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丽芳

作品数:53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染色体
  • 32篇小麦
  • 19篇染色
  • 19篇分子标记
  • 17篇普通小麦
  • 17篇偃麦草
  • 17篇百萨偃麦草
  • 12篇基因
  • 9篇易位
  • 8篇黑麦
  • 7篇白粉
  • 7篇白粉病
  • 6篇选育
  • 5篇异染色体
  • 5篇异染色体系
  • 5篇诱致
  • 5篇育种
  • 5篇杂交
  • 5篇栽培
  • 5篇栽培小麦

机构

  • 53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市农作物...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3篇庄丽芳
  • 47篇亓增军
  • 13篇陈佩度
  • 13篇裴自友
  • 13篇冯祎高
  • 8篇刘大钧
  • 6篇陈华锋
  • 5篇王秀娥
  • 5篇李爱霞
  • 5篇孙玲
  • 4篇冯袆高
  • 4篇钱保俐
  • 4篇刘志涛
  • 3篇温辉芹
  • 3篇王从磊
  • 3篇刘振乾
  • 3篇李晨旭
  • 3篇刘朋
  • 3篇郭杰
  • 2篇牛吉山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作物学报
  • 3篇江苏省遗传学...
  • 3篇江苏省遗传学...
  • 3篇第八届全国小...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Journa...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的遗传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代姊妹系组群研究小麦-簇毛麦染色体T6VS.6AL易位的遗传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染色体T6VS.6AL的遗传效应以更好地将其用于小麦品种选育,对扬麦18原始区域试验种子衍生的抗白粉病姊妹系、感白粉病姊妹系组群进行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T6VS.6AL易位对小麦的千粒质量、株高和穗长有极显著正向效应,对每穗小穗数呈显著正向效应,对小穗密度呈极显著负向效应,对单株总粒数、每穗粒数、单株穗数、株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T6VS.6AL易位总体上对小麦品质没有影响。综上所述,高代姊妹系组群是准确评价特定染色体区段遗传效应的宝贵材料,在利用T6VS.6AL易位系进行滚动回交育种时,建议选择中矮秆、综合丰产性和广适性好的品种作为最晚轮回亲本。
别同德高德荣张晓张晓庄丽芳赵仁慧陈甜甜
关键词:白粉病
普通小麦籽粒DON含量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选育抗赤霉病且籽粒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以减轻赤霉病危害,在对我国南方麦区地方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8个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作亲本,按8×8半双列杂交配制28个杂交组合,以接种后成熟籽粒中DON含量、病小穗数、病小穗率和病粒率为指标,进行赤霉病抗性、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分析,以及不同鉴定指标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籽粒DON含量以苏麦3号最低(0.5715 mg kg-1),Alondra’s最高(13.5560 mg kg-1),各组合F1的籽粒DON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Alondra’s。品种间GCA和SCA存在显著差异,籽粒DON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存在部分显性效应。苏麦3号、望水白和翻山小麦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以苏麦3号为亲本的5个组合、望水白为亲本的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大。扬麦158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小,但有4个组合表现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籽粒DON含量和病小穗数、病小穗率、病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感病品种Alondra’s和绵阳8545的各个抗性鉴定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品种的排序中表现一致,抗病品种各个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在8个参试材料间的排序有所差异。DON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为74.54%,因此以抗DON积累为指标的赤霉病抗性育种,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裴自友贾高峰亓增军庄丽芳冯祎高王秀娥陈佩度刘大钧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配合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两种检测小麦DON含量方法的比较与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为选育赤霉病毒素含量低的小麦品种,减轻赤霉病危害,在比较了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DON test-HPLC)和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小麦中毒素含量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对自然发病和赤霉病菌人工接种的小麦籽粒DO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ON test—HPLC方法线性检测下限为0.1ng·μL^-1,在添加0.1~5.0mg·kg^-1DON标准品时,其平均回收率为85.80%;GC-MS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灵敏度更高,其线性检测下限为0.025ng·μL^-1,在添加0.1~10.0mg·kg^-1DON标准品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4.68%,而且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毒素。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显著(R^2=0.9928)。DON test—HPLC简便、安全,比较适宜于DON含量较低品种或品系大样品的检测。GC—MS更适宜小样品DON及其衍生物含量的检测。
