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青

作品数:73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关节
  • 18篇影像
  • 17篇成像
  • 16篇单光子
  • 15篇影像学
  • 15篇发射型计算机
  • 13篇显像
  • 13篇光子
  • 13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疾病
  • 10篇红外
  • 9篇图像
  • 9篇图像融合
  • 9篇肿瘤
  • 9篇关节疾病
  • 8篇热成像
  • 8篇骨与关节疾病
  • 8篇红外热成像
  • 7篇腰椎

机构

  • 42篇河南省洛阳正...
  • 14篇河南省洛阳正...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9篇张斌青
  • 42篇郭会利
  • 32篇张敏
  • 29篇刘玉珂
  • 17篇陈亚玲
  • 16篇杨静
  • 12篇王军辉
  • 9篇安锐
  • 9篇郭树农
  • 9篇吴涛
  • 9篇张永学
  • 9篇刘云
  • 8篇李培岭
  • 7篇宋青凤
  • 6篇孙逊
  • 5篇陈伟
  • 4篇赵颖
  • 3篇兰晓莉
  • 3篇曹卫
  • 2篇何勇

传媒

  • 14篇中医正骨
  • 9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核医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风湿病与关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CT和M...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核技术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2011年全...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2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红外热图的分型及对冷热治疗的指导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骨关节系统疾病表现为高温红外热图的分型及对冷热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325例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高温的红外热图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热图的色阶梯度及边界清晰度,对其进行分类。结合临床,针对不同的热型选择冷或热疗,疗程结束后,依据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确定高温红外热图分型的存在,以及其对冷热治疗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325例患者表现为高温充血型72例,病灶区主体为均匀红色,周围依次为黄色、黄色与绿色过渡带,过渡带之间存在交叉,平均温度(33.43±0.45)℃;高温淤血型127例,病灶区主体为红色,边界相对清晰,周围无明显的色阶混杂存在,平均温度为(33.41±0.35)℃;高温混合型126例,病灶主体为红色,但其内存在浅黄色区,两者边界清或不清,平均温度(33.38±0.32)℃,三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充血型先冷疗、后热疗,127例淤血型热疗,126例混合型冷热交替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中间无疼痛出现,有效率100%。结论:高温红外热成像图可分为充血型、混合型、淤血型3类。此分型可为临床冷热治疗的选择提供客观指导依据。
张斌青王军辉郭会利刘玉珂李培岭秦庆广张敏
关键词:冷疗热疗红外热成像高温
红外图像融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表现3例报告
目的:探讨红外图像融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红外图像融合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运用红外图像融合系统采集患者双侧肢体热像图及可见光图,随后用机器自带软件对患者的红外热像图、可见...
张斌青刘云郭会利张敏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红外图像融合影像学表现
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诊断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资料,FSE序列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PDWI,其中33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总结其MRI特征。结果 42例均为单发,上肢18例,下肢24例。35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其中,13例肿瘤于T2WI上呈"靶征"改变;16例肿瘤中央呈中等T1、中等T2信号,其内可见多发囊变区,周围呈囊性长T1、长T2信号;6例肿瘤呈中等T1、中等T2实性肿块,伴有多发囊变,周围未见明显的囊性区,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囊变、坏死区及周围囊性区未见明显强化。7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26例肿瘤两端可见"神经出入征",9例肿瘤一侧有神经伴行,38例肿瘤周围可见"脂肪包绕征",33例肿瘤两端可见"脂肪彗星尾征"。结论 MRI对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玉珂郭会利杨静张斌青陈亚玲张敏
关键词:四肢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MRI及SPECT-CT融合图像的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8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9例行SPECT-CT图像融合。结果:28例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瘤巢,直径为2.3~19.5mm,瘤巢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对瘤巢显示率为48%(12/25),4例瘤巢中心出现钙化;CT对瘤巢显示率为95%(19/20),出现钙化者16例,2例显示"血管沟征";SPECT-CT融合图像,9例瘤巢均有显像剂团状异常浓聚,呈"太阳征";MRI对瘤巢显示率为57%(4/7),7例均显示不同程度骨髓水肿。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发现瘤巢的较好方法,SPECT有利于发现隐匿性病变,SPECT-CT融合图像可以明确病变及其累及的范围。
杨静张斌青刘玉珂郭会利李培岭张敏
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图像融合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十三)被引量:11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融合技术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与X线片、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不同方式的图像融合处理,所提供的信息不是简单的数据总和,而是有效地显示了解剖和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的诊断信息更全面,可早期、准确诊断骨与关节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1]。
张敏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王军辉陈亚玲
关键词:肌肉骨骼系统
^(99)Tc^m-MDP SPECT/CT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张斌青宋青凤刘玉珂郭会利张敏
