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悟澄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吸虫
  • 15篇血吸虫
  • 12篇吸虫病
  • 12篇虫病
  • 11篇日本血吸虫
  • 9篇血吸虫病
  • 6篇抗原
  • 5篇日本血吸虫病
  • 5篇并殖吸虫
  • 4篇血清
  • 3篇卫氏并殖吸虫
  • 3篇抗体
  • 3篇ELISA
  • 3篇并殖吸虫病
  • 2篇血清流行病学
  • 2篇血吸虫抗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免疫
  • 2篇ELISA检...

机构

  • 10篇浙江医科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省医学科...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医学院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杭州市卫生防...

作者

  • 18篇张悟澄
  • 7篇吴志良
  • 4篇陈翠娥
  • 3篇李志坚
  • 3篇陈碧珍
  • 3篇叶爱民
  • 2篇毛亚飞
  • 2篇聂崇兴
  • 2篇曾庆仁
  • 2篇潘劲草
  • 2篇汤益
  • 2篇周金春
  • 1篇肖建华
  • 1篇陈碧珍
  • 1篇刘多
  • 1篇俞丽玲
  • 1篇闻礼永
  • 1篇李本文
  • 1篇陈翠娥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湖南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并殖吸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该文从3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并殖吸虫病防治研究的进展。(1)病原生物学,新中国成立后共报告21种新虫种(亚种、变种),其中对人体致病的有8种,某些同物异名的问题虽尚未完全解决,但现在大致公认的人体致病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简称Pw)、斯氏并殖吸虫(简称Ps)和异盘并殖吸虫(简称Ph)3种,同隶属于并殖吸虫属。(2)流行病学,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有流行,基本查清了3种人体致病并殖吸虫的分布,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及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种类均有诸多新记录。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流行区外感染的并殖吸虫病已引起重视。(3)临床方面,并殖吸虫病据症状分为肺内型及肺外型两大型,免疫学诊断取得了诸多成果,目前皮内试验用于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普遍用于临床诊断,斑点金渗滤测定法具有推广前景;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吡喹酮;为使诊断、治疗规范化,已制定了《并殖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草案)》。总之,该病的防治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陈翠娥张悟澄
关键词:并殖吸虫并殖吸虫病
塑料条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1996年
塑料条ELISA(PS-ELISA)方法,以PVC塑料条代替微孔板,作为ELISA的固相载体,以达到简化操作、节约成本的目的.建立的PS-ELISA方法,在抗原、血清、酶结合物工作浓度选择时,与常规ELISA方法相比,两法OD值差异不大;检测73份血吸虫病人血清、95份健康人血清、18份肺吸虫病人血清和18份丝虫病人血清,PS-ELISA和ELIS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5.9%、1%、0%、0%和94.5%、1%、0%、0%,两法无显著差异;检测73份血吸虫病人血清,PS-ELISA和ELISA的平均P/N值分别为14.63和5.47,t检验有显著差异(t=12.28,P<0.01);检测95份健康人血清,PS-ELISA和ELISA的平均P/N值分别为1.01和1.16,(t=1.92,P>0.05).结果提示,PS-ELISA可应用于检测血吸虫病,且该法似能提高低感染度的检出率和降低假阳性率.
汤益张悟澄吴志良
关键词:血吸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
催化模型在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应用被引量:4
1995年
应用简单催化模型及两级催化模型对血吸虫病两个流行区人群IgG及IgM阳性率年龄分布资料分别进行分析。重流行区和轻流行区的简单催化模型曲线方程分别为Y_A=0.876(1-e ̄(-0.048t)和Y_B=5.71(1-e ̄(-0.003t);两级催化模型曲线方程为Y_A=2.13(e ̄(-0.032)-e ̄(-0.047t))和Y_B=0.19(e ̄(-0.012t)-e ̄(-0.075t))。结果显示拟合优度良好。两种催化模型分别适用分析IgG和IgM资料,能反映血吸虫病流行速度、状态、趋势及年龄分布等特点,为探讨影响流行的因素,评估防治效果和监测流行动态提供参考方法。此外,对IgG和IgM两种资料的结果分析表明IgM的意义更大。
吴志良张悟澄谈光庭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
免疫金银染色法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诊断血吸虫病,并与ELISA法比较。检测153例粪检阳性和76例健康人血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8%和100%,显著高于ELISA的88.24%和94.70(p>0.05);与肝吸虫病的交叉反应两法均为4.76%;治疗后3年的49例血吸虫病人阳性率IGSS和ELISA分别为30.60%和28.57%,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IGSS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制备金标记物方法简便,结果稳定。