裴自友韩航如李亚浩亓增军庄丽芳王秀娥陈佩度刘大钧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液相色谱气质联用
辅助筛选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追踪荆州黑麦染色体6RL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是3对EST-STS引物中的任何一对,包括引物对CINAU145、CINAU450和CINAU895,其特征在于...
亓增军庄丽芳王丹孙玲冯祎高刘振乾
文献传递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本研究通过一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源于17个非整倍体的18份材料分析发现,其中14个染色体组成正确,可以清晰识别相应的缺体、四体和端体。还构建了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的、能准确识别3个基因组和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高清核型,发现4个非整倍体发生变异,其中从N5BT5D中鉴定出一个可能的小片段相互易位系T6AS·6AL-6DL和T6DS·6DL-6AL。进一步对7个地方品种、10个栽培品种(系)和1个人工合成小麦分析,发现15条染色体存在多态性,涉及6条B组(除4B)、5条A组(除1A和3A)和4条D组(1D、2D、4D和7D)染色体,可以清晰识别我国小麦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种易位类型(T1RS·1BL、T6VS·6AL及相互易位T1RS·7DL和T7DS·1BL),省去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程序。另外,对5个亲缘物种分析发现,该探针套可以识别栽培一粒小麦、硬粒小麦Langdon、荆州黑麦、长穗偃麦草(2n=2x=14)全部和中间偃麦草30条染色体,并构建了这5个物种的核型。本研究结果证实该寡核苷酸探针套可以有效用于小麦及亲缘物种染色体鉴定,高清晰的中国春非整倍体核型为小麦染色体工程提供了参考标准。
王丹蕊杜培裴自友庄丽芳亓增军
关键词:非整倍体
荆州黑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掘和染色体区段定位
荆州黑麦(Secale cereale)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经过近20 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已经育成八倍体小黑麦荆辉1 号及一批小麦-荆州黑麦异染色体系包括二体或多重附加/代换系,并将荆州黑麦抗白粉病和黄花叶病基...
庄丽芳刘朋刘振乾李爱霞孙玲王丹陈婷婷孙海星吴楠杜培曹正兰李敏亓增军
关键词: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易位分子标记
小麦重组近交系的构建及其遗传平衡性评价
<正>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对于遗传研究尤其对数量性状的研究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我国栽培小麦所具有的重要优良性状基因,本研究选用河南辉县地方品种辉县红(我国小麦育种骨干亲本...
庄丽芳马秋香冯袆高亓增军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小麦族植物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进展
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利用大大简化和普及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促进了植物染色体工程发展。Cuadrado et al.(2009、2010)报道的非变性FISH (ND-FISH)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作为染色体鉴...
亓增军庄丽芳王艳芝杜培王丹蕊朱敏秋黄昕怡陈健泳张思宇王俊娟王青马旭辉吴楠雷彦泓郭江涛王佳奇吴皓唐玉清姚乐沙刘鑫逯雪莹
关键词:寡核苷酸探针FISH染色体工程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与鉴定被引量:30
2003年
为转移与利用百萨偃麦草耐盐、抗病等优良基因 ,用普通小麦中国春 百萨偃麦草双倍体与中国春杂交 ,通过染色体C 分带、分子原位杂交并结合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分析 ,从回交后代中选育出一套小麦 百萨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对这套异附加系进行的鉴定与分析表明 ,各附加系除添加了一对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外 ,小麦的 2 1对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各附加系所添加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Ⅰ配对基本正常 ,仅有少量单价体 ,其自交后代中外源染色体亦能正常传递。这说明所培育的这套二体异附加系在细胞学上已相对稳定 ,暂分别编号为DAJ1 、DAJ2 、DAJ3、DAJ4 、DAJ5、DAJ6 和DAJ7。
庄丽芳亓增军英加陈佩度刘大钧
关键词: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
百萨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对百萨偃草麦抗性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与利用、百萨偃草麦基因组与染色体分析等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利用百萨偃草麦有益基因提出了展望。
裴自友温辉芹陈华锋庄丽芳亓增军
关键词: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抗性基因基因组分析染色体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