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鸿林

作品数:47 被引量:6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变质
  • 8篇地质
  • 7篇造山带
  • 6篇断层
  • 5篇糜棱岩
  • 5篇矿床
  • 4篇杂岩
  • 4篇山带
  • 4篇逆冲
  • 4篇成矿
  • 3篇地台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扬子地台
  • 3篇扬子地台西缘
  • 3篇中段
  • 3篇韧性剪切
  • 3篇韧性剪切带
  • 3篇铜矿
  • 3篇中生代
  • 3篇褶皱

机构

  • 3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香港大学
  • 3篇江西应用技术...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作者

  • 47篇宋鸿林
  • 11篇颜丹平
  • 6篇张长厚
  • 5篇傅昭仁
  • 5篇胡玲
  • 4篇单文琅
  • 4篇王根厚
  • 3篇周美夫
  • 3篇朱忠
  • 3篇翟裕生
  • 2篇纪沫
  • 2篇邓军
  • 2篇吴正文
  • 2篇彭少梅
  • 2篇金维浚
  • 2篇肖荣阁
  • 2篇马文璞
  • 2篇刘俊来
  • 2篇彭润民
  • 2篇王知绽

传媒

  • 7篇地学前缘
  • 6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桂林冶金地质...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0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剥露过程中伸展构造作用被引量:11
1998年
尽管许多地质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与折返模式,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与剥露机制仍是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明确提出并研究了分布于苏北—胶南变质岩区西北和北部边缘的地壳规模的拆离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通过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变形环境分析和形成时代的讨论,认为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展布方向斜交的斜向伸展构造作用,是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中地壳抬升至地表的主导机制。
张长厚柴育成宋鸿林吴正文
关键词:变质带韧性剪切带
北淮阳带东段变质构造地层早期构造变形及其区域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04年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 ,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 ,佛子岭岩群上、下部早期构造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征的褶叠层构造 ,形成于地壳伸展构造体制下 ,是横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佛子岭岩群上部诸佛庵岩组、八道尖岩组、潘家岭岩组表现为纵弯褶皱变形 ,构造置换不彻底 ,局部保留有原生沉积结构构造 ,形成于地壳收缩构造体制下 ,是纵向构造置换作用的产物。因此 ,文中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 。
王果胜宋鸿林马文璞刘文灿
关键词:北淮阳构造带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被引量:94
2002年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一套主体为与俯冲板块有关的岛弧型岩浆杂岩 ,其形成时代从 72 6~ 86 4Ma ,时间跨度在 10 0Ma以上。证明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无关。上述结果与最近在Madagascar东北缘、Seychelles岛及印度的Malani的一条类似的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 ,这个构造带被解释为一条沿Mozambique洋东缘的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 岩浆岛弧带。据此我们推测在Rodinia古大陆中 ,华南地块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其南东则可能与澳大利亚相接。
颜丹平周美夫宋鸿林John MALPAS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缘
同生断层对层控超大型矿床的控制被引量:49
1998年
同生断层对于超大型层控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对南秦岭、粤北、狼山等区的研究为基础 ,并综合对比国内外有关的同生断层控矿实例 ,提出了 3点新认识 :( 1 )不同级别的同生断层有不同的控矿作用 ,可称之为“同生断层多级控矿” ;( 2 )同生断层在盆地演化不同阶段 ,对盆地的流体 成矿系统有不同的控制作用 ;( 3)伴有热水沉积矿层的同生断层 ,在后期的构造 热事件中 ,因其作为地壳中先存的软弱面 ,常可复活而成为岩浆或热流体的通道 ,使原来的层状金属矿床又受到后期热液的叠加和改造 ,从而构成大型或超大型的复合型矿床 .
