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嫱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
-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 关键词:环境学水质变化地表水影响因素
-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被引量:3
- 2013年
-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2—2016年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分别为15 450,14 056,12 052,13 856,10 429hm2,结果表明:忻州市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但研究中所取得的未来5a适宜退耕面积只是理论值,仅是为忻州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 赵鹏宇徐学选张丽吴攀升郑庆荣崔嫱
- 关键词:退耕还林
-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持续恶化和快速改善两个阶段,2007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两个阶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T值)分别为5.51和2.85。(2)自然因素方面,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社会因素方面,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施用化肥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1),0.633(p<0.01),0.465(p<0.05)和0.905(p<0.01)。[结论]2009年后虽然生活污水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率是今后该地区水质持续改善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并未给水质带来压力,而且经济发展已成为改善水质的积极动力。
-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变化
- 2004-2013年忻州市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被引量:8
- 2017年
- 采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04—2013年忻州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模型中增加了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科目的污染排放账户和水资源账户,重新确定了忻州各项生物账户全球平均产量与生产性土地均衡因子。测算了各帐户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结果显示:(1)忻州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较为明显,由2004年的2.098 8hm2/人增长至2013年的5.388 9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维持在1.28hm^2/人左右,人均生态盈亏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从0.800 9hm^2/人上升至4.103 8hm^2/人。(2)生态足迹帐户上表现出差异性:近10年间均表现为生态盈余的有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水资源共4类,除水资源外,其余3类生态盈余呈下降趋势;而草地、水域、能源用地、污染消纳地均表现为生态赤字,除污染生态赤字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外,草地、水域、能源用地均表现为快速增加趋势,导致了生态赤字的增加。(3)全市生态压力指数从2004年的1.62增长到2013年的4.19,生态多样性指数从1.261减少到0.855,万元GDP生态足迹从4.355hm^2/万元降至2.563hm^2/万元,表明生态足迹分配越来越失衡,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资源利用率正在逐步提高,发展能力指数由2.646增加到4.609的事实也说明了全市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
- 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张俊卿王翠萍冯文勇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 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1995—2013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了全市14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并运用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及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克服了原模型中权重的主观任意取值。结果显示:(1)以山西省为参照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忻州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而经济资源与能源为劣势资源;1995—2013年忻州市的人口承载状态总体呈从富余到超载,再到富余,以2001—2003年为界限;经济承载状态处于非常富余状态。(2)2004—2012年14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农业发展、煤炭产业与区位条件成为影响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的驱动力。
- 赵鹏宇郭劲松崔嫱张俊卿冯文勇
- 金衢盆地TX红土剖面元素迁移特征被引量:13
- 2007年
- 金衢盆地汤溪红土剖面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1)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成含量很低。SiO2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UCC均值,Fe2O3、Al2O3含量则略高于UCC均值,符合亚热带地区风化成土中硅酸盐矿物大量转化为黏土矿物的脱硅富铝化过程的特征。(2)汤溪红土化学风化强烈,全岩样品的CIA指数(化学蚀变指数)高达89.10%~89.68%,ba(风化淋溶指数)系数为0.19~0.21。烧失量LOI与SiO2/AL2O3、SiO2/R2O3、CIA、ba系数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对红土脱硅富铝和化学淋蚀程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LOI值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3)SiO2/Al2O3和SiO2/ReO3较好地指示了TX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风化强度渐弱的趋势,TiO2一Al2O3、TiO2-Fe2O3、TiO2-SiO2、AlO3~K2O等元素对协变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网纹红土风化程度较均质红土更强。(4)以zr为参比的元素剖面迁移特征表明,Fe2O3、Al2O3沿剖面向下呈相对富集态势,SiO2则相反,呈亏损态势;Na、P沿剖面均呈迁出特征,K、Mg、Ca呈波动式迁出,个别层段有轻微言集;Mn沿剖面向下呈亏损态势,与铁呈反向变化;Ti相对于Zr的迁移虽有波动但迁移量最小。τj.w系数总体上也反映TX剖面从上至下脱磕富铝化程度增强的趋势。
- 朱丽东周尚哲李凤全叶玮崔嫱
- 关键词:主量元素金衢盆地
- 金华市用水量变化主要驱动力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金华市工业、农业及生活三大用水部门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着重分析人类活动对金华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并针对主要驱动力因子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水价,强化居民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等对策。
- 赵蕾冯利华崔嫱
-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 近55年来滹沱河山区水资源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分析滹沱河山区自然地理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界河铺以上区域(Ⅰ区为成水用水环境)、界河铺至济胜桥之间区域(Ⅱ区为用水环境)、济胜桥以下至南庄区域(Ⅲ区为成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探讨了近55a以来滹沱河山区分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逐年减少,70年代是该区正负距平的转折时期、地下水主要表现在Ⅰ、Ⅱ区忻定盆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04m,且超采区面积有所增大;滹沱河山区水资源的减少是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1980—2010年气候变化、水保活动、水利活动影响约分别占整个径流减少量的38.6%,26.4%,35.0%,人类活动合计约占61.4%;由于气候变化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0.88%,0.61%,0.41%(算术平均)的速度减少;人类活动使Ⅰ区、Ⅱ区、Ⅲ区水资源分别以平均每年1.31%,1.14%,0.71%的速度减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影响程度具有相同明显的规律性:即从源头向下游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类活动的2种方式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水保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Ⅲ区>Ⅰ区>Ⅱ区,水利活动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Ⅱ区>Ⅰ区>Ⅲ区。
- 赵鹏宇冯文勇步秀芹崔嫱郑庆荣徐学选
- 关键词:水资源量降水量径流量
- 滹沱河山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特征,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生态结构、功能和抗逆3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滹沱河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在县域尺度上对滹沱河山区的6区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处在不健康状态的是五台县,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繁峙、忻府区、原平、定襄,代县农业生态系统接近于亚健康状态。其农业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原平>繁峙>定襄>忻府区>代县>五台。
- 赵鹏宇崔嫱冯文勇步秀芹郑庆荣徐学选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