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血管病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溶解
  • 2篇血栓溶解疗法
  • 2篇溶酶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尿激酶
  • 2篇尿激酶静脉
  • 2篇尿激酶静脉溶...
  • 2篇尿激酶静脉溶...
  • 2篇尿纤溶酶原激...
  • 2篇卒中
  • 2篇纤溶

机构

  • 11篇重钢总医院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二人...

作者

  • 17篇张东平
  • 7篇胡长林
  • 4篇陈中美
  • 4篇郑磊
  • 2篇余震
  • 2篇唐玲
  • 2篇张波
  • 1篇陈莉芬
  • 1篇金鑫
  • 1篇李晋芳
  • 1篇李琳
  • 1篇李静
  • 1篇冯刚

传媒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白质疏松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ies.RA)危险因素的比较及相关性研究,明确小血管病变在脑白质疏松中的作用。
张东平胡长林
文献传递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该科收治的、均发病4.5 h内的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02例分为溶栓组(50例)与对照组(52例)。溶栓组患者用100~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清除氧自由基、脑保护、减轻脑水肿、预防脑卒中并发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下降程度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溶栓组各项分值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值得推崇的方法。
汪玲娥张东平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尿激酶静脉溶栓超早期脑梗死
脑小血管病变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变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
胡长林张东平
文献传递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重钢总医院收治的高龄(80~9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1例接受尿激酶溶栓及常规治疗(溶栓组),另51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14d及90d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2组患者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14、90d的AD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4、90d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h、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7.8%),穿刺点周围瘀斑3例(5.9%),消化道出血1例(2.0%),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4例(7.8%);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3.9%),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3例(5.9%)。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或改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中美张东平金鑫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卒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静脉溶栓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被引量:3
2017年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罕见的脱髓鞘疾病,病理表现为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吞咽及构音障碍、癫痫发作、四肢麻痹及瘫痪、精神及神经症状[1]。该病误诊率高,预后差异大,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陈中美张东平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报告
一种神经内科多功能锻炼康复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多功能锻炼康复设备,包括康复椅本体,康复椅本体包括车架总成和调节锻炼组件;调节锻炼组件包括转动座和移动板,转动座设于前支撑架中部并能够绕前支撑架转动;移动板与转动座水平滑动配合;两移动板相对的侧面...
陈中美张东平侯瑞民熊明建丁查文汪玲娥刘筱莹杨利玲罗志华郑磊
氧化应激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雄性健康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mpol组,后者给予含1mmol/L Tempol的饮用水,干预4周后,取大脑中动脉评估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用荧光试剂检测超氧阴离子(SO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对照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服用Tempol后对WKY大鼠的血管舒张功能、SOA和NO水平无影响。与SHR对照组比较,SHR服用Tempol后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1),SOA水平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氧化应激部分介导了SHR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
郑磊张东平刘筱莹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皮功能障碍超氧阴离子
卒中患者手功能与桡动脉血供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桡动脉彩超及双上肢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了解卒中患者上肢瘫痪程度与其血流灌注及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Brunnstrom’s评分<3分的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其上肢功能;超声测定双侧桡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管径(diameter)、血容量(blood flow volume,BF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同时测定双侧正中神经的SSR。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值)分析患肢瘫痪程度与血流灌注及SS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卒中患者瘫痪侧桡动脉的BFV、EDV低于正常侧肢体(P=0.003)。②卒中患者瘫痪侧桡动脉的RI低于正常侧肢体(P=0.015)。③患肢SSR波幅较健侧为低(P=0.027),潜伏期无明显差异。④FMA评分与患/健侧桡动脉BFV比值呈正相关(r=0.712,P=0.046),与SSR波幅呈正相关(r=0.455,P=0.032)。结论:患肢的血流灌注较健侧明显减少,且随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呈加重趋势。偏瘫上肢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感调节机制障碍,但SSR作为交感神经功能的一个评估指标,难以准确反映桡动脉的功能状态。
张东平张波郑磊汪玲娥
关键词:卒中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被引量:4
2015年
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190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Marchiafava和Bignami首次报道,是临床少见病。MBD多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也有少数发生于无慢性酒精中毒的营养不良患者,但即使在较严重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发生MBD也极少。因MB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误诊率高,但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结合胼胝体在MRI上的特殊表现,综合判断后可以诊断。
汪玲娥张东平陈中美
关键词:MARCHIAFAVA-BIGNAMI病病例报告酒精中毒磁共振成像
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纤维蛋白原、腹围及体质指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②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比较,年龄、高血压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③年龄和高血压在脑白质疏松中的作用更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④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脑白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有很大程度重叠,却不完全相同;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②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相关,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较脑白质疏松更为密切,但颈动脉粥样硬化并非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东平张波胡长林
关键词:内科学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