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素珍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晚期
  • 6篇肿瘤
  • 6篇化疗
  • 5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胃癌
  • 4篇腺癌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神经内分泌
  • 3篇晚期食管
  • 3篇晚期食管癌
  • 3篇慢性
  • 3篇内分泌
  • 3篇结肠
  • 3篇结肠黑变病
  • 3篇基因
  • 3篇黑变病

机构

  • 2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5篇山西省人民医...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30篇张素珍
  • 15篇刘俊
  • 13篇杨牡丹
  • 11篇高峻
  • 10篇刘晓玲
  • 3篇王俊平
  • 2篇田德安
  • 2篇赵志忠
  • 2篇师水生
  • 2篇冯璟
  • 1篇张格妙
  • 1篇王春艳
  • 1篇杜文静
  • 1篇郗彦凤
  • 1篇刘广莉
  • 1篇胡彩平
  • 1篇郝玉霞
  • 1篇李亮成
  • 1篇王艳峰
  • 1篇卢宏霞

传媒

  • 11篇中国药物与临...
  • 6篇临床医药实践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第六届全国针...
  • 1篇第六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缝穴的妙用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笔者发现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张素珍
关键词:四缝穴临床疗效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文献传递
治疗前NLR、PLR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预后价值。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22年2月,语言为中英文。对检索到的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确定最终纳入文献。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和PLR对于GEP-NETs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2040例患者,分析结果如下:高NLR患者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疾病复发期(RFS)和总生存期(OS)明显缩短(P<0.01)。进一步对OS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国家、样本数量、治疗方式、NLR临界值的确定方式及肿瘤原发部位,治疗前的高NLR水平均与GEP-NETs患者较短的OS有关(P<0.01);高PLR患者与较差的OS有关(P<0.01);高NLR组患者与较差的肿瘤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功能性GEP-NETs有关(P<0.01)。结论治疗前NLR、PLR水平对GEP-NETs患者的生存具有预测价值,NLR、PLR的检测可能在GEP-NETs患者分层管理及预后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可协助GEPNETs患者个体化管理。
冯珊张素珍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META分析
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约95%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腺癌,其具有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预后差等特点,病死率接近100%,总体5年生存率小于5%。目前,无创检查法在临床上应用渐多,即对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尤其是联合检测2种或以上的肿瘤标志物。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弥补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刘俊张素珍
关键词: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242早期诊断率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18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临床观察伊立替康(CPT-11)和顺铂(DDP)联合方案用于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证实的18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CPT-11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天;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21d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最少进行2个周期化疗,采用RECIST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18例接受联合方案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4例,进展(PD)8例,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55.6%。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性腹泻,无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CPT-11和DDP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素珍胡彩平
关键词:胃肿瘤伊立替康顺铂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28基因多态性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毒性的相关性分析
2016年
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之一。CPT-11可能引起重度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欧美高加索人种应用CPT-11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中,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左右。由于对不良反应的顾虑,在我国以CPT-11为主的方案长期处于二线应用的地位。
张素珍刘俊杨牡丹高峻刘晓玲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FOLFIRI方案基因多态性CPT-11
晚期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食管癌位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病死率在全部肿瘤中排第6位。多年来食管癌的治疗获得了可喜的巨大进展,但5年的总体生存率仍旧不超过20%。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新选择。很多靶向药物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
张素珍杨牡丹
关键词:食管腺癌厄洛替尼西妥昔单抗鳞癌
紫杉醇加奈达铂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长。化疗主要适用于不能手术,手术切除不干净,复发、转移等患者的治疗。近年来,紫杉醇加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较好,但满意度还有待提高。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科应用紫杉醇加奈达铂方案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晚期食管癌39例,现报告如下。
张素珍杨牡丹刘俊
关键词:晚期食管癌奈达铂口腔黏膜炎药物化疗微管蛋白止痛药物
1型胃肠嗜铬样细胞神经内分泌瘤2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总结1型胃肠嗜铬样细胞神经内分泌瘤(ECL-NE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1型胃ECL-NET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1型胃ECL-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型胃ECL-NET患者20例中,女性12例,男性8例;患者确诊时年龄为(52±12)岁。50%以上患者的肿瘤为多发、肿瘤长径<1 cm、分级为G1级、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发病部位位于胃体。19例患者中17例血清胃泌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抗壁细胞抗体(PCA)阳性率为100%(20/20),抗内因子抗体(IFA)阳性率为15%(3/20)。结论1型胃ECL-NET多见于女性,好发部位为胃底和胃体,胃泌素、PCA及IFA等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相关疾病为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因维生素B_(12)吸收障碍常导致其低于正常水平,同时也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吴超霞丁鹏张素珍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表达水平与循环血小板计数的关系,以明确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的血清TPO水平比较,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小板计数,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血清TPO水平逐渐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中,血小板减少28例(66.7%),血小板正常组和血小板减少组血清TPO水平无差异,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脾切除组与脾未切除组血清TPO水平无差异,血小板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时血小板减少不太可能用TPO不足解释,肿大的脾脏对血小板的瘀积和破坏还是主要原因。
张素珍师水生刘俊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
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2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证实的2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奈达铂2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至第3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最少进行2周期化疗,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结果:28例中1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8例进展(PD),总有效率为50%。主要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无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奈达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是一种较好的化疗方案。
张素珍刘俊杨牡丹高峻刘晓玲
关键词:食管癌化疗奈达铂卡培他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