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作品数:4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新疆兵团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多发胶质瘤影像特点与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比较患者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结果:影像表现为脑内各叶多发肿块样病灶,病变主要在额叶、颞叶呈弥漫性生长,病灶间相互独立。影像MRI增强扫描共显示30个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的病灶13个,都以不均匀强化方式为主,其中有12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Ⅲ-Ⅳ级;17个病灶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其中13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Ⅱ级,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结论:脑多发胶质瘤影像表现特征与其病理学类型及分级相关,可初步诊断该疾病并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马轶杰 崔薇 李建华 马献昆 张俊关键词:影像学特征 病理学 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小脑出血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小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9.4%,远期后遗症发生率为6.3%,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小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张俊 孔德斌 马轶杰 周敏 于立 马献昆 李建华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 小脑出血 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应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均行靶点刺激加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靶点为内囊前肢。对病例行术前,术后及半年均表面肌电图检查,并采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残疾评价方法——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表面肌电图复查158组肌肉肌电,改善及显著改善为80组,术后半年与术后3天50组比较,改善及显著改善为10组。术后与术前GFMF(粗大运动评估)比较,T=1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粗大运动较术前改善。术后与术前Berg(平衡量表)评估比较,T=6.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平衡力较术前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可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马献昆 罗谊 曾杰 马轶杰 张俊 李建华关键词:痉挛性脑性瘫痪 表面肌电图 BERG平衡量表 表面肌电图在痉挛性脑瘫毁损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患者内囊前肢毁损手术前后肢体肌电活动的变化,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毁损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对186例患者内囊前肢进行毁损,采集患者手术前后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法分析患者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MS),改良As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肌张力,徒手肌力检查法(MMT)评估肌力。方差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RMS的变化,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RMS与MAS和M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RMS结果分析:被动活动时,患者术后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RMS均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收缩时:术后腓肠肌的RMS与术前比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股四头肌的RMS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分析:股四头肌组术后痉挛缓解率为76.3%(142/186);腓肠肌组术后痉挛缓解率为80.6%(150/186)。MMT评分分析结果:股四头肌组术后肌力减低20.4%(38/186);腓肠肌组术后肌力减低16.7%(31/186)。MAS、MMT和RMS相关性分析显示:MAS、MMT与RMS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能够客观评价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内囊前肢毁损术后患者下肢肌张力增高明显减低,肌力无明显变化。 马轶杰 蔡云鹏 张俊 曾杰 李建华关键词:痉挛型脑瘫 立体定向毁损 表面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