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旭光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牦牛
  • 7篇犏牛
  • 3篇雄性不育
  • 3篇睾丸
  • 3篇睾丸组织
  • 3篇联会复合体
  • 3篇基因
  • 3篇MRNA表达
  • 3篇MRNA表达...
  • 3篇不育
  • 2篇蛋白
  • 2篇亚科
  • 2篇牛亚科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线粒体
  • 1篇调控区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实时定量
  • 1篇荧光实时定量...
  • 1篇上游调控区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0篇屈旭光
  • 8篇李齐发
  • 8篇谢庄
  • 5篇刘振山
  • 5篇董丽艳
  • 3篇李新福
  • 3篇赵兴波
  • 3篇骆骅
  • 3篇李隐侠
  • 3篇张庆波
  • 3篇宋大伟
  • 2篇潘增祥
  • 2篇强巴央宗
  • 2篇刘红林
  • 2篇李伯江
  • 2篇李宁
  • 1篇郝称莉
  • 1篇钟金城
  • 1篇徐洪涛
  • 1篇贾超

传媒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会复合体相关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
F1代犏牛雄性不育,使得很多优良基因无法固定,是牦牛杂交改良的最大障碍,睾丸组织学观察发现犏牛睾丸中的精母细胞数量很少,无精细胞及精子,精原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有少数精母细胞的常染色体能形成联会复合体结构,联会复...
屈旭光
关键词:犏牛牦牛雄性不育
文献传递
牦牛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及其起源、分类地位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牦牛在牛亚科中的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普通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家牦牛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家牦牛细胞色素6(Cytochromeb)基因的全长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Ovisaries)为外类群,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牛亚科不同物种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换/颠换比值为4.9,突变未达到饱和状态;牦牛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8.0%~8.6%,大于牦牛与美洲野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牦牛与野牦牛首先聚为一类,再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与美洲牦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结果支持现在的家牦牛和野牦牛都是同一祖先原始牦牛的后代,推测两者分化时间大约为0.55百万年前;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牦牛属包括家牦牛和野牦牛两个种。
李齐发李隐侠赵兴波刘振山张庆波宋大伟屈旭光李宁谢庄
关键词:牛亚科牦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牦牛与犏牛联会复合体蛋白b-FKBP6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联会复合体蛋白FKBP6是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形成必需的。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和犏牛b-FKBP6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b-FKBP6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FKBP6基因在牦牛、犏牛睾丸和卵巢组织中特异表达,且牦牛睾丸组织中b-FKBP6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犏牛(P<0.01)。结合犏牛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形成障碍表型,推测睾丸组织b-FKBP6 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李伯江骆骅屈旭光潘增祥谢庄刘红林李齐发
关键词:牦牛犏牛
黄牛、牦牛和犏牛b-Sycp2基因的克隆与睾丸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克隆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序列,了解牛Sycp2基因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征,分析睾丸组织中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电子克隆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RT-PCR分析牛Sycp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黄牛、牦牛和犏牛Sycp2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4 365 bp,命名为b-Sycp2,编码蛋白含有1 454个氨基酸残基,并包含卷曲螺旋结构域等典型结构域;②b-Sycp2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b-Syc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犏牛(P<0.05)。【结论】成功克隆了b-Sycp2基因,b-Sycp2基因为睾丸组织的特异表达基因,且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b-Sycp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犏牛。
骆骅贾超屈旭光赵兴波钟金城谢庄李齐发
关键词:黄牛牦牛犏牛克隆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屈旭光李齐发刘振山董丽艳李新福郝称莉谢庄
关键词:犏牛牦牛组织表达谱荧光实时定量PCR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Cdc2、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被引量:17
2009年
黄牛和牦牛远缘杂交后代犏牛雄性不育是牦牛杂交改良中的一大难题。Cdc2和Cdc25A是减数分裂的两个关键基因,其表达水平的下降将使精子发生不能正常进行,导致雄性不育。为了探讨Cdc2、Cdc25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文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dc2和Cdc25A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c2和Cdc25A基因在牦牛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说明Cdc2和Cdc25A基因在各种组织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运行中均发挥作用;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Cdc2、Cdc25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犏牛(P<0.05),说明睾丸组织中Cdc2和Cdc25A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相关。
董丽艳李齐发屈旭光李隐侠李新福徐洪涛谢庄
关键词:CDC2CDC25A犏牛雄性不育
西藏牦牛DRB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序列与系统发育分析
2008年
宋大伟李齐发刘振山强巴央宗屈旭光李新福董丽艳谢庄
关键词:西藏牦牛上游调控区系统发育
犏牛及其亲本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DNA甲基化状态差异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黄牛与牦牛远缘杂交一代犏牛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雄性不育使得杂种优势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这一生殖隔离现象的生理机制,通过Real-timePCR检测了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了血液和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犏牛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亲本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牛(犏牛、黄牛和牦牛)血液和睾丸中IGF2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均较高(90%以上),其中犏牛高于其亲本,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牛精子发生有关,可能在牛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的甲基化与IGF2基因在犏牛及其双亲睾丸中的表达差异无关,可能是其他的机制参与调节IGF2基因的表达.
刘振山李齐发张庆波屈旭光董丽艳强巴央宗谢庄刘红林
关键词:犏牛雄性不育IGF2基因MRNA表达DNA甲基化
牦牛与犏牛联会复合体蛋白b-FKBP6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2015年
联会复合体蛋白FKBP6是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形成必需的。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和犏牛b-FKBP6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b-FKBP6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
李伯江骆骅屈旭光
关键词:联会复合体犏牛牦牛蛋白MRNA表达水平PCR技术
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测定及其在牛亚科中分类地位的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893 bp,与普通牛源序列的同源性为87.4%,其中有17个碱基的缺失;在牛亚科内,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最小,为6.2%~6.8%,而与牛属中普通牛、瘤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较大,为10.0%~1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野牦牛首先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支持将牦牛、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李齐发李隐侠赵兴波潘增祥刘振山张庆波屈旭光宋大伟董丽艳李宁谢庄
关键词:牛亚科牦牛D-LOOP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