吴志良张悟澄叶爱民陈碧珍
关键词:免疫金银染色法肝吸虫病健康人血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抗体
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内的共同抗原组分研究被引量:12
1991年
应用凝胶电泳和免疫印斑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卵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水溶性抗原(JSEA、PAA)和尿素溶性抗原(JEA-u、PAA-u)进行了抗原蛋白组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特异性抗原显色主带,JSEA、JEA-u分别有8条和3条,PAA、PAA-u分别有9条和2条;其中JSEA、JEA-u分别有1条和2条,PAA、PAA-u分别有1条和2条对异种抗血清呈现交叉反应显色带。表明两种吸虫的可溶性抗原均存在共同抗原组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与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的交叉反应仅见于PAA,而未见于PAA-u,提示PAA-u在避免交叉反应和抗原纯化方面比PAA较为优越。
曾庆仁张悟澄陈翠娥聂崇兴刘多
关键词:血吸虫卵
血吸虫病与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交叉反应被引量:11
1991年
25例急性、36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及68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以血吸虫卵抗原(SEA)、虫卵及狸殖吸虫成虫抗原(PAA)、后尾蚴为抗原,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ELISA、环卵沉淀反应(COPT)及后尾蚴膜反应(MCMR)等方法,同时检测各类血清与同种抗原的特异性阳性反应率及其与异种抗原的交叉反应率。结果显示,关于特异性阳性反应率:BAS及ELISA,对急血患者均为100%,慢血分别为100%及97.2%;对并殖吸虫病均为98.5%。关于交叉反应率:BAS、ELISA、MCMR对急血分别为76%、72%、20%;慢血分别为27.8%、22.2%、19.4%;BAS、ELISA、COPT对肺吸虫病血清分别为26.5%、30.9%、8.8%。结果表明,交叉反应阳性率的高低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有关;急血患者用BAS或ELISA法的交叉反应率显著高于慢血;慢血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与感染度有关;同时采用多项检测方法,其交叉反应累积的阳性例数多于单用一种方法的例数,但如将多项方法均为交叉反应者才判为交叉反应的阳性例数,则其例数少于单用一项方法的例数,故对用一项检测出现交叉反应的患者,建议增加检测项目,并以所有项目均出现交叉反应者才判为交叉反应阳性病例,这样可降低交叉反应率。
张悟澄陈翠娥曾庆仁周金春
关键词:血清学诊断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用ELISA比较五种不同日本血吸虫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994年
用ELISA比较五种不同日本血吸虫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湖南医科大学李志坚浙江医科大学张悟澄本文用间接ELISA法比较了5种不同日本血吸虫抗原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抗原常规方法感染家兔获得成虫和虫卵。制备...
李志坚张悟澄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特异性敏感性
血吸虫抗原提取纯化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1990年
8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各种复杂的血吸虫抗原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都已取得了巨大进展.近1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特别是在免疫诊断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1
李志坚张悟澄
关键词:血吸虫病抗原免疫诊断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内抗原和抗体的动态被引量:2
1992年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注入肺内同步产生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新鲜虫卵注入未致敏小鼠肺内,3.5d即出现细胞反应,28d达高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早期的主要成分。虫卵内抗原(SEA)于注射后第1d最高,随即逐渐下降,卵周抗原3.5d开始逐渐增高,28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减少,未测到抗-SEA抗体。以抗原消耗的虫卵注入致敏小鼠,至第35d实验结束时未见明显肉芽肿形成。结果表明新鲜虫卵能对未致敏小鼠诱发肉芽肿形成;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制与曼氏血吸虫者相似,也是虫卵抗原(SEA)诱发的细胞免疫为主的超敏反应。
张悟澄周金春吴志良陈碧珍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抗原抗体
磁珠-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是宿主体内活虫(包括虫卵)所产生的具抗原性的代谢物质.
毛亚飞张悟澄潘劲草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