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玲

作品数:54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血性
  • 12篇缺血
  • 10篇血管
  • 10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血脑
  • 7篇血脑屏障
  • 7篇细胞
  • 7篇脑屏障
  • 6篇蛋白
  • 6篇头痛
  • 6篇偏头痛
  • 6篇缺血性脑卒中
  • 6篇梗死
  • 6篇发病
  • 5篇血管病
  • 5篇发病机制
  • 4篇多普勒超声
  • 4篇溶酶
  • 4篇神经系

机构

  • 5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卫生...

作者

  • 54篇张忠玲
  • 7篇伊恋
  • 7篇李国霖
  • 5篇宋宇
  • 4篇孙伟
  • 4篇张克玲
  • 4篇王德生
  • 4篇尹燕红
  • 4篇李国忠
  • 4篇柴丽
  • 4篇马莉莉
  • 3篇石峰
  • 3篇李鹤
  • 3篇陈旭辉
  • 3篇齐丹丹
  • 2篇王建秀
  • 2篇周晋
  • 2篇刘巍松
  • 2篇黄硕
  • 2篇丰宏林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国际神经病学...
  • 5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第七届中华医...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及MRI特征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disease,B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CT,MRI的影像变化。结果:①24例(92.3%)患者有5~35年不等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8例(30.8%)有糖尿病史,长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伴有多年饮酒史、吸烟史者病情较重。②BD临床特征:进行性加重的智能衰退,定向力障碍及人格改变,假性延髓麻痹征,锥体系及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③脑CT及MRI特点:白质疏松和深部白质的小梗死,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包括半卵圆中心对称性慢性缺血病灶,从侧脑室后角及前角向外方延伸,呈毛糙状边缘不清,侧脑室对称性扩大,同时可伴有基底核-内囊区、脑干的腔隙梗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B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有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者,结合脑CT及MRI改变可诊断为BD,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延缓病程。
张忠玲王晖尹燕红宋宇李国忠
关键词:BDMRI脑CT侧脑室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梗死
内皮功能障碍与脑小血管病被引量:6
2020年
大量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内皮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慢性脑灌注不足、氧化应激及炎症等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就内皮功能障碍在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
陈晓雪聂海宏张忠玲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血管氧化性应激
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评价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通过对26例确诊为MCA狭窄的患者,经药物抗栓治疗期间仍有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及患者自愿做支架治疗的患者,行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6例MCA狭窄患者均成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为(184·4±15·57)cm/s,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为(77·6±7·8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CD显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可缓解MCA狭窄程度,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而改善脑组织的功能,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不宜MRA及DSA检查,TCD对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较高的特异性。
李国霖张忠玲刘巍松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大脑中动脉血管成形术
脑静脉窦血栓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颅内压(ICP)的可行性,研究TCD动脉、静脉参数及频谱形态与ICP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判定预后。方法选择18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取入院第1、7及14天为观察点,动态监测患者的ICP、脑灌注压(CPP)、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中深静脉(dMCV)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TCD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各观察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6.32,P<0.05),随着ICP的升高,患者的dMCV平均血流速度、PI及RI呈上升趋势,MCA平均血流速度和CPP呈下降趋势,在第7天达到高峰,持续到两周时略有恢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CP与P1呈明显正相关(P<0.01,r=0.859);ICP与MCA-Vm呈明显负相关(P<0.01.r=-0.638);ICP与dMCV-Vm无相关性(r=0.07,P>0.05)。随着ICP的升高,动脉频谱表现为舒张期和收缩期血流的不同步下降,静脉频谱呈现血流升高的特征,表现为血流量与血管径的同步增加。结论TCD对临床可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检测手段,TCD动态监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流的同步变化可以评估ICP增高的程度和脑部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张忠玲周晋王德生李国霖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脑静脉窦血栓颅内压监测
活性蛋白C及其变异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并可能成为最有效、最具前途的方法。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然而,其临床应用受到治疗时间窗窄和严重的出血风险的限制。
马莉莉柴丽张忠玲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缺血性脑卒中
白血病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报告
目的探讨由白血病导致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15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9~32岁,平均(23±7)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
张忠玲宋宇李国忠周晋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8
201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IS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降糖、调脂、稳定斑块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20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ivgtt,bi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血清炎性因子、血清微小RNA(mi R)222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i R-222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清mi R-222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IS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mi R-222表达,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伊恋李星达王建秀张忠玲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因子神经功能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医院神经内科7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613例发生院内感染,医碗感染率为8.27%,感染116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5.7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0.87%,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12.05%、10.84%、7.14%、5.53%;革兰阳性菌占23.5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分别为5.00%、3.79%、3.57%;真菌占25.6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85%;基础疾病、老年、长时间住院、置导尿管、气管切开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很高,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于洋马莉莉柴丽张忠玲
关键词:医院感染神经内科病原学
γ干扰素上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诱导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不同浓度IFN-γ刺激GBS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Real-time PCR检测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FoxP3的表达,共培养检测其抑制功能;结果与健康人中天然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较。结果IFN-γ可诱导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IFN-γ40 ng·mL-1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FoxP3表达含量最高,但仍然低于天然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其抑制能力最强,与天然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γ可诱导GB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IFN-γ40 ng·mL-1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和功能与天然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当。
黄硕张丽张忠玲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CD4^+CD25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联合治疗
2015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迄今为止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但其临床应用受到狭窄时间窗和不良反应的限制。研究表明,t PA主要通过MMPs及t PA-LRP、t PA-APC/PAR1、t PA-PDGF-CC、t PA-NMDAR通路介导神经毒性作用,因此,t PA与这些途径的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t PA的神经毒性,降低出血性转化,延长t PA的溶栓时间窗,改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t PA的联合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柴丽张忠玲
关键词: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时间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