翟裕生邓军宋鸿林程小久彭润民
关键词:同生断层超大型矿床成矿矿床
四川省九龙县江浪穹隆的变形变质作用与李伍铜矿控矿构造模式被引量:22
1994年
四川省九龙县江浪穹隆的变形变质作用与李伍铜矿控矿构造模式颜丹平,宋鸿林,傅昭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李伍铜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九龙县南部江浪穹隆的核部杂岩之中,属扬子地台西南缘被动大陆边缘,是松潘甘孜三角带南端的木里弧内侧由叠加褶皱而成的一...
颜丹平宋鸿林傅昭仁
关键词:控矿构造铜矿床变质作用被动大陆边缘叠加褶皱
用综合的分析方法探讨北京西山北岭向斜的成因机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据北京西山北岭向斜的有关地质资料,运用岩组分析、有限应变分析、递进应变分析以及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北岭向斜的性质,成因机制,变形历史进行了讨论。认为北岭向斜的“弯月形”的主体构造格架是形成于印支期,在SN向的水平力的挤压下,出现以纵弯褶皱为主并伴有压扁作用的一次递进变形。该向斜核部NE向的燕山期构造变形对该主体构造格架的改造作用甚微。本文强调指出,应用综合分析法则是全面了解褶皱成因机制的有效途径。
彭少梅宋鸿林
关键词:地质构造褶皱向斜
断展褶皱要素对隐伏滑脱层深度及几何样式的约束:数学分析及其在重庆地区薄皮构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在前人建立的断展褶皱数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断展褶皱要素组合对隐伏滑脱层发育深度和几何样式的限定。需要给定的参数组合包括:断展褶皱后翼倾角2θ、翼间角γ、背斜的构造高度h、背斜的宽度LAB、断端点T以上地层厚度h0。这些参数均可由野外实测或地震剖面解释中给定。由这些参数可以推导出:断坡的倾角α、断坡的顶点T到断层滑距开始降低的点P的距离LTP。地层的压缩量f0、隐伏滑脱层的深度h’。将此推导过程用VC^++编程软件ZB1.0加以实现。根据地震剖面的解释及地表资料整理结果,把上述演算结果应用于重庆方斗山地区的茨竹亚背斜的2个剖面中,计算出隐伏滑脱层的深度分别为8.10~8.63km,证明茨竹亚背斜隐伏主滑脱层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滑脱断层断坡倾角为29°~45°,属于中等倾角。这一研究成果既可在理论上定量计算隐伏滑脱层样式和深度,又能指导对潜伏构造的勘探实践。
张冰颜丹平宋鸿林张维宸徐萍魏国庆金哲龙
关键词:薄皮构造滑脱断层
关于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3
2002年
核杂岩顶部代表深处韧性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实是温度敏感型的,在异常高的古地温梯度或同构造岩浆活动的情况下,不一定代表中地壳变形的产物。伸展的剥离断层造成相当厚的地壳柱的切失,但在长期受剥蚀的古老岩系出露处,年轻岩层(如白垩系或第三系)直接覆盖于太古宇之上,究竟是沉积缺失还是构造切失,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核杂岩隆升至地面,难以单纯用地壳变薄的重力均衡作用来解释。与变质核杂岩密切相关的局部的古地热异常、同构造岩浆岩的强力侵位等,揭示出热隆和岩浆作用在核杂岩隆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变质核杂岩和岩浆核杂岩的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晚造山的伸展不一定是变质核杂岩所反映的伸展作用的唯一起因。一个地区可以有多次伸缩交替的构造运动。
宋鸿林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糜棱岩隆升机制
扬子地块西缘新生代造山作用与前陆盆地构造演化被引量:3
1997年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同位素及构造。沉积的综合分析表明,扬子地块西缘造山带的主体隆升时期发生于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其隆升幅度可达2000~4000m,中新世以来至少有5~6km地层被剥蚀,上升速率约达0.6mm/a;与其伴生的前陆盆地新生代沉积可分为老第三纪继承性萎缩拗陷盆地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改造阶段。前者具有山间和山前磨拉石盆地特征,后者具有类磨拉石盆地性质。深部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第四纪时期岩石图具四层结构,中地壳为一区域性韧性流壳层,是处于岩石图加厚后的均衡调整和区域伸展时期,盆山关系的分析也表明,造山带与前陆盆地在形成、演化和改造上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背景。
颜丹平宋鸿林田竞亚
关键词:扬子地块新生代造山作用前陆盆地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被引量:26
1996年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
宋鸿林
关键词:斜压花状构造断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