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书乐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西北戈壁地区12条河流水文水质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2014年9月对我国塔里木盆地南缘与柴达木盆地戈壁地区的12条典型河流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野外采集水样、测定流速、室内查阅资料和化验分析,获得了研究区河流的最新水文水质资料。结果表明:(1)戈壁地区修建的水库和防渗渠道,对河流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2)水样中的F-含量均超过1mg/L,不能满足人们直接饮用的要求,F-与Ca2+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3)水样中阳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a2+〉Na+〉Mg2+〉K+,水化学类型总体上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钠质·钙质水;(4)水样的TDS变化范围在718.3~8 254.1mg/L,含量普遍偏高,水样pH变化范围在7.44~8.07,表现为弱碱性。
- 李少华尹书乐王学全崔向慧高琪
- 关键词:戈壁水文调查防渗渠道水化学
-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土壤碳密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土壤有机碳密度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灌木群落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0 - 100 cm)由大到小是:沙棘9.42 kg/m^2、沙柳6.73 kg/m^2、乌柳6.06 kg/m^2、草地4.56 kg/m^2、柠条3.67 kg/m^2。不同灌木林地0 - 100 cm土壤质地和分层状况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0 - 10 cm)含量最高。与对照样地草地相比,位于丘间地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尹书乐王学全李少华
- 关键词:共和盆地人工灌木林
- 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被引量:2
- 2015年
- 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 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26 ms·cm-1。群落植被和土壤系统的适应性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
- 王学全尹书乐杨占武卢琦杨恒华陈琦
- 关键词:共和盆地群落结构土壤养分草地
- 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生态特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乌柳Salix cheilophila。选取林龄相近的4种人工灌木林,对群落及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揭示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各人工林类型林下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均为沙棘>柠条>沙柳>乌柳,而优势度指数与前者相反。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差异明显,但细砂粒所占比例较大。试验样地均为碱性土壤,且林分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
- 尹书乐王学全
- 关键词:共和盆地人工灌木林多样性土壤粒径养分
- 不同类型植被对高寒沙区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人工植被恢复的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通过分析30 a生的6个植被类型区(青杨、柠条、乌柳、沙棘、柽柳、赖草)以及2个对照区(农田、流动沙区)0~30 cm土壤机械组成、p H值、有机质及主要养分等理化性质指标,明确了高寒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各类型区在植被恢复30 a后,土壤质地得到极大改良,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表层土壤的p H变异性较小,0~5 cm表层土壤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5~30 cm层;(2)植被对土壤改良顺序为柠条〉青杨〉沙棘〉赖草〉乌柳〉柽柳;(3)柠条和沙棘林适宜在高寒沙区推广种植,并且可以采取适当抚育管理措施,以实现高寒沙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 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尹书乐
- 关键词:高寒沙区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
- 共和盆地典型人工灌木群落生态特性与土壤碳研究
-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频繁,条件恶劣,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荒漠化程度加剧。近年来,植被恢复与重建在当地得到普遍开展,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50多年的试验...
- 尹书乐
- 关键词:土壤化学有机碳
- 文献传递
- 高寒沙区6种生态恢复树种蒸腾实测被引量:3
- 2013年
- 在植物生长旺季(七八月份),采用快速称质量法对青海共和盆地主要生态恢复树种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蒸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其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垂榆、小叶杨、沙棘、沙柳蒸腾速率日进程均为单峰型曲线,柠条和乌柳为双峰型曲线,不同树种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沙柳、乌柳、沙棘、小叶杨、垂榆;各树种不同方位叶片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不同方位叶片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南面叶片、西面叶片、东面叶片、北面叶片;小叶杨日蒸腾耗水量可达93.556 kg,垂榆与20年生乌柳日蒸腾耗水量约为小叶杨的40%,灌木树种沙柳、柠条、沙棘耗水量较低。
- 陈琦王学全刘君梅尹书乐杨恒华
- 关键词:高寒沙区生态恢复蒸腾速率蒸腾耗水量
- 高寒沙区绿洲边缘典型人工灌木林开发利用被引量:1
- 2016年
- 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人工植被恢复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将不同林龄(3、12、21、30、42a和51a)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作为研究对象,把农田和沙丘作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柠条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人工柠条林对沙地的恢复改良效果、高寒沙地恢复需要的时间和柠条的可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质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农田0~5cm层土壤理化性状相比,30年生柠条林地的表层土壤已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改良效果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30~42年生柠条林的粗蛋白总量达到最高,结合沙地土壤恢复状况,建议在超过30年生的柠条林区实施平茬措施,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提高其生态经济价值,以促进高寒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 李少华王学全包岩峰尹书乐
- 关键词:高寒沙区绿洲边缘柠条土壤改良
- 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明确高寒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改良效果的差异,探讨各植被区沙地土壤恢复过程的异质性和人工林木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方法]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沙区6种植被类型区(乌柳、青杨、赖草、柠条、沙棘、柽柳)以及3个对照区(农田、流动沙丘、丘间沙地)土壤的机械组成、p H值、有机质及全N、全P、全K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从黏粒和粉砂粒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质地改良顺序为沙棘(206.3%)>柠条(108.5%)>青杨(70.5%)>乌柳(56.8%)>赖草(54.1%)>柽柳(42.3%);从全N、全P和全K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养分改良顺序为青杨(198.2%)>柠条(166.7%)>沙棘(155.3%)>乌柳(82.6%)>赖草(75.4%)>柽柳(53.9%),土壤全P含量偏低,平均0.42 g·kg-1;(2)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柠条、沙棘、青杨、赖草、乌柳和柽柳林下0 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20.19、18.25、30.81、23.57、22.13和10.62 g·kg-1,比流动沙丘或丘间沙地相应的提高了766.7%、702.4%、689.8%、517.4%、491.5%和343.9%。[结论]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土壤p H值的变异系数较小;各样地土层间有机质含量差距不断扩大,表聚性越来越明显,并且随深度增加各土层恢复效果存在滞后性。柠条和沙棘适宜在共和盆地推广种植,建议实施适当地抚育管理措施,以促进高寒沙区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
- 李少华王学全高琪包岩峰尹书乐
- 关键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