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磊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颈椎
  • 4篇腰椎
  • 4篇韧带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内固定
  • 4篇关节
  • 3篇韧带骨化
  • 3篇纵韧带
  • 3篇疗效
  • 3篇颈椎病
  • 3篇颈椎后
  • 3篇颈椎后纵韧带
  • 3篇颈椎后纵韧带...
  • 3篇后纵韧带
  • 3篇后纵韧带骨化
  • 3篇骨化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4篇宋磊
  • 8篇林欣
  • 7篇邢汝鹏
  • 6篇王冰
  • 5篇麻松
  • 4篇李家谋
  • 3篇潘海涛
  • 2篇刘宝戈
  • 2篇张耀
  • 2篇林欣
  • 1篇孟桦
  • 1篇韩伟峰
  • 1篇石永常
  • 1篇田宝鹏
  • 1篇王林
  • 1篇崔维
  • 1篇胡宝岩
  • 1篇武迪
  • 1篇赵虎成
  • 1篇闫家智

传媒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7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力学因素与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成骨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力学因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成骨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发现OPLL多因素共同致病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颈椎OPLL病变组手术减压过程中骨化部位的后纵韧带和颈椎外伤等手术减压过程中的正常对照组后纵韧带。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2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570A>T(rs23576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分布。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的分布和表达。用C3H10T1/2细胞做转染构建细胞模型:正常组、空载体组、BMP2野生型组、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BMP2(rs235768)单突变组、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采用机械应力装置对接种于Flexercell板的细胞施加10%、0.5Hz的机械应力,持续加载24h。以同样接种于Flexereell板未施加机械应力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机械应力加载前后各组BMP2表达情况。结果 Masson三色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病变组有成骨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显示病变组BMP2的表达增加。机械应力加载后,细胞转染模型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和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的BMP2表达较未施加应力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的突变不仅能提高人们对OPLL的易感性,同时能提高OPLL患者对机械应力的敏感度,从而加速OPLL的进展。
张耀刘宝戈林欣宋磊李家谋赵虎成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后纵韧带骨化C3H10T1/2细胞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行研制可调式单臂或半环型外固定架,根据骨折部位、稳定程度和皮肤软组织情况决定针数、针距及外固定架类型。临床应用 43例,其中合并骨髓炎 13例。单纯骨折不愈合病例均予髓内、外植骨;合并骨髓炎则予以冲洗及皮瓣移植控制感染,二期行植骨手术。结果 1次手术治愈 32例, 2次手术治愈 10例,截肢 1例。移植皮瓣 13例,皮瓣全部成活 12例,部分坏死 1例。结论 早期稳定的外固定架配合髓内外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部分合并感染者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保持骨折端良好的对合和持久稳定,不植骨亦可达到愈合目的。
林欣潘海涛麻松胡宝岩宋磊邢汝鹏
关键词:骨髓炎外固定架外科皮瓣
经后路采用RF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采用RF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2月~2003年12月,39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经后路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2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7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平均(27.6±7.2)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片。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2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9.7%。并发症共6例,其中术中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结论]经后路采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宋磊林欣王冰邢汝鹏
关键词:RF内固定器腰椎滑脱症脊柱融合术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比较
<正>目的比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CSM)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3年2月-2004年5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5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CSM组(颈椎间盘...
林欣宋磊麻松邢汝鹏王冰
文献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后交叉韧带保留与切除与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后交叉韧带采取保留与切除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4年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5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左侧20例,右侧36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6.56±10.33)岁,病程6~15年。术中保留后交叉韧带者34人;术中行后交叉韧带切除者22人。比较二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 56例患者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5.6±7.3)个月。后交叉韧带保留组和后交叉韧带切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3±21)min、(98±23)min(P>0.05);术中出血分别为(361±120)mL、(355±98)mL(P>0.05);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0.2与88.6分(P>0.05);关节活动度分别为伸:-1.0与-2.5(P<0.05),屈:111与112(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总活动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伸展位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后交叉韧带的保留与否对手术效果影响不大,应依据术中膝关节具体情况以及术者习惯,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王林宋磊韩伟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后交叉韧带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25例,其中经颈前入路手术者16例,颈后路手术者6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者3例。术前及术后1~2年分别应用JOA17评分法及影像学评估法进行评估,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在前路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一过性加重,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内恢复。25例患者术前评分平均为(8.00±1.50)分(最低5分,最高11分),术后2年评分平均为(14.24±1.42)分(最低9分,最高16分),平均提高6.24分。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69.80%±12.28%,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明显。术后复查MRI影像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充分,前路植骨平均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结论OPLL经颈前路手术可直接切除致压物,减压彻底,钛板固定可靠,手术效果良好,但手术风险及合并症高于后路手术。联合入路可降低手术风险。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手术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王冰宋磊麻松邢汝鹏崔维林欣田宝鹏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显微外科植骨内固定
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复合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兔作为实验动物造成双侧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rhBMP2/PVP组、bFGF/PVP组、rhBMP2/bFGF/PVP组、PVP组)进行缺损修复,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rhBMP2/bFGF/PVP组软骨缺损已基本修复,12周时软骨修复更加光滑、完整。其余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不如rhBMP2/bFGF/PVP组。结论BMP具有诱导形成软骨的活性,与bFGF的复合物能增强软骨细胞增生,较单独应用BMP效果好,是生物学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潘海涛林欣宋磊
关键词:关节软骨骨形态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软骨缺损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 ̄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林欣宋磊李家谋邢汝鹏王冰石永常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显微外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
棘突间移植物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初期结果
目的:评价棘突间移植物(Device for Intervertebral Assisted Motion,DIAMTM)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2例接受DIAMTM移植的患者进行...
刘宝戈李家谋曾铮闫家智宋磊
关键词:腰椎椎关节突关节假体和植入物
踝关节骨折80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评分优良率为92.5%,1例病人发生内踝固定螺钉断裂,1例发生外踝远端固定螺钉脱出。结论: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因地制宜的选择内固定材料、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孟桦潘海涛麻松王磊宋磊
关键词:踝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