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晓泓

作品数:141 被引量:77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心肌
  • 29篇缺血
  • 19篇心肌缺血
  • 16篇血清
  • 14篇血流
  • 14篇梗死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中医
  • 12篇细胞
  • 10篇血管
  • 9篇心力衰竭
  • 9篇血流动力学
  • 9篇衰竭
  • 9篇麻醉犬
  • 8篇证型
  • 7篇心脏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中医证
  • 7篇中医证型

机构

  • 136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7篇中国中医研究...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青岛市第三人...
  • 1篇湖北医学院
  • 1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140篇尚晓泓
  • 45篇李琦
  • 40篇刘建勋
  • 17篇赵立铭
  • 17篇李欣志
  • 17篇郭慧娟
  • 15篇马晓斌
  • 14篇唐玉凤
  • 13篇李连达
  • 10篇李荣海
  • 8篇付建华
  • 8篇林成仁
  • 8篇陈勋
  • 6篇刘文娟
  • 6篇王杨慧
  • 6篇徐立
  • 6篇王雅平
  • 5篇李贻奎
  • 5篇郭盼
  • 5篇石体仁

传媒

  • 19篇国际检验医学...
  • 1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8篇中国医学装备
  • 5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医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新药与临床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7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
目的: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对2006-2007年度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北京市临检...
李琦尚晓泓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感染性疾病
文献传递
冠心Ⅱ号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B型钠尿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冠心Ⅱ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B型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大鼠36只随机选取9只作为假手术组,另27只行冠脉结扎术制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冠心Ⅱ号低剂量组(冠心Ⅱ号3g/kg)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冠心Ⅱ号9g/kg)各9只,术后15日进行心肌梗死面积定量组织学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bFGF和BNP等指标,BivariateCorrelation法分析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VEGF、bFGF与BNP的相关性。结果给药15日后,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清BNP降低,VEGF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冠心Ⅱ号可以减轻心肌坏死,可通过调节VEGF、bFGF对心肌梗死发挥治疗作用,心肌梗死后VEGF、bFGF与BNP具有相关性。
李琦卢跃卿张荣利尚晓泓李连达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型钠尿肽
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干扰、交叉污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实验观察分析生化学指标检测过程中,临床常见干扰物质、可能出现测试项目间的交叉污染,对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中的影响。方法以抗坏血酸、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5种常见物质为干扰源,对13个常规生化项目ALT、AST、GGT、TBIL、DBIL、CREA、UREA、UA、GLU、TG、T-CHO、TP、ALB实验干扰观察。16个常规生化学项目ALT、GGT、DBIL、ALB、CREA、UA、T-CHO、Ca、AST、LDH、TBIL、TBA、GLU、TP、UREA、TG进行交叉污染实验观察。结果5种实验用干扰物对CREA、UREA、UA、GLU、T-CHO、ALB测定值未见显著性影响,各干扰物对TBIL测定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除抗坏血酸外的其它干扰物质可直接影响DBIL测定值,不同浓度血红蛋白可干扰ALT、AST、GGT、TBIL、DBIL、TP的测定,不同浓度的乳糜可干扰TBIL、DBIL、TG的测定。ALB施于DBIL的污染、T-CHO施于DBIL的污染,均可明显影响其测定结果。结论在生化学常规检测项目实验中,首先应尽可能避免溶血标本的检测,并将其视为不合格标本废弃,重新获取。必须进行测定时,应根据干扰程度、测量系统误差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尽可能消除,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受溶血影响,仅供临床参考,建议重新采样复查。同样乳糜血对TBIL、DBIL、TG、TP检测影响也较大,发现乳糜血标本亦应采取相应措施。另外,试验观察到五种干扰物质对TBIL、DBIL的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TBIL、DBIL检测结果的分析应给予高度重视,排除检测系统干扰物质干扰检测结果的可能,保证检测值的准确性。实际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随机组合项目时,应注意项目位置的特别设置,某些项目检测数据异常,应预设清洗程序进一步清洗。对可能引起结果改变的因素具体观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科学的解释测定结果,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尚晓泓胡晓丽王海龙李琦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检测项目交叉污染
(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血液科、ICU、肺病科的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疾病的住院患者139例,分别采用G试验、GM试验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疾病(IFD),并分析各个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约登指数.结果 血清G试验联合GM试验并联检测时的敏感度为90%,高于G试验和GM试验(67%/63%)(P〈0.05);串联检测时特异度为97%,高于G试验和GM试验(90%和79%)(P〈0.05).联合试验PPV、NPV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而联合试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都低于单个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论 血清G试验和GM试验均对IFI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且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临床对IFD早期快速的做出诊断.
郑颖徐佳尚晓泓
关键词: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真菌感染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识别系统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外周血涂片分析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评价Cellavision DM96(以下简称DM96)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识别系统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分析中的价值。方法以人工显微镜检查法为评价标准,采用DM96自动分析后,人工校正法对436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外周血涂片中的白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血小板进行分析,评价DM96系统识别8种异常(异常细胞或异常情况)的能力。结果 DM96系统识别异常白细胞的一致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其中原始细胞最高,分别为98.4%、98.8%、97.9%、98.4%、98.4%,识别有核红细胞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较低(62.1%、72.7%);对血小板聚集的敏感性较低(71.4%)。结论 DM96系统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分析的有力工具,在白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分析方面准确度高,对有核红细胞和可疑血小板聚集的标本需辅以人工镜检。
唐玉凤陈吉祥陈勋郭慧娟郑颖王玲玲尚晓泓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白细胞分类细胞形态学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状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流行,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多项与抗病毒疗效观察相关的研究表明宿主遗传因素对人类免疫系统清除HBV的能力有重要影响。在HBV感染后的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是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提示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免疫学控制,标志着长期预后的改善。
唐玉凤王树松任华尚晓泓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肝炎乙型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抗原抗体进行评价。方法采用CM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对2006~2010年度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室间质评品进行检测,以室间质评品靶值作为参考,计算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结果 CMIA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具有较高灵敏度,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但同时也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假阳性率高的检测结果。结论 CMIA法对提高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李琦尚晓泓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BNP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李琦尚晓泓
双参通冠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
<正>目的:采用多种动物结合多种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双参通冠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和结果:(1)双参通冠胶囊对麻醉犬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以
刘建勋尚晓泓林成仁马晓斌王敏石体仁王杨慧
文献传递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属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预后差,猝死率或再发生率高,正呈逐年上升趋势[1l。发病时,冠状动脉血供急剧下降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1987年英国Cummins等首先报道用测定血中cTn浓度来诊断AMI。
赵立铭尚晓泓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动脉血供急性缺血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