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矿业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自燃
  • 12篇
  • 10篇煤自燃
  • 4篇防灭火
  • 4篇CO
  • 3篇动力学
  • 3篇指标气体
  • 3篇采空
  • 3篇采空区
  • 2篇氧量
  • 2篇质谱
  • 2篇质谱联用
  • 2篇示踪
  • 2篇双吸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示踪
  • 2篇热解
  • 2篇自由基
  • 2篇无机盐
  • 2篇无机盐类

机构

  • 28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安标国家矿用...

作者

  • 28篇张玉龙
  • 24篇王俊峰
  • 9篇周春山
  • 7篇王涌宇
  • 5篇邬剑明
  • 5篇唐一博
  • 3篇常丽萍
  • 2篇吴玉国
  • 2篇王美君
  • 2篇周斌
  • 2篇赵春瑞
  • 1篇秦政
  • 1篇李争峰
  • 1篇杨会民
  • 1篇闫晋文
  • 1篇张平
  • 1篇王婕
  • 1篇赵晓明
  • 1篇王富勇
  • 1篇贺凯

传媒

  • 4篇煤炭学报
  • 3篇中国煤炭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煤炭技术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煤矿安全
  • 1篇教育界(高等...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烟煤低温氧化元素迁移规律及原位红外实验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动力学与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煤升温过程中C,H,O,N,S五种基本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根据红外实验分析了煤中主要官能团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煤样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阶段,碳氧化合物变化占主导地位,在化学反应阶段,碳氢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变化频率超过碳氧化物。低温氧化过程中,H元素的表观活化能最小,N元素表观活化能最大,而O,S元素的表观活化能为负值,C,H,N元素迁移过程为吸热反应,O,S元素转化过程是放热反应。煤中脂肪族C—H在煤温上升的过程含量逐渐降低。煤中COOH含量与总体的C=O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当温度超过120℃以后,两者含量逐渐增加,此外对煤低温氧化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步骤也进行了研究推导。
王涌宇邬剑明王俊峰张玉龙唐一博宋申
关键词:表观活化能官能团
不同温度下煤物理吸氧量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实验采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测定仪,分别对不同煤样进行不同温度下吸附氧气后的脱附实验。实验得出脱附过程中的氧气的状态变化过程特征曲线,曲线斜率随脱附出的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整体表现为2个波峰,其中后1个波峰表现为拖尾峰。不同温度下的煤的物理吸氧量变化规律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物理吸氧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波动。
张锡佑王俊峰张玉龙赵春瑞余大洋
关键词:自燃
高价态金属离子交联体系防灭火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比较中心离子高价态对凝胶防灭火性能的影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柠檬酸铝和柠檬酸锆交联,试验Zr^(4+)交联体系和Al^(3+)交联体系,测定成胶时间并优化配比方案;通过程序升温测试试验研究指标气体和交叉点温度的变化,使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凝胶的防灭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程序升温过程中,Zr^(4+)交联体系使得CO的生成量降低56%,C_(2)H_(4)的生成量降低54%,且交叉点温度提高32℃,阻化效果要优于Al^(3+)交联体系;Zr^(4+)交联体系在加热过程中抑制煤中羟基的氧化,使甲基和亚甲基更少参与煤氧反应,并且促进羰基和含氧官能团的生成。
梁择文王俊峰董凯丽张玉龙
关键词:交联体系凝胶煤自燃
基于双吸氧量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吸氧量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将破碎筛选的煤样放入螺旋反应器内,将反应器放入设定好的恒温炉内,通入干空气,分别在30 <Sup>o</Sup>C和90 <Sup>o</Sup>C条件下测定反应器出口...
张玉龙王俊峰邬剑明周春山王涌宇
文献传递
煤低温氧化中CO和CO_2生成的数学模型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恒温氧化装置,借助于数学模型研究锡盟褐煤(XM)、神东长焰煤(SD)和义马气煤(YM)这3种易自燃煤种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气态产物CO和CO_2生成的特性。在缓慢氧化阶段和加速氧化阶段,CO的生成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是"S"型增长和对数增长,且在这两个阶段的临界温度处两种增长模式都发生转变;而CO_2的生成量在这两个阶段均呈"S"型增长。通过比较各种条件下CO_2和CO生成速率的比值,发现在氧气不足时这一比值大于氧气充足时的比值,并发现O_2对CO的生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此推断出CO的生成主要是由O_2与煤中活性化学键反应生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CO_2和CO生成速率的比值可以更加清楚地预测井下火灾发展的程度,为指导现场工作提供依据。
韩亮王俊峰张玉龙唐一博
关键词:数学模型
煤在限定封闭环境中CO和CO_2的生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自制装置,在限定封闭环境中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粒径对CO和CO2的生成动力学影响,得到了煤低温氧化生成CO和CO2的机理是不同的,且煤与氧反应更倾向于生成CO2,CO生成表观活化能大于CO2生成表观活化能。
赵晓明张平张玉龙王俊峰
关键词:粒径不同温度表观活化能
一种矿用活化粉煤灰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活化粉煤灰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防灭火材料领域。该材料由水、粉煤灰、碱性和酸性活化剂、高分子聚合物、活性增效剂、氢离子缓释剂组成;先用碱性活化剂对粉煤灰进行碱性活化改性,破坏粉煤灰中固相...
张玉龙马凌云王俊峰周春山
文献传递
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元素转化行为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把参与氧化反应的复杂的煤有机体,分成C,H,O,S和N元素,并基于氧化过程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借助于准一级反应模型,Coats and Redfern’s模型和Freeman and Carroll’s模型,对煤低温氧化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元素转化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和Coats and Redfern’s模型,并且这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比较接近。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表现出较低的反应速率,仅为10^(-5)~10^(-6),这表明中间络合物的生成速率非常缓慢。同时研究证明了不同元素活化能与指前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贺凯张玉龙时剑文王富勇
关键词:动力学
基于宏观表现与微观特性的煤低温氧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因煤低温氧化引起的自燃是人们在煤炭开采和储存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基于煤低温氧化机理的系统研究,构建煤低温氧化的基础理论,对预测和抑制煤自燃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三种不同变质...
张玉龙
关键词:动力学热力学活性氢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限定封闭环境煤粒径对煤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煤粒径大小对煤低温氧化进程的影响,利用鼓风恒温箱装置和GC-950型气相色谱仪进行了封闭环境内煤恒温氧化实验,测得了煤样反应罐内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同时计算、比较了几种粒径的煤样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研究表明,环境中氧气浓度直接影响着不同粒径煤样的耗氧量。而且,当氧气充足时,煤样的耗氧速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氧气浓度不足以维持煤氧充分反应时,不同粒径煤样耗氧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低氧浓度下不同粒径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恒温氧化时间之间满足负指数关系,此时煤样耗氧速率变化率数值|δV/δT|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煤样粒径为1.00~2.00mm,|δV/δT|达到最小,耗氧速率下降最慢。
王涌宇张玉龙王俊峰邬剑明
关键词:粒径耗氧量耗氧速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