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凤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蛋白质
  • 3篇电泳
  • 3篇小麦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组
  • 2篇双向电泳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白质
  • 1篇代换系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易位
  • 1篇易位系
  • 1篇有丝分裂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受害
  • 1篇双向凝胶电泳
  • 1篇同步化
  • 1篇凝胶

机构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彭永康
  • 4篇尹凤英
  • 3篇王振英
  • 2篇江帆
  • 2篇黄海泉
  • 1篇王炼
  • 1篇杨作民
  • 1篇段爽
  • 1篇李纯正
  • 1篇孙其信
  • 1篇甘富
  • 1篇刘志勇
  • 1篇谢超杰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分子细胞生物...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高频率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同步化诱导及分裂周期蛋白质组变化分析
2011年
利用Hu和APM双阻断法可以提高小麦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同步化频率,其中前期达20%,中期达79%,后-末期达27%。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蛋白质呈现出明显周期性变化,与间期细胞相比前期中呈现出5个差异蛋白质斑点,这5个蛋白质斑点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7kDa/pI 6.6、38kDa/pI 6.8、34kDa/pI 7.2、38kDa/pI 7.5和15kDa/pI 6.9,到了中期,发现有21kDa/pI 6.3的蛋白质斑点存在,而51kDa/pI 7.3和23kDa/pI 6.1蛋白质斑点消失,分生组织细胞进入后-末期分裂期时,又发现有37 kDa/pI 6.6、51 kDa/pI7.3、23kDa/pI 6.1、43kDa/pI 6.6蛋白质出现,蛋白质斑点21kDa/pI 6.3消失。在整个细胞周期运行中,蛋白质斑点37kDa/pI 6.6、51kDa/pI 7.3、23kDa/pI 6.1和21kDa/pI 6.3发生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其中有2个蛋白斑点经质谱鉴定为chromosome segregation protein SMC和helicase。它们的功能涉及染色体的形成与分离、DNA复制与能量代谢。
王炼尹凤英段爽甘富王振英彭永康
关键词:同步化有丝分裂蛋白质组小麦
由簇毛麦V染色体引起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简报)被引量:3
2008年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中的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能量代谢中,它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均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遗传上的独立性,含有DNA和核糖核蛋白体,负责合成生物体内2%-5%的蛋白质。线粒体DNA具有自身复制能力,控制着众多的遗传性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则被认为是由线粒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由于线粒体在能量代谢、遗传性状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近5年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很大兴趣。
李纯正尹凤英黄海泉王振英彭永康谢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
关键词: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小麦白粉病双向电泳
除草剂APM对小麦野二燕1号染色体结构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μmol/L浓度下,对野二燕1号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升高,染色体结构变异率呈上升趋势。在3~4μmol/L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0.08%;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0.434%。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约有10个蛋白质斑点产生变化,2个蛋白质斑点(8kDa/PI6.5,10kDa/PI7.7)消失。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
尹凤英江帆彭永康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分小麦
不同浓度镉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与蛋白质组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镉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它可以通过在作物体内的积累而进入人类的食物中,但是,对于Cd2+的生理效应与毒害机理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而从蛋白质组角度分析Cd2+害机理文献更少。本文以中国白菜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10、30、50、100、1000μmol·L-1镉浓度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受害及与蛋白质组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镉(10、30μmol·L-1)对幼苗生长无明显有害影响,但在50μmol·L-1镉浓度下,幼苗高度、胚根长度、鲜重、干重均显著下降,证明50μmol·L-1是白菜忍耐镉害的临界浓度。实验同时发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幼苗生长受害加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也得出类似的结果。2D-PAGE技术分析则表明,经50μmol·L-1镉处理后的胚根、胚轴、叶片蛋白质组产生明显变化,胚根中诱导出13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胚轴中有11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叶片中诱导出17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个蛋白质斑点消失。很明显,白菜对镉的胁迫反应涉及到多个蛋白质(酶)的参与。
江帆黄海泉尹凤英王振英彭永康
关键词: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白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