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志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4篇病毒载体
  • 3篇体外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病毒
  • 3篇逆转录病毒载...
  • 3篇重组逆转录病...
  • 3篇重组逆转录病...
  • 3篇转录
  • 3篇瘢痕
  • 3篇细胞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基因转移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胸苷
  • 2篇胸苷激酶
  • 2篇增生
  • 2篇疗法
  • 2篇基因疗法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彭朝晖
  • 7篇张晓志
  • 5篇吴小兵
  • 5篇韩虹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yTK基因转移联合ganciclovir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5
1998年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过度增生主要是由于高度增生活性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异常增多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所致.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转移,随后应用药物9-(1,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ganciclovir,GCV)可选择性地杀死增生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在体外原代培养成功增生性瘢痕病人的成纤维细胞(FB).重组逆转录病毒GTK转染FB细胞后,用hygromycinB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FB/GTK),经PCR方法检测证明HyTK基因已成功地导入FB中,但不含可复制的辅助病毒.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CV作用于FB/GTK及FB,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后细胞形态变化及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表明,GCV浓度大于0.1μmol/L时即对FB/GTK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且具有强有力的“旁观者效应”
张晓志彭朝晖吴小兵韩虹徐钤
关键词:瘢痕胸苷激酶基因基因转移
用“乒乓效应”提高包装细胞培养上清中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方法
1997年
逆转录病毒是基因治疗研究中最为主要的基因转移载体,目前批准的基因治疗试验方案中绝大多数采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逆转录病毒具有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但仍存在病毒滴度低的问题。目前多从质粒结构和病毒包装两方面来提高病毒滴度。
韩虹彭朝晖张晓志吴小兵徐钤
关键词:病毒滴度包装细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培养上清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转移载体
TK基因/GCV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体外抑制研究
1997年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在创伤延迟愈合期间,由于过度胶原沉积而形成的突出皮肤表面或从原损伤部位侵入周围正常皮肤的增殖性瘢痕组织,是整形外科和皮肤科难治疾病之一。传统的临床治疗由于缺乏充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前仍无一种明确有效的方法,主要问题是难以控制其复发。我们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GTK介导HSV-TK基因转移联合9-(1,3-二羟-2-丙氧甲基)鸟嘌呤(更昔洛韦,ganciclovir,
张晓志彭朝晖吴小兵韩虹徐钤
关键词:瘢痕组织HYTK基因细胞增生体外抑制成纤维细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肿瘤基因治疗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回顾了基因治疗的发展历史,初步探讨了颇有争议的基因治疗伦理学问题和安全性问题,并分析了目前肿瘤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张晓志彭朝晖
关键词:基因疗法肿瘤安全性伦理学
TK/GCV系统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被引量:1
1999年
在体外培养并鉴定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F B)的基础上,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 G T K 介导并联合应用 ganciclovir 对 F B细胞进行体外杀伤,以探究 T K/ G C V 系统体外杀伤成纤维细胞的机制.经光镜、电镜及凝胶电泳等实验发现,在 T K/ G C V 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这提示 T K/ G C V 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作用部分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张晓志彭朝晖吴小兵韩虹徐钤
关键词:胸苷激酶基因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TK的构建及HyTK基因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9-(1,3-二羟基-丙氧基-甲基)鸟嘌呤(ganciclovir,GCV)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将HyTK基因替换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中的neo基因,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TK,转染混合包装细胞(双噬性PA317细胞和单噬性GP+E-86细胞),通过“乒乓效应”获得高滴度重组病毒.用该重组病毒转染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用hygromycinB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HyTK+),经PCR方法检测证明HyTK基因已成功地导入肿瘤细胞中,且不含可复制的辅助病毒.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CV作用于HyTK-及HyTK+的B16细胞,光镜下观察24h和48h后细胞形态及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表明,GCV浓度大于0.
张晓志吴小兵韩虹彭朝晖徐钤
关键词:基因治疗逆转录病毒载体HYTK基因基因转移
有关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被引量:5
1999年
本文从病毒载体的体内生物学分布、复制活性病毒的检测、不同转染途径应用腺病毒对正常人细胞、小鼠、灵长类动物及人的毒性作用、腺病毒的致瘤性等到多方面分析了目前应用的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
张晓志彭朝晖
关键词:腺病毒安全性基因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