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元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急性
  • 8篇梗死
  • 6篇疗法
  • 5篇运动疗法
  • 5篇强制性运动疗...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康复
  • 5篇急性脑梗死
  • 3篇血小板
  • 3篇上肢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脑梗塞
  • 3篇康复训练
  • 3篇急性期
  • 3篇梗塞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机构

  • 15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15篇张耀元
  • 9篇邹玉安
  • 5篇纪蓉
  • 5篇禹爱梅
  • 5篇薛茜
  • 4篇刘晓伟
  • 4篇崔峰
  • 3篇戈蕾
  • 3篇常永霞
  • 2篇贺鹏
  • 2篇崔万森
  • 2篇孔令霞
  • 2篇常青
  • 2篇宋爱霞
  • 2篇张淑娟
  • 1篇王永丽
  • 1篇王立坤
  • 1篇王书郁
  • 1篇武雪亮
  • 1篇翟秀珍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
禹爱梅刘晓伟邹玉安崔峰纪蓉张耀元
脑梗死是导致偏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上肢功能障碍远较下肢恢复缓慢且困难,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发展较快,疗效显著。CIMT治疗改变了患侧上肢习得性废用的产生及强化过程导致皮质功能重组,在...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疗法家庭康复治疗
脑瘫早期筛查及综合治疗的研究
常永霞孔令霞戈蕾张耀元贺鹏崔万森翟秀珍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是一套全面评价婴幼儿心理运动行为发展的标准化技术与测量工具。婴儿4个月后因脱离了原始反射的影响,自发运动急剧增加,较易发现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运动模式。Vojta姿势反射是用于婴幼儿神经发育检查及早期诊断...
关键词:
关键词:脑瘫诊断康复训练
急性期开始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期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5例,随机分为CIMT组(n=17)和对照组(n=18)。CIMT组限制健侧上肢及手的使用,每天10小时,连续2周,进行患肢及手的强化训练每天2小时,每周5天;对照组不限制健手使用,采用传统的作业疗法每天2小时,每周5天。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6个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示,CIMI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5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功能(85±14)分vs(75±15)分、社会功能(85±12)分vs(77±10)分、精神健康(85±13)分vs(75±15)分、躯体疼痛(87±11)分vs(77±13)分、总体健康(89±9)分vs(80±13)分(P<0.05)。结论 CIMT适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传统的康复治疗。
禹爱梅邹玉安刘晓伟崔峰纪蓉张耀元
关键词:脑梗塞运动疗法生活质量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常永霞戈蕾周迎东张耀元马崇崔万森
关键词:针灸疗法康复训练小儿脑瘫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n=60)及未合并糖尿病组(参照组,n=60),病例组根据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外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参照组发病48 h内及正常对照组体检时的MAR、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病例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发病48 h、发病第7天及发病3个月)的MAR水平,比较病例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亚组和不同预后亚组的MAR水平,并分析病例组MAR水平与FBG、HbAlc、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AR、FBG及HbAlc水平比较,病例组>参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发病后不同时点MAR水平比较,发病48 h>发病第7天>发病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MAR水平比较,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预后不良者的MA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MAR水平与FBG、HbAlc水平及NIHSS、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AR与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预后相关,可反映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
仲婷婷张耀元王欢欢孙凡张淑娟薛茜邹玉安
关键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血糖神经功能缺损
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行CAS治疗的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组(观察组,28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对照组,27例),比较术后患者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再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P>0.05)。结论对于CAS术后患者,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出血方面沙格雷酯更安全、有效。
张耀元武雪亮邹玉安
关键词:沙格雷酯氯吡格雷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对于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起,强制性运动疗法[1](CI MT或CIT)逐渐兴起,通过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侧上肢的目的,自应用于临床以来CI MT的研究多限于亚急性及慢性脑卒中、脑外伤等患者[2,3],研究旨在探讨CI MT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禹爱梅刘晓伟崔峰纪蓉张耀元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强制性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能力患侧上肢慢性脑卒中康复治疗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5例,治疗组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进行CIM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用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MT也适用于急性期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禹爱梅邹玉安崔峰纪蓉张耀元刘晓伟
关键词:运动疗法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术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术后早期未介入康复训练,治疗组50例术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术后4周观察2组术肢水肿情况、术肢肩关节活动度(ROM)和术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4周术侧上肢容积较本组术前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4周肩前屈、肩外展和肩内收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P<0.01)。2组术后4周在刷牙、洗脸、梳头、穿衣方面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肢ADL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术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常永霞王永丽孔令霞戈蕾张耀元贺鹏李曙光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学康复
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Fas、Fas L、Caspase-3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组织中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模型Ⅰ组采用ZeaLonga’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模型Ⅱ组给予右侧颈内动脉阻断血流10 min完成预缺血;3 d后,与模型Ⅰ组同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需分离右颈总动脉。术后,在6,12,24,48,72 h这5个时间点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测定脑梗死体积,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的Fas、Fas配体(Fas L)及Caspase-3蛋白水平,用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术后24 h,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和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8±0.8),(1.8±0.8),0分;这3组的脑组织Fa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35.67±2.16)%,(22.83±1.71)%,(14.17±2.32)%;这3组的脑组织Fas L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36.50±1.38)%,(22.67±2.50)%,(13.33±1.21)%;这3组的脑组织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37.33±1.03)%,(23.17±1.47)%,(11.33±1.37)%;这3组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58±1.72)%,(23.25±1.13)%,(11.75±1.37)%。大鼠在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as、Fas L、Caspase-3蛋白和凋亡细胞数的表达,模型Ⅱ组均低于模型Ⅰ组;同时2个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Fas、Fas L、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抑制Fas、Fas L信号通路可能是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马飞张耀元邹玉安薛茜张力宋爱霞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FASFAS配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