关键词:骨折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X线计算机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损伤特点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多种影像学特征及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明确强脊炎患者合并脊柱骨折病人的影像检查和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 17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腰段骨折14例,其中剪力骨折3例,应力骨折13例,胸腰段多发压缩骨折1例,贯通三柱骨折15例,累及椎体32个,椎间关节38处,合并脊髓损伤5例。结论 AS患者脊柱骨折通常表现为累及三柱的贯通骨折,其中应力骨折最为多见,影像学检查是发现病变的主要手段,MRI检查对显示脊髓损伤及椎体终板病变具有明显优势。
陈伟刘玉珂张斌青陈亚玲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应力骨折影像诊断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颈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在颈髓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颈部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颈髓信号有改变者纳入完全损伤组、颈髓信号无改变者纳入不完全损伤组,同时纳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所有受检者进行MRS分析,测定并计算损伤区(对照组测定颈髓延髓交界处)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NAA/肌酸复合物(Creatinine,Cr)、Cho/Cr及乳酸(lactate,Lac)/Cho的比值。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150例颈髓损伤患者中,83例颈髓信号无改变(不完全损伤组),67例颈髓信号有改变(完全损伤组);50例志愿者颈椎、颈髓信号无异常(对照组)。3组Cho/C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8,P=0.222)。3组NAA/Cho、NAA/Cr、Lac/Cho比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87,P=0.013;χ2=7.481,P=0.024;χ2=6.374,P=0.029)。组间两两比较,不完全损伤组和对照组NAA/Cho、NAA/Cr比值高于完全损伤组(χ2=-2.874,P=0.008;χ2=-4.127,P=0.003;χ2=-3.547,P=0.005;χ2=-2.915,P=0.011),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损伤组Lac/Cho比值高于对照组(χ2=-4.341,P=0.004;χ2=-2.145,P=0.012),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S可通过定量检测损伤区颈髓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反映颈髓损伤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会利李培岭叶艳君李盼盼蒋巧玲张斌青杨静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脊髓损伤颈椎磁共振成像
冰敷干预动态观察在红外热成像诊断软组织及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冰敷干预动态观察在红外热成像诊断软组织及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16-69岁,中位数39.5岁。周围神经损伤25例,其中桡神经损伤11例、尺神经损伤8例、腓总神经损伤6例;肌筋膜慢性损伤33例,其中腰背肌筋膜炎21例、网球肘7例、胸锁乳突肌炎2例、肩周炎3例。先应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患者病变部位及健侧对应部位静息状态红外热成像图,然后以自制冰袋对病变部位及健侧对应部位冰敷5 min,分别于冰敷结束后0、5、10、20 min采集红外热成像图,定性分析病变部位冰敷后的温度变化。结果:50例患者的静息状态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异常,8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周围神经损伤2例、肌筋膜慢性损伤6例;冰敷干预后动态观察,58例患者病变部位温度恢复均与周围或健侧正常组织不一致。结论:冰敷干预后动态观察红外热成像图上组织温度恢复的速度和程度,能准确辨别出病变软组织,为软组织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张斌青张敏郭会利郭会利刘玉珂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红外热成像冰敷皮肤温度
131I-FIAU/TK报告基因系统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大鼠脑梗死模型中131I一氟一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的生物分布及脑组织中胸苷激酶(TK)基因的表达,为核素报告基因显像无创性监测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携带TK一内部核糖体连接位点一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IRES—BDNF)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Ad5一TK—IRES—BDNF一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转基因的干细胞分别通过脑实质、侧脑室、颈动脉和尾静脉注射人大鼠脑梗死模型中,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Iodogen固相氧化法标记氟·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AU)后进行生物分布研究,计算%ID/g;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定量分析TK基因的表达;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原位移植组梗死侧脑组织中的%ID/g为0.124±0.013,明显高于侧脑室移植组(0.052±0.004)、颈动脉移植组(0.061±0.002)、尾静脉移植组(0.059±0.005)和对照组(0.005±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5.652,P均〈0.05),其他移植细胞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94—1.448,P均〉0.05)。所有移植细胞组内两侧脑组织%ID/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4~15.734,P均〈0.05),而对照组两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1,P=0.182)。此外,原位移植组梗死侧脑组织中TK基因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12.371,P均〈0.05);且脑组织TK基因表达的相对量与%ID/g呈正相关(r=0.971,P〈0.001);脑组织内TK/[3一actin的比值与%ID/g呈正相关(r=0.899,P:0.002)。结论原位注射是治疗脑梗死的最佳细胞移植途径;选择适当示踪剂,可利用PET或SPECT进行无创性活体监测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
吴涛安锐张斌青孙逊郎军涛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