫产生应答反应,ABA信号通路在逆境响应中起关键作用...
张艳菲
关键词:抗旱性磷酸化气孔
中国冬小麦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差异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国冬小麦籽粒植酸含量差异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小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4个麦区的16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籽粒植酸含量变化及分布频率、植酸含量与籽粒形态特征、粒重、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植酸含量变异范围为0.92%-1.95%,平均值为1.41%;蛋白质含量为12.60%-19.20%,平均为15.24%。籽粒植酸含量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其中有53.4%的小麦品种植酸含量在1.25%-1.55%之间,只有8.7%的品种植酸含量小于1.1%。相关分析表明,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之间无显著相关,但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培育低植酸含量且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品种理论上是可行的。籽粒千粒重与籽粒宽、长和厚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植酸含量与千粒重、籽粒长、宽、厚之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品种选育中,获得低植酸含量、高粒重且加工品质好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马冬云左毅牛吉山张艳菲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植酸含量蛋白质含量
施氮量对两个粒型小麦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及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解小麦胚乳细胞增殖、糖代谢在粒型间的差异及氮营养的调控效应,2009—2010年度以大粒型品种郑育麦9987和小粒型品种郑麦00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细胞壁转化酶活性及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育麦9987胚乳细胞数(11.92×10^5)较郑麦004(10.73×10^5)多11.1%。施氮量影响籽粒胚乳细胞数,其中郑育麦9987低氮处理(150kg·hm^-2)的胚乳细胞数目较高氮处理(300kg·hm^-2)增加29.1%,而郑麦004则表现为高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增加44.7%。两品种籽粒细胞壁转化酶活性均于花后5~8d达到峰值,花后20d则降到较低水平;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程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后25d有一个小波峰。增施氮肥可增加籽粒细胞壁转化酶活性,提高后期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从而提高了粒重。
张艳菲马冬云王晨阳朱云集谢迎新郭天财
关键词:施氮量粒型胚乳细胞增殖糖含量
小麦TaSnRK2.10过表达显著增强水稻抗旱性
干旱、高盐、极端温度等非生物逆境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生物和经济学产量,发掘优异抗逆基因资源,揭示其作用机理,对培育抗逆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SnRK2基因家族在植物抗逆应答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蛋...
张艳菲陈欣李玉莹于春美王景一李超男景蕊莲毛新国王晨阳
关键词:小麦抗旱转录组
文献传递
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被引量:22
2018年
为明确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池栽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W2)和灌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W3)4个处理,通过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与W0处理相比,3个生长季W1、W2和W3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7.2%、52.9%和52.7%,而平均耗水量分别增加27.1、70.4和94.9mm;灌水的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年份。小麦总耗水量和WUE、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其中WUE以W1为最大,而产量以W2最大。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正常降水年份在拔节期灌1次水、干旱年份灌拔节水+孕穗水(2水)为小麦节水高产灌溉模式。
王家瑞刘卫星陈雨露康娟张艳菲徐文俊侯阁阁李华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灌水与施磷对小麦氮素积累运转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为探讨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灌水与施磷的作用,以黄淮南部高产麦田主导小麦品种百农207和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施磷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P0)相比,施磷条件(P1,150 kg?hm^-2)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其中百农207和豫麦49-19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32.9%和105.9%,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65.3%和51.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6.9%和5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5.1%和29.2%。灌水有利于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及籽粒氮素积累,提高籽粒产量。与不灌水(W0)相比,W1(拔节水)和W2(拔节水+开花水)条件下百农207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14.1%和17.7%,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5.3%和28.8%;豫麦49-198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40.1%和58.9%,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2.8%和16.8%。水、磷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百农207和豫麦49-198籽粒产量分别以W2P1和W1P1处理最高,较W0P0处理分别提高116.3%和69.1%。综合考虑,施用磷肥150 kg?hm^-2结合灌水1~2次既能实现小麦高产,又能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陈雨露康娟王家瑞申圆心李玉莹张艳菲马耕徐文俊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白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2011—2012和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利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花后土壤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面粉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均导致小麦粒重的下降,2011—2012年度使郑麦366千粒重分别下降10%、23%和16%,而郑麦004分别下降7%、27%和32%,处理间差异显著;2012—2013年度粒重变化与上一年度趋势一致,但降幅较小。渍水使两品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降低,高温使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增加。渍水和高温复合胁迫对两品种的影响不同,郑麦004籽粒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两年度均显著增加,而郑麦366在2011—2012年度无显著影响,在2012—2013年度显著下降。在3种胁迫条件下,郑麦366面粉亮度分别下降0.9%、1.2%和1.9%,郑麦004面粉亮度分别下降0.2%、2.1%和1.7%;郑麦366红度分别增加15%、33%和43%,郑麦004红度分别增加0.3%、77.0%和42.0%;郑麦366灰度分别增加4%、2%和11%,郑麦004灰度分别增加4%、7%和8%。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含量与面粉亮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红度和灰度呈显著正相关。
张艳菲王晨阳马冬云卢红芳朱云集谢迎新郭天财
关键词:小麦渍水高温蛋白质含量
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穗粒位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给不同专用小麦的育种及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强、中、弱筋小麦品种郑麦366、豫麦49-198、郑麦004,研究了不同穗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强、弱筋力类型小麦品种穗位差异均表现为下>中>上,而中筋品种豫麦49-198则表现为中>下>上;3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粒位之间均表现为G1、G2位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3位,表明G1、G2位籽粒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3个品种籽粒SDS沉降值均表现为中、下部籽粒较高;郑麦366的中、下部穗位的G1位SDS沉降值显著高于其他粒位;对于中筋和弱筋品种,粒位差异为G2>G1>G3。对于GS酶活性来说,郑麦366和豫麦49-198的下部穗位籽粒活性较高,而弱筋品种郑麦004中部穗位籽粒活性较高。而GOGAT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部穗位最大,上部穗位最小,粒位则表现为G3最小。蛋白含量、SDS沉降值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表明,GS和GOGAT酶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SDS沉降值显著正相关。在小麦育种及栽培中,对于强、中筋小麦品种,适当减少花位以保证品质、增加穗数保证产量;对于弱筋小麦品种,则适当增加花位以增加产量及改善加工品质。
左毅马冬云张艳菲李愿王晨阳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蛋白质
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2011~2013连续两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34°51′N,113°35′E),以郑麦366和郑麦00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小麦花后渍水(WL,水面高于盆内土面1~2 cm,花后5-14d,全天)、高...
张艳菲
关键词:小麦逆境胁迫品质性状产量性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