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02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老年人辅助器具的使用行为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辅助器具对于补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退化和缺损,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追踪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详细分析了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日常行为习惯对其辅助器具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衰退的身体功能只影响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时,日常行为习惯会对其使用补偿视听和行动功能的辅助器具的行为产生影响;当衰退的身体功能影响老年人生命存续时,经济状况和日常行为习惯对其使用维持生命存续的辅助器具的行为的影响有限。
- 张文娟谭文静
- 关键词:老年人
- 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10
- 2022年
- 基于2005~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采用A⁃F测量方法,分析老年人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运用潜类别分析法,探讨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模式,评估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对不同贫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2005~2018年间,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指数整体下降,健康维度的贡献率上升。多维贫困模式可分为经济-精神贫困型、综合健康贫困型、能力-参与贫困型,女性、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陷入各类贫困的风险均更高,农村、独居、家庭和社会支持匮乏的老年人更可能处于经济-精神贫困,与家人同住、社区健康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相对充分的老年人面临的综合健康贫困问题更突出,而缺乏家庭支持、社区休闲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更可能陷入能力-参与贫困。
- 张文娟付敏
- 关键词:老年贫困
- 198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变迁
- 2023年
- 19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老龄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随之经历了持续的调整。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80—1999年的探索认识时期,2000—2016年的全面学习时期,以及2017年之后的主动出击时期。在这一历程中,中国通过积极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已经走上了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道路。
- 张文娟梅真杜鹏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工作
- 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被引量:129
- 2014年
- 以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以安德森模型为分析框架,并引入社区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失能老人和非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和社区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德森模型中涉及的三类因素和社区因素均对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社区因素对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作用明显。针对分析结果,笔者结合家庭和社区,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 张文娟魏蒙
- 关键词:失能老人
- 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被引量:137
- 2015年
- 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是把握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需求、规划未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已有的数据和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文章从失能状态的评判标准着手、对各项调查中获得的对失能老年人规模和比例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中国老年人失能规模和失能率的合理推断。对3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专项调查普遍采用操作性较强的KATZ量表对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据此方法得到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在10.48%~13.31%之间。为进一步确定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及变化规律,笔者建议在未来相关调查研究中,统一测量方法,并增大样本规模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数量,提高样本区域分布的代表性。
- 张文娟魏蒙
- 关键词:测量方法
- 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及队列差异——基于固定年龄与动态年龄指标的测算被引量:18
- 2019年
-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对1899~1908、1909~1918和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这一过程中的年龄、队列效应以及内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同时存在于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死亡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具有趋同性,与日历年龄相比,尚余存活时间与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童年经历、健康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对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影响显著,也是造成队列差异的重要因素。
- 张文娟Marcus W. Feldman杜鹏
-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年龄效应
- 成年子女的流动对其经济支持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调查"数据,综合其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流出地及迁移过程的相关信息,对迁移所带来的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持行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流动人口的迁移方式以及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相关社会、经济背景均会对他们的养老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迁移在提高流动人口经济赡养能力与维系其对父母的传统养老责任方面存在冲突—在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获得改善的同时,他们与流入地社会的融合削弱了其原有的养老意愿。研究还指出,就外出者在流出地所处的大家庭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仍旧延续了传统的代际互惠和交换模式,成年子女之间保留了资源分配优化的群体合作分工方式,外出成为调节子女之间养老分工的重要特征。
- 张文娟
- 关键词:家庭养老代际支持经济支持
- 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的地区差异:扩张还是压缩?被引量:45
- 2009年
- 文章利用1994年和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并利用Sullivan方法计算了1994年和2004年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老年人口中能够生活自理者的比重低于1994年。1994~2004年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增长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东部的老年男性和中、西部的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健康预期寿命,符合功能残障期扩张的特征;而东部的老年女性的健康预期寿命增长则相对较快,符合功能残障期压缩的模式。
- 张文娟杜鹏
- 关键词:老年人
- 如何应对衰老?
- 2021年
- “长生不老”是人类千百年来热衷谈论的话题。但在现实世羿中,人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衰老和死亡是生命最终的归宿。年老体弱、暮气沉沉,这些印象主导了人们对老年期的认知,也加深了对衰老过程的恐惧。21世纪是许多国家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人类社会将迎来规模超前的老年人口,人类也将会经历更加漫长的衰老过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张文娟
- 关键词:衰老过程老年人口长生不老人口老龄化
- 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49
- 2018年
- 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揭示了当前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城乡和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1994年、2004年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纵向分析了1994年以来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相对稳定,乡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老年男性的健康状况优于女性;中低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提高,但高龄、超高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下降。1994—2015年期间老年人的失能率整体呈下降态势,但1994—2004年间老年人失能率发展模式与2010—2015年存在差异。
- 张文娟王东京
- 关键词:老年健康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